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141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涉及航空发动机实验装置。本实验台的结构主要是:在外转轴内设置有内转轴,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机械耦合;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内转子驱动电机通过主联轴器和内转轴连接,套在内转轴上的内转子左轮盘、内转子左支承结构、内转子右轮盘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外转子左轮盘和外转子右轮盘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调刚度的弹性支承,可实验支承刚度对双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可以模拟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质量不平衡、转子碰摩和支座松动等机械故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涉及航空发动机实验装置。本实验台的结构主要是:在外转轴内设置有内转轴,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机械耦合;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内转子驱动电机通过主联轴器和内转轴连接,套在内转轴上的内转子左轮盘、内转子左支承结构、内转子右轮盘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外转子左轮盘和外转子右轮盘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本技术采用可调刚度的弹性支承,可实验支承刚度对双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可以模拟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质量不平衡、转子碰摩和支座松动等机械故障。【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
本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其健康状况和可靠性影响着飞行的安全。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飞行器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为了使发动机安全高效地运行,节省维修成本,就必须了解发动机的运行状况,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对关键部件实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目前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大多偏重于故障机理分析和诊断方法的探索。由于航空发动机造价不菲,试车成本昂贵,理论的验证往往要借助于故障模拟实验台。目前国内模拟航空发动机转子故障的双转子实验台极少。现有的双转子实验台也只是保留了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这一典型结构,而对用于模拟压气机和涡轮级叶片的轮盘在转子上的定位比较随意,更没有考虑对实际航空发动机机匣所受的气动力、弹性力进行模拟。这些简化了的实验台与发动机的实际情况偏差极大,限制了其故障特性的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的结构是:在外转轴内设置有内转轴,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机械耦合;在弹性基础的上面设置有底座;在底座上的中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内转子左支承结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和底座连接;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内转子驱动电机通过主联轴器和内转轴连接,套在内转轴上的内转子左轮盘、内转子左支承结构、内转子右轮盘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外转子左轮盘和外转子右轮盘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上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前一支承结构和前二支承结构,在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前外转子驱动电机、前联轴器、前一支承结构、前皮带轮和前二支承结构沿前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上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后一支承结构和后二支承结构,在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上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后外转子驱动电机、后联轴器、后一支承结构、后一皮带轮、后二皮带轮和后二支承结构沿后轴线依次连接;外转轴由设置在前轴线和后轴线上的前皮带轮、后一皮带轮、后二皮带轮分别通过前皮带、后一皮带和后二皮带驱动;前激振器安装于底座的前端,垂直于中心轴线,右激振器安装于底座的右端,平行于中心轴线;将碰摩装置安装在待测轮盘位置,使碰摩内环包围在待测轮盘的外周,在碰摩装置的碰摩外环上呈90°安装两个压电式速度传感器;在内转轴和外转轴附近各安装一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积极效果:1、采用可调刚度的弹性支承,可实验支承刚度对双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2、可以模拟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质量不平衡、转子碰摩和支座松动等机械故障;3、采用碰摩装置来模拟动静碰摩;4、弹性可调的弹性基础,用来模拟机匣外所受的弹性力;5、采用激振器,布置在与轴向垂直和平行的方向,用以模拟机匣振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2是本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3是本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4.1是碰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4.2是碰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中:00一弹性基础;01—底座; 02—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3—内转子驱动电机; 04—主联轴器; 05—内转轴;06 —内转子左轮盘;07—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8—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9—外转轴;10—外转子左轮盘;11 一外转子右轮盘;12—中介支承结构;13 —内转子右轮盘;14一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5-1—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6-1—前一支承结构, 16-2—前二支承结构,16-3—后一支承结构, 16-4—后二支承结构;17-1一前皮带轮,17-2—后一皮带轮,17-3—后二皮带轮;18-1 一ill 皮带,18-2—后一皮带,18-3—后二皮带;19-1—前 激振器,19-2—右激振器;20—碰摩装置,20-1—碰摩支座,20-2—碰摩外环,20-3—碰摩内环,20-4—碰摩螺钉;21-1—如联轴器,21-2—后联轴器;22-1—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A—电涡流位移传感器;B—压电式速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一、实验台的结构1、总体如图1、2、3,本实验台包括弹性基础00、底座01、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内转子驱动电机03、主联轴器04、内转轴05、内转子左轮盘06、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外转轴09、外转子左轮盘10、外转子右轮盘11、中介支承结构12、内转子右轮盘13、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1、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前一支承结构16-1、前二支承结构16-2、后一支承结构16-3、后二支承结构16_4、前皮带轮17_1、后一皮带轮17-2、后二皮带轮17-3、前皮带18-1、后一皮带18_2、后二皮带18_3、前激振器19_1、右激振器19-2、碰摩装置20、前联轴器21-1、后联轴器21-2、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_1、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A和压电式速度传感器B ;其位直和连接关系是:在外转轴09内设置有内转轴05,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12机械耦合;在弹性基础00的上面设置有底座01 ;在底座01上的中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和底座01连接;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03,内转子驱动电机03通过主联轴器04和内转轴05连接,套在内转轴05上的内转子左轮盘06、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内转子右轮盘13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09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外转子左轮盘10和外转子右轮盘11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01上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1、前一支承结构16-1和前二支承结构16-2,在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1上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弹性基础的内外双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在外转轴(09)内设置有内转轴(05),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通过中介支承结构(12)机械耦合;在弹性基础(00)的上面设置有底座(01);在底座(01)上的中间,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和底座(01)连接;在内转子驱动电机机座(02)上设置有内转子驱动电机(03),内转子驱动电机(03)通过主联轴器(04)和内转轴(05)连接,套在内转轴(05)上的内转子左轮盘(06)、内转子左支承结构(07)、内转子右轮盘(13)和内转子右支承结构(14)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套在外转轴(09)上的外转子左支承结构(08)、外转子左轮盘(10)和外转子右轮盘(11)沿中心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01)的前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前一支承结构(16?1)和前二支承结构(16?2),在前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1)上设置有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1),前外转子驱动电机(15?1)、前联轴器(21?1)、前一支承结构(16?1)、前皮带轮(17?1)和前二支承结构(16?2)沿前轴线依次连接;在底座(01)的后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后一支承结构(16?3)和后二支承结构(16?4),在后外转子驱动电机机座(22?2)上设置有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后外转子驱动电机(15?2)、后联轴器(21?2)、后一支承结构(16?3)、后一皮带轮(17?2)、后二皮带轮(17?3)和后二支承结构(16?4)沿后轴线依次连接;外转轴(09)由设置在前轴线和后轴线上的前皮带轮(17?1)、后一皮带轮(17?2)、后二皮带轮(17?3)分别通过前皮带(18?1)、后一皮带(18?2)和后二皮带(18?3)驱动;前激振器(19?1)安装于底座(01)的前端,垂直于中心轴线,右激振器(19?2)安装于底座(01)的右端,平行于中心轴线;碰摩装置(20)安装在待测轮盘位置,使碰摩内环(20?3)包围在待测轮盘的外周,在碰摩装置(20)的碰摩外环(20?2)上呈90°安装两个压电式速度传感器(B);在内转轴(05)和外转轴(09)附近各安装一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王坤占成伟黄树红李建兰贺国强高伟李志鹏刘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