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177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在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旁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导弧角组件,在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旁设置有向下弯曲的下导弧角组件,在所述上导弧角组件和下导弧角组件之间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弧在灭弧室内运动时间过长,尤其在电流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造成灭弧室损耗大,寿命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迅速将电弧拉到最大,及时有效的熄灭电弧,安全耐用的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高压大电流直流接触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在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旁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导弧角组件,在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旁设置有向下弯曲的下导弧角组件,在所述上导弧角组件和下导弧角组件之间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弧在灭弧室内运动时间过长,尤其在电流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造成灭弧室损耗大,寿命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迅速将电弧拉到最大,及时有效的熄灭电弧,安全耐用的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高压大电流直流接触器。【专利说明】一种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具体是一种灭弧室及采用该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直流输配电及其控制系统如轨道交通电力机车的直流电源,风力发电中的直流电源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已经提出建设微电网和直流配电网的设想,但目前缺乏使用可靠的直流电器设备,因此研制新型直流电器设备如直流接触器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对于高电压(1500V)大电流(800A)重任务(DC5)的直流接触器更是迫切需要。众所周知,直流接触器在分断故障电流、正常工作电流以及临界电流的过程中,动静触头之间均产生电弧,由于直流电弧电流不自动过零,直流电弧比交流电弧难于熄灭,特别是在高压电下分断故障电流和临界电流的情况下更难于熄灭,因此为了提高直流接触器分断故障电流、正常工作电流和临界电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开发研制适应高压大电流直流接触器十分重要。现有直流接触器的灭弧装置系统一般采用栅片灭弧和迷宫式灭弧,依靠导电回路和吹弧线圈产生的磁场驱使电弧进入灭弧室而熄灭电弧,如中国专利CN102768925A的《断路器用灭弧室》公布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包括:位于灭弧室顶部的灭弧罩、位于灭弧室左右两边的侧壁、安装在左右侧壁之间的一组灭弧栅片,灭弧罩与灭弧栅片之间设有灭焰片。所述一组灭弧栅片在灭弧室侧壁之间呈交错排列:在一边侧的灭弧栅片的前端设有引弧片:灭弧栅片的上部棱边交叉形成的夹角呈钝角,其交叉处延伸至引弧口。虽然该专利技术采用了栅片灭弧,但是该方案中电弧被引入灭焰片后电弧运动及存在时间较长,电弧如果集中于一点或者存在的时间过长,其产生的高温对灭焰片的损耗较大,灭弧室寿命较短,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电弧在灭弧室内运动时间过长,尤其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电弧的高温造成灭弧室损耗大,寿命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迅速将电弧拉到最大,及时有效的熄灭电弧,安全耐用的具有综合灭弧装置的高压大电流直流接触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至少一个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所述导弧口设置在所述灭弧片的中心线的一侧,且相邻两层的灭弧片的导弧口的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导弧口始于所述灭弧片一端,逐渐收缩终止于所述灭弧片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金属片为U型,其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灭弧室壁。 在所述灭弧片中间位置的灭弧筋上设置所述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为铁片。所述灭弧片设置15-30个,所述每片灭弧片上设置3-7个灭弧筋。一种包括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在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点旁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导弧角组件,在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旁设置有向下弯曲的下导弧角组件,在所述上导弧角组件和下导弧角组件之间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至少一个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在所述下导弧角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吹弧室,所述吹弧室设置在所述静触头组件的静触点下方,所述吹弧室内设置有吹弧线圈,所述吹弧线圈中还设有铁芯,所述吹弧线圈一端连接到下导弧角组件,另一端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到所述静触头组件上。所述上导弧角组件与所述灭弧室内最上层的灭弧片连接,所述下导弧角组件与所述灭弧室内最下层的灭弧片连接。在所述动触头组件上方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端与上导弧角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螺栓与动触头连接。所述下导弧角组件与静触头组件之间距离为1-1.5mm,所述上导弧角组件与动触头组件之间距离为3-4mm。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可以使电弧在经过灭弧筋的时候被金属片迅速引导进入灭弧筋之间的间隙内部,将电弧的运动轨迹形成曲线形,增加了电弧的运动距离,通过弯折的金属片使电弧的运动速度加快且运动轨迹延长,从而达到了更好的熄灭电弧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弧在灭弧室内运动时间过长,尤其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造成灭弧室损耗大,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迅速将电弧拉到最大,及时有效的熄灭电弧,安全耐用的灭弧装置。(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灭弧室,所述导弧口设置在所述灭弧片的中心线的一侧,且相邻两层灭弧片的导弧口的位置相互交错,所述导弧口始于所述灭弧片一端,逐渐收缩终止于所述灭弧片中心线的一侧,这样,电弧在灭弧室内从上层灭弧片的导弧口侧进入该灭弧片内,经过灭弧筋及金属片将电弧进一步拉长后,在另一侧进入下层灭弧片,上层灭弧片中电弧轨迹结束的位置正与下层灭弧片中导弧口的位置对应,使得电弧可以更好的进入相邻的灭弧片,形成迷宫式的通道,提供给电弧运动更长的距离和更大的空间。(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灭弧室,在所述灭弧片中间位置的灭弧筋上设置所述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为U型,所述金属片为铁片,在中间位置的灭弧筋上设置U形金属片可以将电弧运动距离拉到最大,并且铁片的引弧效果最好。(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灭弧室,在所述灭弧片中间位置的灭弧筋上设置所述金属片,这样金属片的吸引作用,使得电弧进入灭弧筋中的轨迹更长,且中间位置的金属片对两侧的电弧都具有牵引作用,使得电弧在两侧的灭弧筋中形成的运动轨迹都加强,更好的延长了所述电弧的运动路线,加强了灭弧效果。(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灭弧室,所述灭弧片设置15-30个,所述每个灭弧片上设置3_7个灭弧筋,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保证电弧在每层灭弧片的作用下减弱,在灭弧室内基本将电弧消除。(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上述灭弧室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向上弯曲的上导弧组件、向下弯曲的下导弧组件,在所述上导弧组件和下导弧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灭弧室,在所述灭弧室中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在所述灭弧室中,通过金属片将电弧在灭弧片中的运动速度加快,运行轨迹进一步延长,使得灭弧筋更充分的发挥灭弧作用,加强了灭弧效果,从而保证了直流接触器在开断的过程中将电弧消除的更彻底,开断效果更好,使得该接触器具有更好的性能。(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分层交替设置有灭弧片,至少一个所述灭弧片的一端开有导弧口,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灭弧室内的灭弧筋,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灭弧筋上设置有弯折连接的金属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惠强陈武奇刘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