定位夹具及臂架焊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244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18:00
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固定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具有直角定位部,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浮动夹头(20);驱动气缸(30);连杆机构(40),所述连杆机构(40)包括:连杆(42),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基座(10)铰接;摇杆(43),所述摇杆(43)的第一端与所述浮动夹头(20)铰接,所述摇杆(43)的第二端与驱动气缸(30)的驱动端铰接,所述摇杆(43)的中部具有连杆铰接点,所述连杆(42)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铰接点铰接;所述驱动气缸(30)驱动所述摇杆(43)第二端运动以使所述浮动夹头(20)相对所述直角定位部运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夹具及臂架焊接工装。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夹具,包括固定基座,固定基座具有直角定位部,定位夹具还包括:浮动夹头;驱动气缸;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第一端与固定基座铰接;摇杆,摇杆的第一端与浮动夹头铰接,摇杆的第二端与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铰接,摇杆的中部具有连杆铰接点,连杆的第二端与连杆铰接点铰接;驱动气缸驱动摇杆第二端运动以使浮动夹头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基座,并设置浮动夹头,驱动气缸、连杆机构,由于固定基座具有直角定位部,驱动气缸驱动连接机构的摇杆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带动浮动夹头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相比现有技术中螺栓手动拧紧,有效地降低工作强度。【专利说明】定位夹具及臂架焊接工装
本技术涉及臂架焊接工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弦杆夹具及臂架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起重臂都采用臂架焊接工装焊接组装,在臂架焊接工装上设置多个定位夹具,定位夹具包括保证主弦杆的上表面定位精度垂直压紧夹具和保证主弦杆的侧面的定位精度的水平压紧夹具。在整套工装上,采用多个上述夹具的组合,保证整个臂架下弦杆部分充分夹紧,以减少焊接变形量。在现有技术中,定位夹具都采用螺纹副和杠杆组合,在焊接时,人工用行车将主弦杆吊上臂架焊接工装,此时工件放置于垂直压紧夹具的托块上,依次旋紧水平夹具、垂直压紧夹具,使主弦杆外侧面及上表面均平齐并处于压紧状态。采用采用丝杆旋紧的方式压紧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丝杆为梯形螺纹,无法自锁,焊缝冷却收缩容易造成螺纹松动,进而影响臂架尺寸精度,另外,焊接过程中,飞溅的焊渣容易落入螺纹中,无法清理,影响丝杆使用,而且,整台工装有多套压紧夹具,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提高定位效率的定位夹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固定基座,固定基座具有直角定位部,定位夹具还包括:浮动夹头;驱动气缸;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第一端与固定基座铰接;摇杆,摇杆的第一端与浮动夹头铰接,摇杆的第二端与驱动气缸的驱动端铰接,摇杆的中部具有连杆铰接点,连杆的第二端与连杆铰接点铰接;驱动气缸驱动摇杆第二端运动以使浮动夹头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进一步地,摇杆为弯杆,且弯杆的弯折点为连杆铰接点。进一步地,连杆机构还包括导杆,导杆的第一端与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导杆的第二端与摇杆的第二端铰接。进一步地,固定基座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垂直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的第一侧以形成直角定位部;连杆机构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的第一侧,并与第二定位板对应;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杆座,连杆座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的第一侧,连杆的第一端与连杆座铰接。进一步地,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的第二侧,且第一定位板上设置与导杆配合的导孔,导杆穿设在导孔中。进一步地,定位夹具还包括气缸支座,气缸支座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的第二侧,驱动气缸设置在气缸支座上。进一步地,浮动夹头包括两个夹紧爪,两个夹紧爪分别与待夹件的两个平面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臂架焊接工装,包括工装底架,工装底架上设置有多个前述的定位夹具。进一步地,定位夹具分布在的工装底架的两侧,以夹紧臂架的两侧的主弦杆。进一步地,工装底架的每侧至少具有三个定位夹具,且两侧的定位夹具相互错开以避开臂架的斜腹杆。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夹具及臂架焊接工装,通过设置固定基座,并设置浮动夹头,驱动气缸、连杆机构,由于固定基座具有直角定位部,驱动气缸驱动连接机构的摇杆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带动浮动夹头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直角定位部与待夹件的两个面抵接,浮动夹头运动从而将待夹件夹紧在直角定位部上。相比现有技术中螺栓手动拧紧,采用气动驱动,定位迅速,有效地降低工作强度,而且所有定位夹具能够同时动作,不用每个单独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臂架焊接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臂架焊接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臂架焊接工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夹具,包括固定基座10、浮动夹头20、驱动气缸30和连杆机构40,固定基座10具有直角定位部,连杆机构40包括连杆42和摇杆43,连杆42的第一端与固定基座10铰接;摇杆43的第一端与浮动夹头20铰接,摇杆43的第二端与驱动气缸30的驱动端铰接,摇杆43的中部具有连杆铰接点,连杆42的第二端与连杆铰接点铰接;驱动气缸30驱动摇杆43第二端运动以使浮动夹头20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基座10,并设置浮动夹头20,驱动气缸30、连杆机构40,由于固定基座10具有直角定位部,驱动气缸30驱动连接机构40的摇杆43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带动浮动夹头20相对直角定位部运动。直角定位部与待夹件的两个面抵接,浮动夹头20运动从而将待夹件夹紧在直角定位部上。相比现有技术中螺栓手动拧紧,采用气动驱动,定位迅速,有效地降低工作强度,而且所有定位夹具能够同时动作,不用每个单独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效率。另外,本技术中,驱动气缸30通过连接机构40驱动浮动夹头20,一方面可以使驱动气缸3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浮动夹头20的摆动和移动,另外,连杆机构40使得浮动夹头20与固定基座10之间的开合角度大,从而方便装夹待夹件。浮动夹头20铰接在摇杆43上,从而使得浮动夹头20相对摇杆43随动,在夹紧过程中,浮动夹头20能够随待夹件的表面自适应地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定位夹具的适应性更强。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固定基座10包括第一定位板11和第二定位板12,第二定位板12垂直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第一侧形成直角定位部;为了提高第一定位板11与第二定位板12的连接强度,可以在与直角定位部方向的相反的一侧设在支撑筋板,从而加强第一定位板11连接在第二定位板12上的强度。连杆机构40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第一侧,即与第二定位板12同侧,并与第二定位板12对应;也即连杆机构40与直角定位部对应,从而使得浮动夹头20相对直角定位部开口运动,以便将待夹件夹紧在直角定位部上。优选地,连杆机构40还包括连杆座41,连杆座41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第一侧,连杆42的第一端与连杆座41铰接,也即在加工过程中,第一定位板11上不用设置相应的铰接结构,从而方便第一定位板11的加工,另夕卜,也方便连杆机构40的各个杆件的连接组装。优选地,驱动气缸30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第二侧,从而使整个定位夹具的结构更紧凑,为了使驱动气缸30可靠地驱动摇杆43的第二端,连杆机构40还包括导杆44,导杆44的第一端与驱动气缸30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导杆44的第二端与摇杆43的第二端铰接,并且第一定位板11上设置与导杆44配合的导孔,使得驱动气缸30可以驱动对侧连杆机构40。即驱动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固定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具有直角定位部,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浮动夹头(20);驱动气缸(30);连杆机构(40),所述连杆机构(40)包括:连杆(42),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基座(10)铰接;摇杆(43),所述摇杆(43)的第一端与所述浮动夹头(20)铰接,所述摇杆(43)的第二端与驱动气缸(30)的驱动端铰接,所述摇杆(43)的中部具有连杆铰接点,所述连杆(42)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铰接点铰接;所述驱动气缸(30)驱动所述摇杆(43)第二端运动以使所述浮动夹头(20)相对所述直角定位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刚郑鹏张剑锋郑慧勇丁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