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林森专利>正文

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805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03:06
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和绳带构成的口罩,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一袋体,袋体内装有鼻外空气净化器,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的两个鼻塞管伸出袋体外。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鼻外空气净化装置时,先将鼻外空气净化器的鼻塞管塞入至鼻孔中,再将口罩佩戴好,由口罩对鼻外空气净化器进行依托,确保其不会脱落;通过鼻外空气净化器、口罩则可分别对鼻子及口部吸入的空气实现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佩戴方便、可靠,防护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和绳带构成的口罩,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一袋体,袋体内装有鼻外空气净化器,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的两个鼻塞管伸出袋体外。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鼻外空气净化装置时,先将鼻外空气净化器的鼻塞管塞入至鼻孔中,再将口罩佩戴好,由口罩对鼻外空气净化器进行依托,确保其不会脱落;通过鼻外空气净化器、口罩则可分别对鼻子及口部吸入的空气实现过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佩戴方便、可靠,防护全面。【专利说明】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鼻腔防护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在空气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人们通常采用戴口罩的手段来进行自我防护,但戴口罩存在的欠缺是:由于鼻子在面部突出,口罩与面部及鼻子周围之间有缝隙,仍然会有尘粒和有害气体随气流进入到口罩与面部间的缝隙中,并由鼻子吸入到体内。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些专用于鼻子的空气净化器,这些净化器可实现对鼻子所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但它们又基本都存在着佩带不方便、容易脱落、防护不全面的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佩带方便、防护全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和绳带构成的口罩,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一袋体,袋体内装有一对鼻外空气净化器,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的鼻塞管伸出袋体外。由上述方案可见,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鼻外空气净化装置时,可先将鼻外空气净化器的鼻塞管塞入至鼻孔中,再将口罩佩戴好,或先将口罩佩戴好,再将鼻外空气净化器的鼻塞管塞入至鼻孔中,鼻外空气净化器由口罩依托,确保其不会脱落;通过鼻外空气净化器、口罩则可分别对鼻子及口部吸入的空气实现过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佩戴方便、可靠,防护全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中鼻外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中鼻外空气净化器的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2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2和绳带I构成的口罩,口罩本体2内侧固定有一袋体3,袋体3内装有一对对称的鼻外空气净化器4,鼻外空气净化器4具有的鼻塞管4a伸出袋体外。参见图3 在本专利技术中的鼻外空气净化器4包括过滤杯4g和鼻塞管4a,过滤杯4g下端敞口且装有杯盖4e,杯盖4e上开有通孔4f,过滤杯4g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为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两层或多层海绵滤层4c、一层活性炭滤层4d和两层或多层海绵(或纤维)滤层4cl,鼻塞管4a与过滤杯4g上侧相连且与其内腔相通,鼻塞管4a中部有折弯,鼻塞管4a上部套有弹性套管4b。根据人的鼻孔尺寸的大小不同,鼻塞管4a的外径尺寸可有不同型号外,还可通过弹性套管4b的配置,可微调鼻塞管与鼻孔的配合。以上所述的鼻外空气净化器与中国专利公开的、专利号为201320355992.0的鼻外空气净化器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参见图4至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鼻外空气净化器中杯盖和鼻塞管的结构,具体结构如下: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过滤杯4g、杯盖4e、鼻塞管4a和设置在过滤杯4g内部的过滤组件,杯盖4e将过滤杯4g的下端口封闭,鼻塞管4a与过滤杯4g的上部相接且与其内部相通。在杯盖4e上设有一单向进气阀5,鼻塞管4a上与其管口相对的部位开有通孔4h,在通孔4h中设有一单向排气阀6。所述的单向进气阀5具有设于杯盖4e上的一组进气孔5a及一只与进气孔配合并具有柔性的第一膜瓣5b,第一膜瓣5b —侧的中部与杯盖4e的内侧连接,且第一膜瓣5b将所有进气孔5a覆盖,在杯盖4e的内侧具有突出的第一挡圈5e,第一挡圈将一组进气孔5a及第一膜瓣5b围住。第一膜瓣5b —侧与杯盖4e间的连接结构为:第一膜瓣5b —侧的中部具有突出的第一支柱5c,第一支柱5c下端具有突出的限位端5d,第一支柱5c穿过杯盖4e。所述的单向排气阀6具有一只开有多个排气孔6a的隔板6e,及一只与排气孔配合并具有柔性的第二膜瓣6b, 第二膜瓣6b —侧的中部与隔板6e的外侧连接,且第二膜瓣6b将所有排气孔6a覆盖。第二膜瓣6b—侧与鼻塞管4a的管壁间的连接结构为:第二膜瓣6b一侧的中部具有突出的第二支柱6c,第二支柱6c下端具有突出的限位端6d,第一支柱6c穿过隔板6e。另外,隔板6e与通孔4h为过盈配合。上述单向进气阀5与单向排气阀6在结构上相同。另外,上述第一膜瓣5b、第二膜瓣6b可以选用市售的软橡胶材料。本实施例中,过滤杯4g内也装有过滤组件(图4-图5中未示意出),该过滤组件与图3中所示的相同。另外,鼻塞管4a上套有弹性胶圈7,其作用与图3中的弹性套管4b相同。 由图4、图5可见,将鼻塞管4a塞入人体鼻中,吸气时,单向排气阀6的第二膜瓣6b在紧贴在隔板6e上遮挡住所有的排气孔6a,使单向排气阀6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单向进气阀5的第一膜瓣5b在第一挡圈5e内发生形变,空气从进气孔5a进入鼻外空气净化器内;反之,呼气时,单向进气阀5的第一膜瓣5b紧贴在杯盖4e上,使单向进气阀5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单向排气阀6的第二膜瓣6b在第二挡圈6e内发生形变,空气从排气孔6a流出鼻外空气净化器外。由于鼻子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残留在过滤杯4g内的过滤组件中,会影响过滤效果,本实施例可使鼻子呼出的气体大部分由单向排气阀排出,大大减少了水分在过滤组件中的残留,进而使过滤效果得到保证。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口罩本体和鼻外空气净化器的充分过滤作用,可以有效滤除细颗粒物(PM2.5),同时,鼻外空气净化器内的足够多量的活性炭滤层又可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掉(如雾霾中的有害气体及悬浮物)。【权利要求】1.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和绳带构成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一袋体,袋体内装有一对鼻外空气净化器,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的鼻塞管伸出袋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过滤杯、杯盖、鼻塞管和设置在过滤杯内部的过滤组件,杯盖将过滤杯的下端口封闭,鼻塞管与过滤杯的上端相接且与其内部相通,在杯盖上设有一单向进气阀,鼻塞管上与其管口相对的部位开有通孔,在通孔中设有一单向排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具有设于杯盖上的一组进气孔及一只与进气孔配合并具有柔性的第一膜瓣,第一膜瓣一侧的中部与杯盖的内侧连接,且第一膜瓣将所有进气孔覆盖,在杯盖的内侧具有突出的挡圈,挡圈将一组进气孔及第一膜瓣围住;所述的单向排气阀具有一只开有多个排气孔的隔板,及一只与排气孔配合并具有柔性的第二膜瓣,第二膜瓣一侧的中部与隔板的外侧连接,且第二膜瓣将所有排气孔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鼻塞管上套有弹性胶圈。【文档编号】A62B23/06GK103706056SQ201410044582【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日 【专利技术者】叶林森 申请人:叶林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鼻外空气净化装置,它具有由口罩本体和绳带构成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口罩本体内侧固定有一袋体,袋体内装有一对鼻外空气净化器,鼻外空气净化器具有的鼻塞管伸出袋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叶林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