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068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44
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压力加载作动器体积小,适合在小空间内使用;单个压力加载作动器能提供2~6个方向的径向载荷,试验成本大幅降低,试验安装和载荷控制大为简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
本技术涉及试验用压力加载作动器,特别涉及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
技术介绍
在结构静力和疲劳试验中,为实现模拟螺旋桨桨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载荷,通常采用在离心力载荷方向上对模拟桨叶施加径向载荷的方式,载荷施加装置是在模拟桨叶的径向外侧连接加载作动器,施加载荷。通常螺旋桨桨叶数量为2?6个,使用的加载作动器的数量与螺旋桨桨叶的数量一致。上述加载方式的缺点在于:组建的离心力加载系统复杂,试验成本大幅增加。另夕卜,桨叶上同时施加气动载荷,载荷方向与离心力方向垂直;由于离心力载荷通常较大,且与气动载荷均作用在相同位置,造成气动载荷与离心力载荷之间相互干扰,施加的有效载荷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的压力加载作动器,为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提供小空间、多方向、大载荷同步施加装置,特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及第一密封圈安装到活塞的密封圈槽;活塞和活塞杆插入压力腔,安装活塞杆到活塞杆导向孔,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吊耳安装在缸体上。通过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固定压力加载作动器到试验件或试验平台,高压液压油通过高压油嘴注入各压力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沿缸体中心径向向外的载荷,进行加载、卸载试验。所述的压力腔的个数为2?6个,缸体上连接有2?6个中心对称的压力腔。各压力腔相互连通,通过注入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一体式活塞与活塞杆提供2?6个方向的同步径向载荷。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能承受高达60MPa的油压,提供高达500kN的载荷;压力加载作动器体积小,适合在小空间内使用;单个压力加载作动器能提供2?6个方向的径向载荷,试验成本大幅降低,试验安装和载荷控制大为简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主视方向示意图;图2为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左视方向示意图;图3为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俯视方向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导向带;2为导套;3为第一密封圈;4为压力腔;5为第二导向带;6为活塞杆中心通油孔;7为活塞杆;8为活塞头;9为压力腔互联油道;10为第一安装孔;11为活塞杆导向孔;12为第二安装孔;13为扣压法兰;14为内六角螺钉;15为缸体;16为压力油口 ;17为吊耳;18为第二密封圈;19为高压油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及第一密封圈安装到活塞的密封圈槽;活塞和活塞杆插入压力腔,安装活塞杆到活塞杆导向孔,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吊耳安装在缸体上。通过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固定压力加载作动器到试验件或试验平台,高压液压油通过高压油嘴注入各压力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沿缸体中心径向向外的载荷,进行加载、卸载试验。所述的压力腔的个数为2个,缸体上连接有2个中心对称的压力腔。各压力腔相互连通,通过注入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一体式活塞与活塞杆提供2个方向的同步径向载荷。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及第一密封圈安装到活塞的密封圈槽;活塞和活塞杆插入压力腔,安装活塞杆到活塞杆导向孔,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吊耳安装在缸体上。通过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固定压力加载作动器到试验件或试验平台,高压液压油通过高压油嘴注入各压力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沿缸体中心径向向外的载荷,进行加载、卸载试验。所述的压力腔的个数为4个,缸体上连接有4个中心对称的压力腔。各压力腔相互连通,通过注入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一体式活塞与活塞杆提供4个方向的同步径向载荷。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及第一密封圈安装到活塞的密封圈槽;活塞和活塞杆插入压力腔,安装活塞杆到活塞杆导向孔,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吊耳安装在缸体上。通过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固定压力加载作动器到试验件或试验平台,高压液压油通过高压油嘴注入各压力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沿缸体中心径向向外的载荷,进行加载、卸载试验。所述的压力腔的个数为6个,缸体上连接有6个中心对称的压力腔。各压力腔相互连通,通过注入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一体式活塞与活塞杆提供6个方向的同步径向载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及第一密封圈安装到活塞的密封圈槽;活塞和活塞杆插入压力腔,安装活塞杆到活塞杆导向孔,活塞通过导套安装到压力腔中,第二密封圈放入高压油嘴的密封圈槽,高压油嘴安装到压力油口中,扣压法兰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高压油嘴到缸体上,吊耳安装在缸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方向大载荷同步加载作动器,包括第一导向带,导套,第一密封圈,压力腔,第二导向带,活塞杆中心通油孔,活塞杆,活塞头,压力腔互联油道,第一安装孔,活塞杆导向孔,第二安装孔,扣压法兰,内六角螺钉,缸体,压力油口,吊耳,第二密封圈,高压油嘴; 其中:在活塞杆处安装第二导向带,在活塞上安装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导向带; 将导套安装到缸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钧清苏军刘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