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软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921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式软梯头,涉及电工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架体、滑轮装置和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端,所述滑轮装置下端设有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由闭锁舌板、销轴、承力钢丝绳、内层轨道、外层轨道和承力拉环装置组成,所述承力拉环装置包括卡架、卡架限位杆、金属圆环、固定帽、固定螺母和恢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实现自动闭锁功能,保证了软梯头与导线的可靠连接,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因软梯脱落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因软梯头与导线脱离造成的软梯脱落事故率控制在零,有效的防止了该事故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式软梯头,涉及电工工具
。包括架体、滑轮装置和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端,所述滑轮装置下端设有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由闭锁舌板、销轴、承力钢丝绳、内层轨道、外层轨道和承力拉环装置组成,所述承力拉环装置包括卡架、卡架限位杆、金属圆环、固定帽、固定螺母和恢复弹簧。本技术有效地实现自动闭锁功能,保证了软梯头与导线的可靠连接,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因软梯脱落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实验证明,本技术能够将因软梯头与导线脱离造成的软梯脱落事故率控制在零,有效的防止了该事故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专利说明】自锁式软梯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工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式软梯头。
技术介绍
带电作业技术是在线路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检修,进而提高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而等电位作业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作业方式,作业人员通常是利用软梯头携带的软梯进入强电场,从而与带电设备取得同一电位进行工作。作业人员进入电场后,需要手动打开软梯头与导线连接处的闭锁装置,然后才能进行工作。在攀爬软梯过程中,软梯有脱落的可能,增加了作业的不安全性。同时,手动打开闭锁装置又增加了作业工艺的复杂性,增大了劳动强度,延长了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创新,安全可靠,节省时间,方便快捷的自锁式软梯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锁式软梯头,包括架体、滑轮装置和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端,所述滑轮装置下端设有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由闭锁舌板、销轴、承力钢丝绳、内层轨道、外层轨道和承力拉环装置组成,所述闭锁舌板与所述架体通过所述销轴铰链,所述闭锁舌板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连接,所述闭锁舌板与所述架体通过所述销轴铰链,所述闭锁舌板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连接,所述内层轨道和所述外层轨道为管状结构,所述承力钢丝绳从所述内层轨道内穿过,所述内层轨道通过所述外层轨道固定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承力拉环装置固定在所述架体的横梁上。优选的,所述承力拉环装置由卡架、卡架限位杆、金属圆环、固定帽、固定螺母和恢复弹簧组成,所述卡架的下端设有穿透所述架体横梁的卡架限位杆,所述卡架上端设有所述金属圆环,所述卡架限位杆穿过所述恢复弹簧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环与传递绳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层轨道设置在所述外层轨道的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有效地实现自动闭锁功能,保证了软梯头与导线的可靠连接,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因软梯脱落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实验证明,本技术能够将因软梯头与导线脱离造成的软梯脱落事故率控制在零,有效的防止了该事故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锁装置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承力拉环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架体I,滑轮装置2,自锁装置3,承力拉环装置9。如图2所示:闭锁舌板4,销轴8,承力钢丝绳5,内层轨道6,外层轨道7,销轴8。如图3所示:卡架10,金属圆环11,固定帽12,固定螺母13,卡架限位杆14,恢复弹簧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述,本技术是一种自锁式软梯头,包括架体1、滑轮装置2和自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2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I上端,所述滑轮装置2下端设有自锁装置3,所述自锁装置3由闭锁舌板4、销轴8、承力钢丝绳5、内层轨道6、外层轨道7和承力拉环装置9组成,所述闭锁舌板4与所述架体I通过所述销轴8铰链,所述闭锁舌板4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5连接,所述承力钢丝绳5 —端与所述闭锁舌板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帽12连接,所述承力钢丝绳5从所述内层轨道6内穿过,所述内层轨道6通过所述外层轨道7固定在所述架体I上,所述承力拉环装置9固定在所述架体I的横梁上,所述承力拉环装置9包括卡架10、卡架限位杆14、金属圆环U、固定帽12、固定螺母13和恢复弹簧15,所述卡架10的下端设有穿透所述架体I横梁的卡架限位杆14,所述卡架10上端设有所述金属圆环11,所述卡架限位杆14穿过所述恢复弹簧15与所述固定螺母13连接,所述金属圆环11与传递绳连接,所述内层轨道6设置在所述外层轨道7的内部。本技术使用时,传递绳索一端与自锁式软梯头进行连接,另一端通过滑车由地面作业人员拉拽。在软梯头和软梯上升过程中,承力拉环装置9将受到的外力(拉力=软梯头重力+软梯重力+摩擦力,其它忽略不计)通过承力钢丝绳5传递至闭锁舌板4,使其保持在张开状态,从而实现软梯头与导线的钩挂连接。当拉力消失后,闭锁舌板4受到的外力消失,进而实现自动闭锁功能。当需要拆除软梯时,地面作业人员拉动传递绳索,使舌板因受4力而张开,从而实现软梯头与导线的分离。本技术通过承力拉环将受到的外力通过承力钢丝绳5传递至闭锁舌板4,闭锁舌板4由受力前与水平60度角变为90度角,从而使导线顺利进入软梯头滑轮装置2。当外力消失时,恢复弹簧15使承力钢丝绳5恢复原位,从而使闭锁舌板4恢复到60度,实现自动闭锁功能。由于本技术设计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实现自动闭锁功能,保证了软梯头与导线的可靠连接,防止作业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因软梯脱落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系数。实验证明,本技术能够将因软梯头与导线脱离造成的软梯脱落事故率控制在零,根本上杜绝了该事故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式软梯头,包括架体(I)、滑轮装置(2)和自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2)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I)上端,所述滑轮装置(2)下端设有自锁装置(3),所述自锁装置(3)由闭锁舌板(4)、销轴(8)、承力钢丝绳(5)、内层轨道(6)、外层轨道(7)和承力拉环装置(9)组成,所述闭锁舌板(4)与所述架体(I)通过所述销轴(8)铰链,所述闭锁舌板(4)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5)连接,所述闭锁舌板(4)与所述架体(I)通过所述销轴(8)铰链,所述闭锁舌板(4)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5)连接,所述内层轨道(6)和所述外层轨道(7)为管状结构,所述承力钢丝绳(5)从所述内层轨道(6)内穿过,所述内层轨道(6 )通过所述外层轨道(7 )固定在所述架体(I)上,所述承力拉环装置(9 )固定在所述架体(I)的横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软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拉环装置(9)由卡架(10)、卡架限位杆(14)、金属圆环(11)、固定帽(12)、固定螺母(13)和恢复弹簧(15)组成,所述卡架(10)的下端设有穿透所述架体(I)横梁的卡架限位杆(14),所述卡架(10)上端设有所述金属圆环(11),所述卡架限位杆(14)穿过所述恢复弹簧(15)与所述固定螺母(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软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环(11)与传递绳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软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轨道(6)设置在所述外层轨道(7)的内部。【文档编号】E06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式软梯头,包括架体(1)、滑轮装置(2)和自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2)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滑轮装置(2)下端设有自锁装置(3),所述自锁装置(3)由闭锁舌板(4)、销轴(8)、承力钢丝绳(5)、内层轨道(6)、外层轨道(7)和承力拉环装置(9)组成,所述闭锁舌板(4)与所述架体(1)通过所述销轴(8)铰链,所述闭锁舌板(4)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5)连接,所述闭锁舌板(4)与所述架体(1)通过所述销轴(8)铰链,所述闭锁舌板(4)下端与所述承力钢丝绳(5)连接,所述内层轨道(6)和所述外层轨道(7)为管状结构,所述承力钢丝绳(5)从所述内层轨道(6)内穿过,所述内层轨道(6)通过所述外层轨道(7)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承力拉环装置(9)固定在所述架体(1)的横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乐王彪陈建文杨名杨郑晓祺彭真君杨瑞波林晓东徐洪福李强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