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型除湿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42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温型除湿机组,包括通过冷媒管道相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回收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并用于对蒸发器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调温处理的再热器;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对冷却水冷却的冷却塔,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对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收利用的再热器,从而能够利用冷却水对空气再加热,有效地降低能耗。另外,设置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克服普通三通阀流量和流速无法同时控制的缺点,提高控制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温型除湿机组技术 领域本技术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温型除湿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调温型除湿机组常用的调温方式有1、采用电加热带提供热能,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2、采用两个冷凝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通过匹配主辅冷凝器的换热量来控制对除湿空气的加热量,实现调温功能,而常见的水冷调温除湿机组是由压缩机、壳管冷凝器(主冷凝器)、再热器(辅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风机等部件构成。壳管冷凝器、再热器交替或同时运行,通过降温、除湿、升温等处理过程达到既除湿又控温的目的。但由于现有水冷调温除湿机组存在调温盲区,造成控温精度不高,达不到实际使用中用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降低能耗、控制精度高的调温型除湿机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温型除湿机组,包括通过冷媒管道相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回收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并用于对蒸发器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调温处理的再热器;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对冷却水冷却的冷却塔,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串联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干燥过滤器和热力膨胀阀。进一步地,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串联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大管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根据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通过设置对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收利用的再热器,从而能够利用冷却水对蒸发器除湿降温后的空气再加热,有效地降低能耗。另外,在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从而能够对二者流量和流速独立控制,克服普通三通阀流量和流速无法同时控制的缺点,提高控制精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根据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包括通过冷媒管道相连接的压缩机I、冷凝器2、蒸发器5,冷凝器2为水冷冷凝器,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回收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并用于对蒸发器5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调温处理的再热器9 ;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对冷却水冷却的冷却塔12,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9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12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0。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通过设置对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收利用的再热器9,从而能够利用冷却水对蒸发器5除湿降温后的空气再加热,有效地降低能耗。另外,在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9、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12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0,从而能够对二者流量和流速独立控制,克服普通三通阀流量和流速无法同时控制的缺点,提高控 制精度。一般情况下,阀门的出口流量和流速受两个因素影响后接管路阻力和阀门开度。在通常情况下,后接管路阻力一般在制造时就已经确定。三通阀的两个出水口是同时控制的,且之间并不相互独立,即两个出水口的开度也是相互互补,即一个开大多少,另一个就相应的关小多少,这意味着每一种状态下,流速和流量的分配都只对应一种阀门开度,除非通过其它设备调整后接管路阻力。故电动比例三通阀调节会存在温度盲点,即调温型除湿机组预设好温度值后,通过控制三通阀的两个出水口的开度无法达到预设的稳定值或者最佳的温度范围,所以这种调节方式并不人性化及智能化。本技术通过采用两个电动阀单独控制,外接管路和控制阀的规格选择很灵活,相同流量和流速的情况下阀门的选择和开度有不同的组合,例如在某一流量下,根据两个阀门的开度不同,出水口的整体水阻力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试,获取水阻力小的组合,水阻力小,设备的可靠性就高,较小的阻力也能够降低水泵的功耗。在水阻力小的基础上,再分别对两个阀门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实际温度需要,分别调控两个阀门的开度大小,使温度达到最佳值,这样会避免利用三通阀时带来的温度盲点,可以达到任意最佳值,控制更加精确,使换热效果更加充分。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串联在冷凝器2和蒸发器5之间的干燥过滤器3和热力膨胀阀4,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串联在蒸发器5和压缩机I之间的大管过滤器6和气液分离器7。在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中,包括两个循环,即冷媒循环和冷却水循环。其中冷媒循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压缩机I排出的高压气体冷媒进入水冷冷凝器,在水冷冷凝器中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流经干燥过滤器3和热力膨胀阀4后进入蒸发器5与空气换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表面冷凝呈液态,从而实现使空气除湿,冷媒经过大管过滤器6过滤和气液分离器7的干燥处理后进入压缩机完成冷媒循环。冷却水循环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冷凝器2的冷却出水一部分通过第一电磁阀8流经再热器9,实现对空气的再热,再排到冷却塔12冷却,另一部分通过第二电磁阀10直接排放到冷却塔12或热水器等管道系统使用。外界空气通过风机的吹风或者吸风首先经过除湿机中的蒸发器5降温除湿,接着经过再热器9加热调温处理后,送至室内;利用冷凝器高温冷却水的废热来加热空气,能回收系统的部分热能,减少功耗,通过两个阀门来控制冷凝器高温排水,能克服单一三通阀流量和流速无法同时控制的缺点,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精度。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控制方法主要以下步骤步骤I :通过设置调温型除湿机组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通过再热器9调温后的出风温度;步骤二 将出风温度与用户预先设定的温度或者温度范围比较;步骤三根据比较结果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度,从而调节进入再热器9中的热水量,进而调节与再热器9换热后的空气的温度(即出风温度)。步骤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当出风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8的开度减小,并控制第二电磁阀10的开度增大,从而减小进入再热器9中的热水流量,降低空气与再热器9的盘管之间的换热量,从而使出风温度下降,以使出风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中。当出风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8的开度增大,并控制第二电磁阀10的开度减小,从而增加进入再热器9内的热水流量,增加空气与再热器9的换热盘管之间换热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保证出风温度精确控制在预设范围中。·当出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度不变,从而有效地控制出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中。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调温型除湿机组,通过设置对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回收利用的再热器,从而能够利用冷却水对蒸发器除湿降温后的空气再加热,有效地降低能耗。另外,在水冷冷凝器与再热器、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从而能够对二者流量和流速独立控制,克服普通三通阀流量和流速无法同时控制的缺点,提高控制精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型除湿机组,包括通过冷媒管道相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为水冷冷凝器,所述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回收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并用于对所述蒸发器(5)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调温处理的再热器(9);所述调温型除湿机组还包括对冷却水冷却的冷却塔(12),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再热器(9)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所述水冷冷凝器与所述冷却塔(12)之间的冷却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飞谢镇洲黄章义曾庆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