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060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机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前级表冷除湿系统、中间直膨除湿系统、后级表冷调温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级表冷除湿系统包括除湿表冷器和第一水路三通阀;所述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水冷冷凝器和第二水路三通阀;所述后级表冷调温系统包括调温表冷器和第三水路三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直膨除湿系统的冷凝热对出风进行间接再热,实现出风温度的无级调节。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省去了再热冷凝器和多个制冷阀件,系统得到简化,而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又来自于除湿表冷器的低温出水,冷却效果好,制冷效率高,还省去了冷却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机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前级表冷除湿系统、中间直膨除湿系统、后级表冷调温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级表冷除湿系统包括除湿表冷器和第一水路三通阀;所述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水冷冷凝器和第二水路三通阀;所述后级表冷调温系统包括调温表冷器和第三水路三通阀。本技术利用直膨除湿系统的冷凝热对出风进行间接再热,实现出风温度的无级调节。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省去了再热冷凝器和多个制冷阀件,系统得到简化,而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又来自于除湿表冷器的低温出水,冷却效果好,制冷效率高,还省去了冷却塔。【专利说明】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冷源新风机组,尤其涉及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双冷源新风机组采用了高、低两种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高温冷源采用15_20°C冷冻水或自然冷源,低温冷源由直膨除湿系统提供。高温高湿的新风经过双级冷源深度除湿后成为低温低湿的空气,为实现出风温度在16-22°C之间进行无级调节,出风需要进行加热处理,且加热量要求连续可控。现有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出风再热大多是是依靠直膨除湿系统的冷凝热直接加热来实现的。直膨除湿系统有主、副两个冷凝器,主冷凝器排放冷凝热,副冷凝器回收部分冷凝热用来加热经制冷除湿后的低温低湿的空气。主、副冷凝器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主、副冷凝器通过串联连接,依靠两个通断式电磁阀进行工况转换,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此种连接方式,出风再热量不能得到连续控制,无法实现出风温度的无级调节。主、副冷凝器通过并联连接,依靠比例调节阀控制进入副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量,从而连续控制再热量,虽可实现出风温度的无级调节,但是大量的实际应用发现,三通比例调节阀难以实现完全关闭,存在冷媒泄漏,导致调节级差较大,精度不高,稳定性不好。而且,制冷系统带有再热冷凝器和多个制冷阀件,使得系统冷媒管路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管路较为简单、出风温度调节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机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前级表冷除湿系统、中间直膨除湿系统、后级表冷调温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前级表冷除湿系统包括除湿表冷器和第一水路三通阀;所述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水冷冷凝器和第二水路三通阀;所述后级表冷调温系统包括调温表冷器和第三水路三通阀;所述进水管连接第一水路三通阀的进水端,该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出水端连接除湿表冷器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除湿表冷器的出水端连接汇合之后与第二水路三通阀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二水路三通阀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回水管,第一出水端连接水冷冷凝器的进水端,该水冷冷凝器与蒸发器相连,且该水冷冷凝器的出水端还与第三水路三通阀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三水路三通阀的第一出水端连接调温表冷器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调温表冷器的出水端连接汇合后与回水管相连。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风机,且所述除湿表冷器、蒸发器、调温表冷器和风机从壳体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排列。本技术采用双冷源前级表冷除湿系统的除湿表冷器和后级表冷调温系统的调温表冷器串联连接的方式,利用前级高温冷源从新风中吸收的热量加热经双冷源深度除湿后的低温高湿的空气,通过比例三通调节阀控制后级水流量来实现出风温度在16—20°C之间的无级调节。这种除湿表冷器和调温表冷器串联连接的方式使机组系统流程得到优化,内部结构更加简洁、控制简单且出风温度控制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利用直膨除湿系统的冷凝热对出风进行间接再热,实现出风温度的无级调节。(2)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省去了再热冷凝器和多个制冷阀件,系统得到简化,而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又来自于除湿表冷器的低温出水,冷却效果好,制冷效率高,还省去了冷却塔;(3)与控制制冷剂流量相比,控制水流量来调节出风温度的控制精度要高,稳定性要好;(4)通过水系统流程分级布置,实现对冷源的分段式应用,提高冷源综合能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机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前级表冷除湿系统、中间直膨除湿系统、后级表冷调温系统、进水管I和出水管2 ;所述前级表冷除湿系统包括除湿表冷器3和第一水路三通阀4 ;所述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包括蒸发器5、水冷冷凝器6和第二水路三通阀7 ;所述后级表冷调温系统包括调温表冷器8和第三水路三通阀9 ;所述进水管I连接第一水路三通阀4的进水端,该第一水路三通阀4第一出水端连接除湿表冷器3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除湿表冷器3的出水端连接汇合之后与第二水路三通阀7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二水路三通阀7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回水管2,第一出水端连接水冷冷凝器6的进水端,该水冷冷凝器6与蒸发器5相连,且该水冷冷凝器6的出水端还与第三水路三通阀9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三水路三通阀9的第一出水端连接调温表冷器8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调温表冷器8的出水端连接汇合后与回水管2相连。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风机10,且所述除湿表冷器3、蒸发器5、调温表冷器8和风机10从壳体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排列。本技术时,除湿表冷器、水冷冷凝器和所述调温表冷器采用分程式布置,依次串联连接。冷水由供水管提供,供水管通过第一水路三通阀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连接除湿表冷器的进水端,第二支路和除湿表冷器的出水端汇集后与第二水路三通阀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二水路三通阀有两个出口端,第一出口端与水冷冷凝器6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二出口端与回水管相连通,水冷冷凝器的出水端与第三水路三通阀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三水路三通阀有两个出口端,第一出口端与调温表冷器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二出口端与回水管相连通,所述调温表冷器的出水端与回水管相连通;出风含湿量由第一水路三通阀来调节,当出风含湿量大于设定含湿量时,优先调节第一水路三通阀,不断增加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出口端的开度,第一开口端开度达到最大时,如果送风含湿量仍大于设定含湿量,此时启动直膨除湿系统,同时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开口端的开度减至最小,如果送风含湿量仍大于设定含湿量,这时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开口端的开度不断增大,直到送风含湿量等于设定含湿量;当送风含湿量小于设定含湿量时,此时优先减小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出口端的开度,当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出口端的开度减至最小,而送风含湿量仍小于设定含湿量时,此时直膨除湿系统停止运行,同时把第一水路三通阀第一开口端开到最大,如果此时送风含湿量仍小于设定含湿量,继续不断减小第一开口端的开度,直到送风含湿量等于设定含湿量。出风温度由第二水路三通阀来调节,当出风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不断减小第二水路三通阀第一出口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程式冷凝间接再热型双冷源新风机组,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新风机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设有前级表冷除湿系统、中间直膨除湿系统、后级表冷调温系统、进水管(1)和出水管(2);所述前级表冷除湿系统包括除湿表冷器(3)和第一水路三通阀(4);所述直膨除湿系统为单冷系统,包括蒸发器(5)、水冷冷凝器(6)和第二水路三通阀(7);所述后级表冷调温系统包括调温表冷器(8)和第三水路三通阀(9);所述进水管(1)连接第一水路三通阀(4)的进水端,该第一水路三通阀(4)第一出水端连接除湿表冷器(3)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除湿表冷器(3)的出水端连接汇合之后与第二水路三通阀(7)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二水路三通阀(7)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回水管(2),第一出水端连接水冷冷凝器(6)的进水端,该水冷冷凝器(6)与蒸发器(5)相连,且该水冷冷凝器(6)的出水端还与第三水路三通阀(9)的进水端相连,该第三水路三通阀(9)的第一出水端连接调温表冷器(8)的进水端,第二出水端与调温表冷器(8)的出水端连接汇合后与回水管(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来仔王克勇何珍姚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