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嘴和道路清洁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804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吸嘴及具有该吸嘴的道路清洁车辆,其中,所述吸嘴包括吸嘴主体,所述吸嘴主体具有向下开放的抽吸腔及与所述抽吸腔连通且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的顶部的抽吸口,并且,所述吸嘴主体的上还设置有补气口和补气通道,补气口通过补气通道与抽吸腔连通,并且补气通道位于抽吸腔的后方,通过在吸嘴主体的抽吸腔后部设置补气通道,使从补气口并经补气通道进入抽吸腔的气流可以对吸嘴抽吸腔的后部起到气流补偿作用,对欲从抽吸腔后方逃逸的垃圾颗粒增加阻碍作用,可减少垃圾颗粒从后方的泄漏量;另外,从补气通道进入的气体增加了对地面垃圾的反吹效果,可以将未被抽吸口吸收的垃圾颗粒向前方吹起,并重新被抽吸口吸收,提高了道路清洁车辆的高速清扫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吸嘴及具有该吸嘴的道路清洁车辆,其中,所述吸嘴包括吸嘴主体,所述吸嘴主体具有向下开放的抽吸腔及与所述抽吸腔连通且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的顶部的抽吸口,并且,所述吸嘴主体的上还设置有补气口和补气通道,补气口通过补气通道与抽吸腔连通,并且补气通道位于抽吸腔的后方,通过在吸嘴主体的抽吸腔后部设置补气通道,使从补气口并经补气通道进入抽吸腔的气流可以对吸嘴抽吸腔的后部起到气流补偿作用,对欲从抽吸腔后方逃逸的垃圾颗粒增加阻碍作用,可减少垃圾颗粒从后方的泄漏量;另外,从补气通道进入的气体增加了对地面垃圾的反吹效果,可以将未被抽吸口吸收的垃圾颗粒向前方吹起,并重新被抽吸口吸收,提高了道路清洁车辆的高速清扫效率。【专利说明】吸嘴和道路清洁车辆
本技术涉及道路清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嘴以及包括该吸嘴的道路清洁车辆。
技术介绍
吸嘴是扫路车、洗扫车等道路清洁车辆上主要的垃圾收集装置。吸嘴要求抽吸能力强,清洁效率高。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吸嘴内腔形成一定负压,在该负压吸附作用下清洁对象(垃圾尘粒)从吸嘴边缘进入吸嘴内腔,汇集到抽吸口,进而抽吸到垃圾收集箱内,实现清洁效果。当道路清洁车辆的作业速度相对较高或待抽吸垃圾尘粒分布较厚时,吸嘴抽吸效率明显降低,清洁效率不高。如果靠增加风机功率,来提高清洁效率,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产生额外的冲击和噪音,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产生噪声污染。现有吸嘴由抽吸口、前挡板、后挡板、两侧立板和顶板等结构焊接而成,抽吸口位于吸嘴顶板的中后方。其中,位于抽吸口后侧的后挡板、及两侧的立板对进入到吸嘴内腔的垃圾进行“围堵”。作业时,吸嘴下端与地面保持一定的离地间隙以形成吸嘴下缘四周的开口,夹杂垃圾的气流从吸嘴下缘四周的开口汇集到吸嘴内腔再进入抽吸口,抽吸口后侧的后挡板会对高速运动的垃圾颗粒进行碰撞减速,避免垃圾泄漏。但是,当作业速度较高时,垃圾常从吸嘴后方的间隙逃逸,清洁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当扫路车作业速度较高时,进入吸嘴内腔的质量和密度较大的垃圾颗粒无法及时在负压产生的提升力作用下吸入垃圾箱,而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借助与吸嘴高速的相对运动从吸嘴后方间隙泄漏出,并且在此过程中,垃圾颗粒在吸嘴内腔内与抽吸口后侧的后挡板频繁碰撞,噪声很大。另外,现有吸嘴的离地间隙较小,后部开口的进气量有限,无法在扫路车行驶速度提高的情况下有效对泄漏的垃圾颗粒进行反吹。此时,若提高吸嘴的离地间隙,进气量有所增加,但吸嘴整体的吸力下降,垃圾颗粒从后方的可泄漏空间增大。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吸嘴,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减少垃圾颗粒从吸嘴后方的泄漏,还能对未被吸收的垃圾颗起到反吹作用,使其被重新吸收的吸嘴;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清洁车辆,该道道路清洁车辆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吸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吸嘴,包括吸嘴主体,所述吸嘴主体具有向下开放的抽吸腔及与所述抽吸腔连通且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的顶部的抽吸口,其中,所述吸嘴主体上还设置有补气口和补气通道,所述补气口通过所述补气通道与所述抽吸腔连通,并且所述补气通道位于所述抽吸腔(11)的后方。优选地,所述补气口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抽吸口的后侧。优选地,所述补气通道包括自所述补气口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吸嘴主体的底部的第一补气通道。优选地,所述补气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补气通道,所述第二补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吸嘴主体的底部,并自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抽吸腔,以连通所述第一补气通道和所述抽吸腔。优选地,所述补气口和所述抽吸口均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的上表面,所述抽吸口通过开设于所述吸嘴主体上的抽吸通道与所述抽吸腔连通,所述第一补气通道自所述补气口向所述抽吸口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到所述吸嘴主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补气通道为形成在所述吸嘴主体下表面的槽部,所述槽部自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的底端向所述抽吸通道的底端水平延伸。优选地,所述抽吸口呈圆形,所述抽吸通道呈圆筒形,所述补气口呈环绕在所述抽吸口后方的环形,所述第一补气通道呈圆弧形倾斜通道。优选地,所述吸嘴主体包括主体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两侧的两个侧封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第一端的前封板和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后封板;其中,所述主体板大致呈Y型,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水平向所述第一端且向两侧斜伸的分支部;两个所述侧封板、所述前封板、所述后封板分别自所述主体板的上表面向下延伸以围成所述吸嘴主体的向下开放的所述抽吸腔。优选地,所述前封板具有自所述主体板的第一端向所述抽吸腔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前封部。优选地,所述吸嘴主体还可以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主体板第二端的底部,且所述导流板自所述主体板向所述主体板外侧水平延伸。 在上述吸嘴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道路清洁车辆,其中,该道路清洁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所述的吸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吸嘴主体的抽吸腔的后部设置补气通道,从补气口经补气通道进入抽吸腔的气流可以对吸嘴抽吸腔的后部起到气流补偿作用,对欲从抽吸腔后方逃逸的垃圾颗粒增加了阻碍作用,可减少垃圾颗粒从后方的泄漏量;另外,从补气通道进入抽吸腔的气体增加了对地面垃圾的反吹效果,可以将未被抽吸口吸收的垃圾颗粒向前方吹起,并重新被抽吸口吸收,提高了扫路车的高速清扫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吸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吸嘴主体10进气口 11抽吸腔12抽吸通道 13抽吸口14补气口15补气通道151第一补气通道152第二补气通道20主体板201主体部2011矩形块 2012延伸块202分支部2021第一分支 2022第二分支30侧封板301直板部302第一折弯部 303第二折弯部40前封板401第一前封部402第二前封部50后封板60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前、后”通常是吸嘴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前、后,例如图2所示的“右”为吸嘴正常使用时的前,“左”为吸嘴正常使用时的后;“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方位词只用于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的吸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沿A-A线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嘴,包括吸嘴主体1,其中,所述吸嘴主体I具有向下开放的抽吸腔11,并且吸嘴主体I的顶部形成有与抽吸腔11连通的抽吸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嘴,包括吸嘴主体(1),所述吸嘴主体(1)具有向下开放的抽吸腔(11)及与所述抽吸腔(11)连通且形成于所述吸嘴主体(1)的顶部的抽吸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主体(1)上还设置有补气口(14)和补气通道(15),所述补气口(14)通过所述补气通道(15)与所述抽吸腔(11)连通,并且所述补气通道(15)位于所述抽吸腔(11)的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覃先云甘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