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426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9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所述渗透储水管包括中空的管体以及适配盖在所述管体上端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下方设有伸入所述管体中空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管体底部的入土尖端,且所述入土尖端与所述管体之间为活动连接,在管体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透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渗透储水管可循环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以及因为材料降解导致的环境污染,且降低了设施总体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施工简易,相比于传统埋设排水管的土方作业,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成本和劳动时间,每个渗透储水管只需“钉”入湿陷土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所述渗透储水管包括中空的管体以及适配盖在所述管体上端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下方设有伸入所述管体中空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管体底部的入土尖端,且所述入土尖端与所述管体之间为活动连接,在管体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透水孔。本专利技术的渗透储水管可循环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以及因为材料降解导致的环境污染,且降低了设施总体成本。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施工简易,相比于传统埋设排水管的土方作业,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成本和劳动时间,每个渗透储水管只需“钉”入湿陷土即可。【专利说明】—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种植的专业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
技术介绍
湿陷土是黄土的一种,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量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壤的结构会迅速破坏,发生显著变形,本领域称之为湿陷性黄土。湿陷土的粒度成分以粉土颗粒为主,约占50%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孔隙,还呈松散多孔结构状态,孔隙比常在1.0以上。在湿陷土环境中种植乔灌木,由于湿陷土的物理性质,其含水能力远远小于正常土壤含水量的平均水平,因此对于降水或者干旱的缓冲能力极弱。因此,种植于沉陷土的乔灌木往往长期处于干旱或者湿涝的不利生长环境,不仅生长缓慢,树形扭曲矮小,而且病虫害发病率高。由此使得乔灌木成活率低,成材率更低。目前,本领域中常用的解决方案是换土或者按照比例混入优质土壤或填料。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根本上提升了湿陷土的物理性状,一步到位;其缺点在于该方法成本过高,工期较长,极大加重了工程负担,因此提供一种替代性地解决湿陷土环境下乔灌木生长问题的技术便尤为必要。一种技术方案是采用传统渗透储水管,这种采用传统渗透储水管只能在乔灌木种植前提前埋设。如遇到突发洪涝灾害急需渗透排水装置时,挖土埋入渗透管道容易伤及乔灌木根系,更不利于大树 存活。另外,传统渗透储水管多为PVC材质,埋入地下后一般不易取出,不但浪费了材料,而且在PVC材料降解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不利于乔灌木的正常生长。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降低苗木种植及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湿陷土环境下,且结构简单、便于乔灌木栽培养护过程中进行灌溉、排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所述渗透储水管包括中空的管体以及适配盖在所述管体上端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下方设有伸入所述管体中空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管体底部的入土尖端,且所述入土尖端与所述管体之间为活动连接,在管体的管壁上开有若干个透水孔。优选地,所述入土尖端上设有与所述保护套管的内侧凸缘相配合的限位挡块,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与所述凸缘至保护套管上端的距离相配合,使所述管体、保护套管、连接杆在配合使用时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入土尖端相配合的开口端。优选地,所述开口端的外侧斜面与所述入土尖端的尖端部分之间平滑连接,在整体配合使用时形成为一体的斜面结构。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管的上方设有至少一组提拉环。优选地,所述管壁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组吊装孔。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渗透储水管可循环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以及因为材料降解导致的环境污染,且降低了设施总体成本。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施工简易,相比于传统埋设排水管的土方作业,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成本和劳动时间,每个渗透储水管只需“钉”入湿陷土即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在乔灌木种植、养护的各个时期进行布设,打破了传统技术只能在种植前埋设的时间限制。并且,本专利技术不会对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能够有力缓解洪涝、干旱等逆境条件对乔灌木的不利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渗透储水管I包括中空的管体20以及适配盖在所述管体20上端的保护套管21,管体2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保护套管21的作用之一便是防止杂物进入管体20的内部;所述保护套管21的下方设有伸入所述管体20中空内部的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下端设有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管体20底部的入土尖端29,且所述入土尖端29与所述管体20之间为活动连接,即在连接杆22的连接带动下,通过提拉保护套管21可以将入土尖端29经由中空管体20的内部而从管体20的上端整体取出,在管体20的管壁23上开有若干个透水孔24。进一步,所述入土尖端29上设有与所述保护套管21的内侧凸缘211相配合的限位挡块25,所述连接杆22的长度与所述凸缘211至保护套管21上端的距离相配合,使所述管体20、保护套管21、连接杆22在配合使用时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中,连接杆22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入土尖端29与保护套管21能够连成为一个整体,其功能是将渗透储水管I打入到地底的指定位置。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后,可通过提拉保护套管21将入土尖端29提出渗透储水管I。渗透储水管I则通过排水孔24以及现有各种的排水装置,可以排除湿陷土中的饱和水,该作用达成后,再通过提拉管体20而将渗透储水管I拉出,由此便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管 体2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入土尖端29相配合的开口端。二者在形状和尺寸等方面均相互配合,有利于将渗透储水管I整体打入到地底。更优选地,所述开口端的外侧斜面26与所述入土尖端21的尖端部分212之间平滑连接,在整体配合使用时可形成为一体的斜面结构,由此可以有效地减少阻力,使得整个渗透储水管I的底端形成具有整体斜面结构的尖端,能够类似于“钉子”一样被打入到地底的指定位置更进一步,为了便于提拉和吊装作业,所述保护套管21的上方设有至少一组提拉环27,本实施例设置了一组(两个)提拉环27,如图2所示。所述管壁23的上部还设有至少一组吊装孔28,本实施例也设置了一组(两个)吊装孔2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将传统“圆筒形”的渗透储水管,整体改造为“钉形”结构:保护套管21为“钉子头”,管体20为“钉身”主体,入土尖端29为“钉尖”。连接杆22使入土尖端29与保护套管21连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这一整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材质可以选择金属或硬塑料,他们的功能是将渗透储水管I打入地底指定位置,完成这一目标后可通过提拉环27将入土尖端29提出渗透储水管I。渗透储水管I通过排水孔24以及现有各种的排水装置相互结合使用,可以排除湿陷土中饱和水,该作用达成后,可通过提拉吊装孔28将渗透储水管I拉出,由此便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本实施例的工作施工为:1.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在乔灌木10的树坑周边安插3个直径15厘米的渗透储水管1,渗透储水管I埋入地下的入土尖端29与植物根系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渗透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储水管(1)包括中空的管体(20)以及适配盖在所述管体(20)上端的保护套管(21),所述保护套管(21)的下方设有伸入所述管体(20)中空内部的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下端设有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管体(20)底部的入土尖端(29),且所述入土尖端(29)与所述管体(20)之间为活动连接,在管体(20)的管壁(23)上开有若干个透水孔(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波郭宏凯邓建国杨丽晶王婉清翟鹏辉樊蓓莉谭德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