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336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在所述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进行造粒;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下方,通过气流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颗粒从辊筒表面脱离,提高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在所述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进行造粒;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下方,通过气流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本技术便于颗粒从辊筒表面脱离,提高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专利说明】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造粒
,尤其涉及一种喷气卸料对棍造粒机。
技术介绍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现有技术中,传统对辊造粒机的两个辊筒表面均设置凹槽,两个凹槽一一对应并形成造粒空间,在进料斗中设置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入两个辊筒之间,两个辊筒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完成造粒过程。但是,上述对辊造粒机中需要设置螺旋杆,利用螺旋杆进行物料推送和挤压,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工作过程复杂,并且,该对辊造粒机对粉料的造粒效果较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另一种造粒机,具体为:在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向转动进行造粒,粉料进入凹槽中通过凸起进行挤压造粒;这样,通过省去螺旋杆结构,简化了对辊造粒机的结构。然而,上述两种造粒机结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辊造粒完成后,由于挤压作用,部分颗粒附着与辊筒表面不易脱落,影响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便于颗粒从辊筒表面脱离,提高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在所述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进行造粒;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下方,通过气流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优选地,所述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正下方、斜下方或侧下方。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或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相向转动进行造粒。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减速机为单输出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单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速机为双输出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双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水平布置,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的外径相等。优选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咬合时,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凹槽中形成造粒空间。优选地,多个凹槽和多个凸起分别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为圆形。优选地,还包括机架、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安装在机架上,进料机构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上方,出料机构的落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下方,物料从进料机构中进入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之间,并落入所述第一辊筒的凹槽中,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相向转动,所述凸起对凹槽中物料进行挤压造粒。本技术中,在两个辊筒下方设置喷气装置,可以向辊筒下料位置进行喷气,通过气流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进入收集装置;辊筒相对挤压一次完成一次造粒后,表面不会残留颗粒,不会影响下一次造粒效率,或影响下一次造粒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一辊筒;4,第二辊筒;5,电机;6,减速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机架;10,喷气装置;30,凹槽;40,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的侧视图。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1、第二转轴2、第一棍筒3、第二棍筒4和动力机构;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平行布置,第一辊筒3固定在第一转轴I上,第二辊筒4固定在第二转轴2上;在第一辊筒3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30,在第二辊筒4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40,凹槽30和凸起40 —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转动,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同步转动进行造粒。喷气装置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3和所述第二辊筒4下方(例如设置在正下方、斜下方或侧下方),可以向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下料位置进行喷气,通过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进入收集装置。具体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和减速机6,电机5与减速机6连接,减速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I和/或第二转轴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相向转动进行造粒。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轴I上安装第一齿轮7,在第二转轴2上安装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啮合传动;减速机6为单输出减速机,减速机6的单输出轴与第一转轴I或第二转轴2连接,从而驱动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相向转动进行造粒。在该实施例中,减速机为单输出减速机,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中一者为主动轴另一者为从动轴,实现了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同步转动。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减速机6为双输出减速机,减速机6的双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连接,从而驱动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相向转动进行造粒。在该实施例中,减速机为双输出减速机,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均为主动轴,在实现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同步转动的同时,两个辊筒的运转更加稳定,动力充沛。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轴I和第二转轴2水平布置,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外径相等,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进一步地,多个凹槽30在第一辊筒3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多个凸起40在第二辊筒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凹槽30和凸起40均为圆形。在凹槽30和凸起40咬合时,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凸起40能够伸入凹槽30中形成造粒空间。进一步地,上述对辊造粒机还包括机架9、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安装在机架9上,进料机构的出料口位于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上方,出料机构的落料口位于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气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辊筒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在所述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所述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进行造粒;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下方,通过气流使颗粒从辊筒表面上的凹槽中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