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3641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8 18:07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插头本体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后平行延伸至该安装部的间隔板,在每两相邻的间隔板之间皆形成有一列竖直状的电源接口;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安装部后表面与底面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并且该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与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在该对接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列竖直状的信号接口,该信号接口向后平行延伸形成多个信号端子收容通道;其中该信号接口位于该电源接口的旁边并且平行于该电源接口;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电源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一垂直于该对接头的尾端及一连接该对接头与该尾端的连接部,其中该对接头伸入该插头本体的电源接口内,该连接部固定于该插头本体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而该尾端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底面;以及每一插头信号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头部及一尾部,该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伸入该插头本体的信号接口内,而该尾部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的底面,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该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平行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及垂直安装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路板垂直于第二电路板。在第一电连接器的插头本体的对接部上形成有至少一列竖直状的电源接口及一列竖直状的信号接口,信号接口平行于电源接口。位于信号接口内的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第二电连接器的插座本体形成至少一排长条状的电源插槽及至少一排长条状的信号插槽,信号插槽平行于电源插槽。对接时,插头电源端子与对应的插座电源端子形成电性接触,而插头信号端子则与对应的插座信号端子形成电性对接。【专利说明】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与信号相混合的紧凑型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具有坚固耐用且方便的电气连接特性,适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应用,例如经常被应用于电源、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工业控制器、模块式机箱等。同时由于在连接器中可以设计很多种端子排布方式,从而能够满足电源、信号以及二者混合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厂商争相发布了电源与信号混合设计的电连接器,但通常所见的均为低矮型混合电连接器,其高度空间占用较少,但其纵长形的设计却占用了太多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而由于电路板的边缘空间有限,所以不能够再扩展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因此,这种低矮型混合电连接器只能够适用于对电连接器高度有严格控制的电子设备中,而无法满足对电路板边缘空间的可扩展性有要求的电子设备。因此, 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电源和信号端子,旨在满足直流电源的需求。在新的电连接器中,重新设计电源与信号端子的布局,合理优化其结构,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插头本体、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布局紧凑,能够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还能够强化该电连接器的电源系统的系统气流,提供高效的电源传输和配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插座本体、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安装于插座本体中,该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布局紧凑,能够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还能够强化该电连接器的电源系统的系统气流,提供高效的电源传输和配送。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二者能够形成可靠的机械与电气连接并且结构紧凑,同时该电连接器组合还能够提供高效的电源传输和配送。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该插头本体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后平行延伸至该安装部的间隔板,在每两相邻的间隔板之间皆形成有一列竖直状的电源接口 ;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安装部后表面与底面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并且该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与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在该对接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列竖直状的信号接口,该信号接口向后平行延伸形成多个信号端子收容通道;其中该信号接口位于该电源接口的旁边并且平行于该电源接口。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电源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一垂直于该对接头的尾端及一连接该对接头与该尾端的连接部,其中该对接头伸入该插头本体的电源接口内,该连接部固定于该插头本体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而该尾端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底面。每一插头信号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头部及一尾部,该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伸入该插头本体的信号接口内,而该尾部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的底面,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每一间隔板上均形成有朝着对应的电源接口凸出的导引肋条。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对接部及该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分别与对应的电源接口及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第一类插头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二类插头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两个第一类插头电源端子合并为第一组,两个第二类插头电源端子合并成第二组,每列电源接口中均同时容纳有第一组与第二组插头电源端子;以及 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信号端子是与塑胶本体一体成型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插头信号端子模块,该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伸出该插头信号端子模块的前端,而尾部则自该插头信号端子模块的底面伸出。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多个插座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座信号端子。该插座本体具有一基板,在该基板上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基板的上、下表面的多个电源端子收容孔及多个位于所述电源端子收容孔一侧的呈直线排列的信号端子收容孔;在该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凸起的插条及至少一个向上延伸的与该插条相平行的挡板;该插条与该挡板均垂直于该基板,在该插条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排长条状的电源插槽,该电源插槽向下延伸至该基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电源端子收容孔相连通;该挡板位于该插条的一侧,在该挡板上形成一长条状的信号插槽,该信号插槽平行于该电源插槽并且向下延伸至该基板的上表面,且与所述信号端子收容孔相连通。每一插座电源端子均安装于该插座本体中,每一插座电源端子均具有一安装段、一自该安装段向上延伸的弧状对接段、以及一自该安装段向下延伸的固定脚,其中该安装段固定于该基板的电源端子收容孔中,该对接段伸入该电源插槽内,而该固定脚则伸出该基板的底面。所述插座信号端子安装于该插座本体中,且每一插座信号端子的头部均伸入该信号插槽内,而每一插座信号端子的尾部则向下伸出该基板的底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插条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开孔,该开孔连通该电源插槽。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插条的两外侧壁上各形成一导引槽,该导引槽自该插条的顶端竖直延伸至该基板的上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电源端子是以成对的形式安装于该电源插槽内,并且在每一电源插槽内均安装有两对插座电源端子,每对插座电源端子的对接段均形成汇聚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平行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以及垂直安装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对接之后,该第一电路板垂直于该第二电路板。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其中该插头本体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该安装部的底面位于第一电路板上,在该对接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后平行延伸至该安装部的间隔板,在每两相邻的间隔板之间皆形成有一列竖直状的电源接口 ;在该对接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列竖直状的信号接口 ;其中该信号接口位于该电源接口的旁边并且平行于该电源接口 ;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电源端子的对接头伸入该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多个插头电源端子及多个插头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插头本体具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在该对接部上形成有多个向后平行延伸至该安装部的间隔板,在每两相邻的间隔板之间皆形成有一列竖直状的电源接口;在该安装部上形成有多个贯穿该安装部后表面与底面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并且该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与对应的电源接口相连通;在该对接部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列竖直状的信号接口,该信号接口向后平行延伸形成多个信号端子收容通道;其中该信号接口位于该电源接口的旁边并且平行于该电源接口;每一插头电源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电源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对接头、一垂直于该对接头的尾端及一连接该对接头与该尾端的连接部,其中该对接头伸入该插头本体的电源接口内,该连接部固定于该插头本体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而该尾端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底面;以及每一插头信号端子均安装于插头本体中,该插头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头部及一尾部,该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伸入该插头本体的信号接口内,而该尾部则伸出该插头本体的安装部的底面,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插头信号端子的头部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智
申请(专利权)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