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397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圆锥齿轮A、链轮、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A与传动轴上的圆锥齿轮B相啮合,传动轴两端设有链轮,圆锥齿轮B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变速齿轮组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滑移齿轮相啮合,送秧轴上设有滑套,滑套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上,滑套和秧盘固定连接,对滑移齿轮进行拨动可调节横向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进行栽插,大幅地减少了伤秧,伤根及漏秧现象的发生,且投入成本低,易于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圆锥齿轮A、链轮、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A与传动轴上的圆锥齿轮B相啮合,传动轴两端设有链轮,圆锥齿轮B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变速齿轮组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滑移齿轮相啮合,送秧轴上设有滑套,滑套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上,滑套和秧盘固定连接,对滑移齿轮进行拨动可调节横向穴距。本技术用于对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进行栽插,大幅地减少了伤秧,伤根及漏秧现象的发生,且投入成本低,易于生产。【专利说明】—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水稻插秧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到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也叫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相比于最初的机插毯苗,钵苗具有取秧精确,根系带土插秧,伤秧、伤根率和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等特点,有利于实现高产。在现有的钵苗育秧体制下,育秧盘具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育秧盘培育的钵形毯状秧苗穴距有较大差异。而现有的插秧机不具备横向调距的功能,在插秧过程中就不能准确地取秧,会出现伤秧,伤根及漏秧的现象,对实现水稻的高产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以满足现有钵苗育秧体制下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的栽插,能有效地减少伤秧,伤根及漏秧现象的发生,提高插秧机的适应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圆锥齿轮A、链轮、传动轴、送秧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A与传动轴上的圆锥齿轮B相啮合,传动轴两端设置有链轮,圆锥齿轮B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变速齿轮组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滑移齿轮相啮合,送秧轴上设有滑套,滑套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上,滑套和秧盘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对滑移齿轮进行调整将与变速齿轮组组成若干组传动比,以适应现有的钵苗育秧体制下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的栽插。本技术的优点是:1、实现了现有钵苗育秧体制下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的有效栽插,大幅地减少了伤秧,伤根及漏秧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插秧机的适应性。2、实现了插秧机与现有钵苗育秧体制的统一,使插秧穴距标准化和规范化,利于插秧机推广应用以及后期维护。3、本技术是在现有插秧机具上做的改动,因此投入成本低,易于改进,便于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传动机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1、圆锥齿轮A,2、圆锥齿轮B,3、传动轴,4、链轮,5、送秧轴,6、动力轴,7、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8、滑套,9、变速齿轮组,10、滑移齿轮,11、移箱轴,12、秧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附图,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6、圆锥齿轮A、链轮4、传动轴3和送秧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6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A与传动轴3上的圆锥齿轮B相啮合,传动轴3两端设置有链轮4,圆锥齿轮B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9,变速齿轮组9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上滑移齿轮10相啮合,送秧轴5上设有滑套8,滑套8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11上,滑套8和秧盘12固定连接。该插秧机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动力传到动力轴6,动力轴6通过圆锥齿轮A带动传动轴3运转,变速齿轮组9和链轮4跟随传动轴3转动,可拨动的滑移齿轮10与变速齿轮组9配合起到调速的作用。传动轴3通过变速齿轮组9和滑移齿轮10齿轮的啮合带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运转,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带动滑套8在送秧轴5上来回运动,滑套8带动秧盘12横向移动。本技术中对滑移齿轮10进行拨动调整可与变速齿轮组9组成若干组传动比,以适应现有的钵苗育秧体制下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的栽插。本技术实现了现有钵苗育秧体制下各种横向规格穴距秧苗的有效栽插,大幅地减少了伤秧,伤根及漏秧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插秧机的适应性,使得插秧穴距标准化和规范化,利于插秧机推广应用以及后期维护;且本技术是在现有插秧机上做的改动,投入成本低,易于改进,便于生产。【权利要求】1.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6 )、圆锥齿轮A( 1)、链轮(4 )、传动轴(3 )、送秧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6)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 (1 ),圆锥齿轮A (1)与传动轴(3)上的圆锥齿轮B (2)相啮合,传动轴(3)两端设置有链轮(4),圆锥齿轮B (2)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9 ),变速齿轮组(9 )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 )上滑移齿轮(10 )相啮合,送秧轴(5 )上设有滑套(8 ),滑套(8 )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 )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11)上,滑套(8 )和秧盘(12 )固定连接。【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505025SQ201320659310【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专利技术者】陈勇, 印永忠, 朱亚东, 陈杰, 季亚楠, 兰义, 戴飞 申请人:江苏永涛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穴距可调的插秧机,包括动力轴(6)、圆锥齿轮A(1)、链轮(4)、传动轴(3)、送秧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轴(6)轴端设置有圆锥齿轮A(1),圆锥齿轮A(1)与传动轴(3)上的圆锥齿轮B(2)相啮合,传动轴(3)两端设置有链轮(4),圆锥齿轮B(2)右面设置有变速齿轮组(9),变速齿轮组(9)与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上滑移齿轮(10)相啮合,送秧轴(5)上设有滑套(8),滑套(8)的一端套在双向圆柱螺旋凸轮轴(7)上,另一端套在移箱轴(11)上,滑套(8)和秧盘(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印永忠朱亚东陈杰季亚楠兰义戴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