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869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5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拆卸装置,所述轴承通过一推卸套固定安装在轴的端部,所述推卸套的一端露出轴承以外,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一个螺套和一根螺杆,所述螺套包括一固定端和一组合端,所述组合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推卸套露在轴承以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内端穿过螺套并顶在所述轴的端面上。本装置只采用螺套和螺杆的配合,能轻松地将轴承从轴上拆卸,不仅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拆卸过程中也不会损伤到与轴承相配合的其它部件,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拆卸装置,所述轴承通过一推卸套固定安装在轴的端部,所述推卸套的一端露出轴承以外,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一个螺套和一根螺杆,所述螺套包括一固定端和一组合端,所述组合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推卸套露在轴承以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内端穿过螺套并顶在所述轴的端面上。本装置只采用螺套和螺杆的配合,能轻松地将轴承从轴上拆卸,不仅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拆卸过程中也不会损伤到与轴承相配合的其它部件,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专利说明】轴承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一些卷烟厂的车间虹霓制丝线于建成投产的年限已经很长,担负着全厂每年几十万箱的制丝任务,切丝机是其中很主要的设备。切丝机的作用是切出符合工艺要求的烟丝,主要工艺指标是切丝宽度。切丝机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设备部件存在疲劳、磨损情况。致使切丝机出现刀辊径向跳动过大,造成切丝宽度不均问题,经检查判断是因轴承磨损造成,需要更换该轴承才能排除故障。由于设备的老化,轴承的更换也越来越频繁。轴承安装为嵌入固定式,操作空间小,而且原机生产年限较久,很少提供专用的拆卸工具,轴承拆卸难度较大,而且很难保证刀辊轴承安装精度要求。现有拆卸轴承的方法包括:(I)气焊加热法:如果轴承不再使用,可以用气焊给轴承加热,轴承受热膨胀,增大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间歇,很容易拆下,但是动作要快,否则轴也一同被加热,会同步膨胀,拆卸失败,最关键原因是在这里会对芯轴造成破坏,影响轴的强度,不宜采用。(2)油煮法:将油壶平稳地浇在轴承套圈或滚动体上,将油壶平稳地浇在轴承套圈或滚动体上,并在其下方置一油盆,收集流下的热油,但是有时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操作。(3)敲击法、推压法:由于此处的装配位置及空间的限制,无法使用此方法进行拆卸,所以也不能使用。(4)拉马拆卸法:采用常规拉马,拆卸时,只要旋转手柄,轴承就会被慢慢拉出来。拆卸轴承外圈时,拉马两脚弯角应向外张开,卡于轴承外圈端面上;拆卸轴承内圈时,拉马两脚应向内,卡于轴承内圈端面上。但有些情况由于拉马的脚无法卡于轴承的内、外圈上,所以仍然无法实现用常规的拉马进行拆卸。(5)撬杠拆卸法:撬杠拆卸法就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一个人为给予的力来撬动轴承进行拆卸,实际操作中需要一根杠杆,一个支点和轴承上的撬杠着力点,在此,仍然是由于轴承的安装情况和空间的限制,有时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切丝机刀辊轴承拆卸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拆卸装置,所述轴承通过一推卸套固定安装在轴的端部,所述推卸套的一端露出轴承以外,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一个螺套和一根螺杆,所述螺套包括一固定端和一组合端,所述组合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推卸套露在轴承以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内端穿过螺套并顶在所述轴的端面上。优选的,所述螺套的固定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推卸套露在轴承以外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螺套的固定端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外端设有六角头。进一步地,所述螺套的外周设有旋转手柄。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手柄与螺套通过螺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手柄设有两根,两根旋转手柄相对称的安装在螺套外圆柱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螺套组合端设有一段沿轴向延伸的套筒部,套筒部内设有螺纹孔。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轴承拆卸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只采用螺套和螺杆的配合,能轻松地将轴承从轴上拆卸,并且将拆卸时间从以前的I至2天缩短到现在的2至3小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拆卸过程中不会损伤到与轴承相配合的其它部件,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装配精度,保证了切丝机的正常运行。避免了其他的拆卸方法所导致的如破坏轴承,损伤其他零部件,芯轴热膨胀变形的危险,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图。图2为推卸套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图中:1 螺套2 螺杆11固定端12组合端13螺纹孔14旋转手柄21六角头3 轴承4 推卸套18内螺纹41外螺纹5 轴16套筒部【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到如3所示的一种轴承拆卸装置以及工作方式,本装置包括一个螺套I和一根螺杆2,所述螺套I包括一固定端11和一组合端12,所述组合端12设有与所述螺杆2相配合的螺纹孔13,所述固定端11与所述推卸套4露在轴承3以外的一端可以采用夹持、螺纹配合、键槽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套I的固定端11设有内螺纹18,所述推卸套4露在轴承3以外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1,并与所述螺套I的固定端11螺纹连接。为了增加螺套I的强度和螺套I与螺杆2的配合距离,所述螺套组合端12设有一段沿轴向延伸的套筒部16,套筒部16内设有螺纹孔13。所述的螺杆2包括有螺纹的内端和外端的六角头21。如图3所示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轴承3通过一推卸套4固定安装在轴5的端部,所述推卸套4的一端露出轴承3以外,先将所述的固定端11与推卸套4螺纹连接,安装完毕后,需要将螺套I保持连接后的位置不动,此时可以采用工具将螺套I定位,但是有时候利用工具定位过于麻烦,因此本装置还在所述螺套I的外圆周设置了旋转手柄14,并且旋转手柄14与螺套I通过螺纹相连接,这样可以拆卸,在不用时节省空间,优选的,为了受力均匀方便操作,所述旋转手柄14设有两根,两根旋转手柄14相对称的安装在螺套I外圆周面上,这样,只要靠人的双手握住两根旋转手柄14保证位置不动即可,此外,旋转手柄14上还可以设有滚花以增大摩擦力。安装固定好螺套I后,从螺套I的套筒部16旋入螺杆2,螺杆2的内端穿过螺套I并顶在所述轴5的端面上,此时用扳手或者配合六角头的专用工具夹紧外端的六角头21继续旋转,因为轴5、轴承3、推卸套4以及螺套I都是保持不动的,所以当螺杆I继续顶着轴5的端面向前运动时,因为螺套I和螺杆2的螺纹配合作用,螺套I就会带动推卸套4向后运动,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些推卸套外圆柱面设有斜度,方便推卸套的拆除,也有些推卸套的外圆柱面没有斜度,但这并不妨碍本装置的工作,推卸套4向后运动就会带动轴承3向后运动,这样就可以轻松的将轴承3与轴5分离拆下,拆下轴承3后,再将螺帽I从推卸套4上旋出。综上所述,本技术装置,能够解决问题轴承拆装不便、浪费时间的问题。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所述轴承(3)通过一推卸套(4)固定安装在轴(5)的端部,所述推卸套(4)的一端露出轴承(3)以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一个螺套(1)和一根螺杆(2),所述螺套(1)包括一固定端(11)和一组合端(12),所述组合端(12)设有与所述螺杆(2)相配合的螺纹孔(13),所述固定端(11)与所述推卸套(4)露在轴承(3)以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的内端穿过螺套(1)并顶在所述轴(5)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华陈文先赵科文周诗华孟天河陈磊刘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