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宇轩专利>正文

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1641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3 20:35
电动自行车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车体轻、方便搬运且制造成本低的电动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后轮、车座和车架,其结构要点是:所述的车架包括平架和下架,所述的平架的前端与下架的前端相连;下架与连接架相连,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后轮相连,后轮上方设置有托架,托架与连接架相连;平架的中部与下架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平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的车座设置在第二减震器上端;与第二减震器相应的、在连接架上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通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电动自行车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的改进。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车体轻、方便搬运且制造成本低的电动自行车。本技术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后轮、车座和车架,其结构要点是:所述的车架包括平架和下架,所述的平架的前端与下架的前端相连;下架与连接架相连,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后轮相连,后轮上方设置有托架,托架与连接架相连;平架的中部与下架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平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的车座设置在第二减震器上端;与第二减震器相应的、在连接架上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通孔。【专利说明】电动自行车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根据国家1999年制定的通用标准对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的相关规定,电动自行车归属非机动车管理范畴,应同时具备以下5个特征:必须具备脚踏行驶功能,蓄电池只作为辅助能源;必须具备两个车轮;设计车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轮胎宽度(胎内)不大于54毫米。目前,设计人员对于自行车的改进技术做出了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2012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陈啟铖申报的,申请号为:201120270507.0号的技术,名称是《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自行车的技术方面,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创造,该技术通过将发光体设置于电动自行车横梁上的方式,使照明范围更广。但是,还有许多不足,如:它的减震效果不好;另外,它的车体重,不方便搬运,且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车体轻、方便搬运且制造成本低的电动自行车。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后轮、车座和车架,自行车车体上设置有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其结构要点是:所述的车架包括平架和下架,所述的平架的前端与下架的前端相连;下架与连接架相连,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后轮相连,后轮上方设置有托架,托架与连接架相连,所述的蓄电池设置在托架上,电机设置在托架下方,电机的电机轴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的输出端与后轮的轴相连;平架的中部与下架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平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的车座设置在第二减震器上端;与第二减震器相应的、在连接架上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缓冲器由挡板和第一弹簧构成,第一弹簧上端与挡板相连,下端与连接架相连;挡板和第一弹簧构成的缓冲器在第二减震器下压时也具有减震效果,使骑乘更加舒适。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二减震器由筒体和第二弹簧构成,筒体的上方设置开口,第二弹簧设置在筒体内,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筒体底部,第二弹簧上端与车座底端的支杆相连;由筒体和第二弹簧构成的第二减震器,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减震效果好本技术平架的中部与下架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平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的车座设置在第二减震器上端;与第二减震器相应的、在连接架上设置有缓冲器;骑行颠簸时,首先人体给车座向下的压力,车座将第二减震器向下压,第二减震器首先进行减震,同时平架向下压,此时第一减震器起到减震的作用,当平架向下弯曲时,第二减震器的下端与缓冲器接触,避免弯曲度过大车架损坏。经过两次减震后,减震效果更好,使骑行非常舒适。2、车体轻便且制造成本低本技术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通孔;设置通孔不但能使车体重量减轻,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车架、2为下架、3为平架、4为第一减震器、5为第一弹簧、6为挡板、7为减速器、8为电机、9为后轮、10为蓄电池、11为荧光条、12为托架、13为连接架、14车座、15为第二弹簧、16为第二减震器、17为筒体、18为缓冲器、19为通孔、20为前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20、后9、车座14和车架1,自行车车体上设置有蓄电池10、电机8、控制器和减速器7,所述的车架I包括平架3和下架2,所述的平架3的前端与下架2的前端相连;下架2与连接架13相连,连接架13的另一端与后轮9相连,后轮9上方设置有托架12,托架12与连接架13相连,所述的蓄电池10设置在托架12上,电机8设置在托架12下方,电机8的电机轴与减速器7相连,减速器7的输出端与后轮9的轴相连;平架3的中部与下架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4,平架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6,所述的车座14设置在第二减震器16上端;与第二减震器16相应的、在连接架13上设置有缓冲器18 ;所述的车架I上设置有通孔19。所述的缓冲器18由挡板6和第一弹簧5构成,第一弹簧5上端与挡板6相连,下端与连接架13相连;挡板6和第一弹簧5构成的缓冲器18在第二减震器16下压时也具有减震效果,使骑乘更加舒适。所述的第二减震器16由筒体17和第二弹簧15构成,筒体17的上方设置开口,第二弹簧15设置在筒体17内,第二弹簧15的下端固定在筒体17底部,第二弹簧15上端与车座14底端的支杆相连;由筒体17和第二弹簧15构成的第二减震器16,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可在蓄电池10上设置荧光条11 ;方便在晚上将所述电动自行车与其它车辆区分开。下面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动作过程。骑行颠簸时,首先人体给车座14向下的压力,车座14将第二减震器16向下压,第二减震器16首先进行减震,同时平架3向下压,此时第一减震器4起到减震的作用,当平架3向下弯曲时,第二减震器4的下端与缓冲器18接触,避免弯曲度过大车架I损坏。经过两次减震后,减震效果更好,使骑行非常舒适。【权利要求】1.电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20)、后(9)、车座(14)和车架⑴,自行车车体上设置有蓄电池(10)、电机⑶、控制器和减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I)包括平架(3)和下架(2),所述的平架(3)的前端与下架(2)的前端相连;下架(2)与连接架(13)相连,连接架(13)的另一端与后轮(9)相连,后轮(9)上方设置有托架(12),托架(12)与连接架(13)相连,所述的蓄电池(10)设置在托架(12)上,电机(8)设置在托架(12)下方,电机(8)的电机轴与减速器(7)相连,减速器(7)的输出端与后轮(9)的轴相连;平架(3)的中部与下架(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4),平架(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6),所述的车座(14)设置在第二减震器(16)上端;与第二减震器(16)相应的、在连接架(13)上设置有缓冲器(18);所述的车架(I)上设置有通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18)由挡板(6)和第一弹簧(5)构成,第一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体,所述的自行车车体包括前轮(20)、后(9)、车座(14)和车架(1),自行车车体上设置有蓄电池(10)、电机(8)、控制器和减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包括平架(3)和下架(2),所述的平架(3)的前端与下架(2)的前端相连;下架(2)与连接架(13)相连,连接架(13)的另一端与后轮(9)相连,后轮(9)上方设置有托架(12),托架(12)与连接架(13)相连,所述的蓄电池(10)设置在托架(12)上,电机(8)设置在托架(12)下方,电机(8)的电机轴与减速器(7)相连,减速器(7)的输出端与后轮(9)的轴相连;平架(3)的中部与下架(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与连接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器(4),平架(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减震器(16),所述的车座(14)设置在第二减震器(16)上端;与第二减震器(16)相应的、在连接架(13)上设置有缓冲器(18);所述的车架(1)上设置有通孔(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杨宇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