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0994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其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及配置在另一端侧且在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的阴极;导电性的反射伞,其收容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且构成触发外部电极;触发线圈,其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闪光放电管的阴极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的部位插入到触发线圈的铁芯的内部,反射伞具备以至少对阳极与阴极之间及金属烧结体进行覆盖的方式与闪光放电管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且与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光量波动小的频闪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其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及配置在另一端侧且在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的阴极;导电性的反射伞,其收容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且构成触发外部电极;触发线圈,其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闪光放电管的阴极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的部位插入到触发线圈的铁芯的内部,反射伞具备以至少对阳极与阴极之间及金属烧结体进行覆盖的方式与闪光放电管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且与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光量波动小的频闪装置。【专利说明】频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照片拍摄的频闪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如下的频闪装置,该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其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及配置在另一端侧且在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的阴极;反射伞,其将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收容于内部;触发线圈,其在筒状的铁芯的外周部卷绕有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上述频闪装置中,在闪光放电管的表面设有导电性的薄膜透明电极,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与闪光放电管的薄膜透明电极连接。由此,薄膜透明电极作为触发外部电极起作用,来使闪光放电管点亮。并且,上述频闪装置中,通常将触发线圈的二次侧输出(二次绕组)和作为触发外部电极的薄膜透明电极利用引线的钎焊来连接。此时,被钎焊了的引线为了使闪光放电管发光而被反覆地施加高电压。因此,引线的连接部分会因连接部的电阻成分而发热致使劣化。另外,由于触发线圈的容积大,因此就通常的结构而言,存在无法使频闪装置小型化这样的课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公开了如下的频闪装置,该频闪装置构成为将触发线圈配置在闪光放电管的端部,并使闪光放电管的表面上形成的薄膜透明电极与触发线圈的二次侧输出(二次绕组)直接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由此,能够减少引线的连接部分的劣化,并且实现频闪装置的小型化。然而,就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频闪装置而言,由于在闪光放电管的表面设置薄膜透明电极,因此薄膜透明电极会吸收从闪光`放电管放射出的光。由此,存在从闪光放电管放射的光的光量降低或因放电位置不同而产生光`量波动等课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37107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频闪装置具备:闪光放电管,其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及配置在另一端侧且在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的阴极;导电性的反射伞,其收容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且构成触发外部电极;触发线圈,其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而且,闪光放电管的阴极的不包括金属烧结体的部位插入到触发线圈的铁芯的内部,反射伞具备以至少对阳极与阴极之间及金属烧结体进行覆盖的方式与闪光放电管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并且该反射伞与触发线圈的二次绕组连接。由此,相较于触发线圈与闪光放电管分离配置的结构,能够实现小型且薄型的频闪装置。另外,能够使从阴极放出的电子的放电路径从阴极的附近稳定地形成。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闪光放电管产生的光的光量波动,从而稳定地照射被拍摄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5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6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立体图。图7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图7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从其它方向观察到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至图7B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包括由具备阳极端子部29的主体27构成的基体6及嵌合于主体27的光学面板8,且将触发线圈(未图示)的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及阳极端子部29突出设置来作为外部端子。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的内部至少收纳有放射光的闪光放电管2、导电性的反射伞3、触发线圈4、导电体5及衬套7。反射伞3将闪光放电管2的一部分收容于内部,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触发线圈4配置在闪光放电管2的另一端侧2B,以一次端子部23和通用端子部24向频闪装置I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导电体5将反射伞3与触发线圈4电连接。衬套7将闪光放电管2的一端部(阳极侧)固定于基体6。另外,如图3所示,基体6具备:例如由聚碳酸酯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主体27 ;收容反射伞3且配置在主体27的内侧的弹性体28 ;经由衬套7与闪光放电管2的阳极连接,呈板状突出设置而成为外部端子的阳极端子部29。弹性体28与反射伞3的底部14的外周部抵接。此时,基体6通过使弹性体28发生弹性变形而使主体27和例如PMMA等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光学面板8嵌合,由此来夹持保持反射伞3。另外,如图2所示,闪光放电管2具备管状的玻璃阀9、配置在一端侧2A的阳极10及配置在另一端侧2B的阴极11。玻璃阀9在内部以规定的压力封入有例如氙等稀有气体。并且,通过电子与被封入的稀有气体发生碰撞,由此闪光放电管2产生光并将其向外部放射,对例如被拍摄体进行照明。阳极10为例如钨等构成的棒状电极,通过经由玻璃珠(未图示的)进行熔敷而以插通状态固定在玻璃阀9的一端侧2A。另外,阴极11由棒状电极12和金属烧结体13构成。并且,棒状电极12例如由钨等构成,通过经由玻璃珠(未图示的)进行熔敷而以插通状态固定在玻璃阀9的另一端侧2B。金属烧结体13例如由钨和钽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或者钽和镍的金属微粉末的混合物等构成,固定在阴极11的玻璃阀9内部侧的棒状电极12的前端部。接着,使用图5A至图7B对本实施方式的频闪装置I的反射伞3及触发线圈4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6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闪光放电管和反射伞的配置的立体图。图7A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图7B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频闪装置的从其它方向观察到的触发线圈的立体图。如图5A至图6B所示,反射伞3由底部14、开口部15、侧面反射部16和装配孔部17构成。反射伞3的底部14与闪光放电管2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反射伞3作为闪光放电管2的触发外部电极而发挥功能。开口部15将从闪光放电管2放射出的光向外部放射。侧面反射部16将从闪光放电管2放射出的光朝向开口部15反射。此时,侧面反射部16沿着闪光放电管2的轴线(长度)方向形成,且具有端面反射部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频闪装置,其具备:闪光放电管,其具有配置在一端侧的阳极及配置在另一端侧且在前端部设有金属烧结体的阴极;导电性的反射伞,其收容所述闪光放电管的一部分且构成触发外部电极;触发线圈,其具有卷绕在中空形状的铁芯上的一次绕组及二次绕组,所述闪光放电管的所述阴极的不包括所述金属烧结体的部位插入到所述触发线圈的所述铁芯的内部,所述反射伞具备以至少对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和所述金属烧结体进行覆盖的方式与所述闪光放电管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部,并且该反射伞与所述触发线圈的所述二次绕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隆男高崎晃史牧寿纪村井利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