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669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瓶装置,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2),所述分瓶口(2)位于分瓶轮(1)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1)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安装有分瓶轮的办法,能够使进入到灌装输送带的饮料瓶自动等距排列,便于灌装作业和与灌装口的对接,提高了整体的灌装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瓶装置,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2),所述分瓶口(2)位于分瓶轮(1)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1)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安装有分瓶轮的办法,能够使进入到灌装输送带的饮料瓶自动等距排列,便于灌装作业和与灌装口的对接,提高了整体的灌装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分瓶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装设备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灌装饮料的过程前,饮料瓶大多是通过一个喇叭状接口直接挤入灌装输送带的,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接口处堵死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整体的灌装进度,且挤入到灌装输送带的饮料瓶之间大多较为分散,不利于灌装口与之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瓶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I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 2,所述分瓶口 2位于分瓶轮I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I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安装有分瓶轮的办法,能够使进入到灌装输送带的饮料瓶自动等距排列,便于灌装作业和与灌装口的对接,提高了整体的灌装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分瓶轮;2.分瓶口 ;3.转轴;4.主动带轮;5.传动带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I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 2,所述分瓶口 2位于分瓶轮I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I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安装有分瓶轮的办法,能够使进入到灌装输送带的饮料瓶自动等距排列,便于灌装作业和与灌装口的对接,提高了整体的灌装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I)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2),所述分瓶口(2)位于分瓶轮(I)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I)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文档编号】B67C3/24GK203512720SQ201320667682【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专利技术者】侍荣春 申请人:金陵科技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安装在灌装输送带与输瓶输送带之间的分瓶轮(1),该分瓶轮(1)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一圈分瓶口(2),所述分瓶口(2)位于分瓶轮(1)外圆面的一端为广口喇叭状结构,所述分瓶轮(1)的圆心处安装有转轴(3),该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带轮(4)和传动带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侍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