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2105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9:30
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A冷凝器1、A高压水泵2、蓄水池3、B冷凝器4、A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级冷凝器,不但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而且在一级冷凝器中通入水作为冷却水,设置两级冷凝器后,相比于传统的一个冷凝器,通入较少的冷却水即可实现冷却效果,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A冷凝器1、A高压水泵2、蓄水池3、B冷凝器4、A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级冷凝器,不但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而且在一级冷凝器中通入水作为冷却水,设置两级冷凝器后,相比于传统的一个冷凝器,通入较少的冷却水即可实现冷却效果,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专利说明】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生产线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与节能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制药生产线上,中药提取冷却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凝器冷凝,而冷凝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热冷凝水和蒸汽,这些热冷凝水和蒸汽一般都没有利用,直接排走,从而造成了余能的浪费,既不经济环保,又浪费了公司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与节能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制药生产线上,中药提取冷却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凝器冷凝,而冷凝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热冷凝水和蒸汽,这些热冷凝水和蒸汽一般都没有利用,直接排走,从而造成了余能的浪费,既不经济环保,又浪费了公司资源之不足,而提供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 本技术由A冷凝器1、A高压水泵2、蓄水池3、B冷凝器4、A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A冷凝器I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冷凝器I上的A出水口 1-1通过管道与高压水泵2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A冷凝器I上的B出水口 1-2通过管道与A三通5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三通5的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与B冷凝器4的进水口相通,B冷凝器4的C出水口 4-1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D进水口通过管道与B高压水泵7的出水口相通,B高压水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E出水口与B三通6的进水口相通,B三通6的其中一个处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级冷凝器,不但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而且在一级冷凝器中通入水作为冷却水,设置两级冷凝器后,相比于传统的一个冷凝器,通入较少的冷却水即可实现冷却效果,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A冷凝器1、Α高压水泵2、蓄水池3、Β冷凝器4、Α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A冷凝器I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冷凝器I上的A出水口 1-1通过管道与高压水泵2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A冷凝器I上的B出水口 1-2通过管道与A三通5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三通5的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与B冷凝器4的进水口相通,B冷凝器4的C出水口 4-1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D进水口通过管道与B高压水泵7的出水口相通,B高压水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E出水口与B三通6的进水口相通,B三通6的其中一个处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工作方式:原料进入冷凝器需要冷却时,分别打开各阀门、A高压水泵2和B高压水泵7,蓄水池3的水进入A冷凝器I对其进行冷却,A冷凝器I内的冷却水冷却完成后通过高压水泵抽入至蓄水池3内,A冷凝器I的冷凝水通过A三通5将蒸汽送入至蒸汽工位,将冷凝水送入至B冷凝器4内,蓄水池3通过B高压水泵7将冷却水送入至B冷凝器4内对冷凝水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冷却水进入至蓄水池3内,冷凝水通过B三通6将蒸汽送入至蒸汽工位,冷却后的冷凝水进入至蓄水池3内。【权利要求】1.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A冷凝器(1)、A高压水泵(2)、蓄水池(3)、B冷凝器(4)、A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A冷凝器(I)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冷凝器(I)上的A出水口(1-1)通过管道与高压水泵(2)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A冷凝器(I)上的B出水口(1-2)通过管道与A三通(5)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三通(5)的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与B冷凝器(4)的进水口相通,B冷凝器(4)的C出水口(4-1)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D进水口通过管道与B高压水泵(7)的出水口相通,B高压水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⑶相通,B冷凝器(4)的E出水口与B三通(6)的进水口相通,B三通(6)的其中一个处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文档编号】F28B7/00GK203534243SQ201320737601【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专利技术者】余家相 申请人:湖北梦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药生产线上用于冷凝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A冷凝器(1)、A高压水泵(2)、蓄水池(3)、B冷凝器(4)、A三通(5)、B三通(6)和B高压水泵(7)组成,A冷凝器(1)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冷凝器(1)上的A出水口(1?1)通过管道与高压水泵(2)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高压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A冷凝器(1)上的B出水口(1?2)通过管道与A三通(5)的进水口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A三通(5)的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管道与B冷凝器(4)的进水口相通,B冷凝器(4)的C出水口(4?1)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D进水口通过管道与B高压水泵(7)的出水口相通,B高压水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B冷凝器(4)的E出水口与B三通(6)的进水口相通,B三通(6)的其中一个处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池(3)相通,管道上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相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梦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