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6035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与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液晶层与电场均匀化层。电场均匀化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切换组件是在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利用第二透明电极通过电场均匀化层驱动液晶层用以形成多个液晶透镜,并在眼镜式立体显示模式下提供第一相位延迟模式与第二相位延迟模式,用以分别使显示板产生的第一显示资讯与第二显示资讯具有第一偏振状态与第二偏振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同时具有裸眼式立体显示功能以及眼镜式立体显示功能并可进行切换的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显示装置的相关技术不断精进,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越来越蓬勃。立体显示技术主要的原理是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左眼与右眼接收到的影像会经由大脑分析并重叠而使观看者感知到影像画面的层次感以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一般立体显示技术大致上可分为需配戴特殊眼镜(一般可称为眼镜式)与不需配戴特殊眼镜(一般可称为裸眼式)这两大类。目前较主流的眼镜式立体显示技术包括快门眼镜型(shutter glasses type)立体显示技术以及偏光眼镜型(polarized glassestype)立体显示技术。眼镜式立体显示技术虽然产生的立体效果较好,但由于需另外搭配特殊眼镜故仍造成许多使用上的不方便。相对地,裸眼式立体显示器虽不需要搭配特殊眼镜,但由于目前较常见的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例如透镜式(lenticular lens type)立体显示技术是利用透镜将各显示资讯的光线曲折而分别导向观看者的左右眼,故一般仍存在观看位置受限等问题。此外,在透镜式立体显示技术中,也有利用液晶分子所产生的折射率变化来形成具有透镜效果的液晶透镜。然而,如何调整液晶分子的驱动状况以产生趋近实体透镜的光学效果一直是相关领域人士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利用在显示板前设置一可形成液晶透镜以及可对光线产生相位延迟效果的切换组件,使得显示装置可具有裸眼式立体显示功能、眼镜式立体显示功能以及一般二维显示功能,并可在各显示模式间进行切换。此外,还利用在切换组件中设置一电场均匀化层用以调整液晶分子被驱动的状况,进而改善所形成的液晶透镜的光学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板以及一切换组件。显示板包括一显示面,且显示板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显示资讯与一第二显示资讯。切换组件是设置在显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并接收由显示板传送的第一显示资讯与第二显示资讯。切换组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底、一第二透明基底、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透明电极、一液晶层以及一电场均勻化层。第一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第二透明基底是与第一透明基底对应设置。第二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以及一第二外表面,且第二内表面是面对第一内表面。第一透明电极是设置在第一透明基底与第二透明基底之间。第二透明电极是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基底之间。液晶层是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且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电场均匀化层是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切换组件是在一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利用第二透明电极通过电场均匀化层驱动液晶分子以形成多个液晶透镜,并在一眼镜式立体显示模式下提供一第一相位延迟模式与一第二相位延迟模式。第一相位延迟模式对应第一显示资讯,使第一显示资讯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且第二相位延迟模式对应第二显示资讯,使第二显示资讯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附图说明】图1到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4到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8与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与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2与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100110 显示板示装置1lOP像素区111 显示面120 切换组件121 第一透明基底121A第一内表面121B第一外表面122 第二透明基底122A第二内表面122B第二外表面123 第一透明电极124 第二透明电极124S子电极图案125 液晶层125M液晶分子126 图案化相位延迟层129 液晶透镜131 第一相位延迟模式132 第二相位延迟模式140 偏光眼镜141 第一偏光镜片142 第二偏光镜片150 电场均匀化层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200220 切换组件示装置225 液晶层225M液晶分子231 第一相位延迟模式232 第二相位延迟模式227 绝缘层228 第三透明电极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228S子电极图案300示装置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400420切换组件示装置424第二透明电极424S子电极图案425液晶层425M液晶分子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428第三透明电极500示装置520切换组件527第二绝缘层528第四透明电极528S子电极图案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600620切换组件示装置623第一透明电极623S子电极图案LL 第一显示资讯RL 第二显示资讯X 第一方向Y 第二方向Z 第三方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到图3。图1到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2为本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在一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状况示意图,而图3为本实施例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在一眼镜式立体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状况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100,此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显示板110以及一切换组件120。显示板110包括一显示面111,且显示板110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显示资讯LL与一第二显示资讯RL。本实施例的显示板110可包括一液晶显示板、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板、一电湿润(electro-wetting)显示板、一电子墨水(e-1nk)显示板、一等离子体(plasma)显示板或一场发射显示(FED)板,但并不以此为限。切换组件120是设置在显示板110的显示面111的一侧并接收由显示板111传送的第一显示资讯LL与第二显示资讯RL。本实施例的切换组件12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底121、一第二透明基底122、一第一透明电极123、一第二透明电极124、一液晶层125以及一电场均匀化层150。第一透明基底12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21A与一第一外表面121B。第二透明基底122是与第一透明基底121对应设置。第二透明基底122具有一第二内表面122A以及一第二外表面122B,且第二内表面122A是面对第一内表面121A。第一透明电极123是设置在第一透明基底121与第二透明基底122之间。第二透明电极124是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123与第二透明基底122之间。液晶层125是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123与第二透明电极124之间,且液晶层125包括多个液晶分子125M。电场均匀化层150是设置在液晶层125与第二透明电极124之间。换句话说,电场均匀化层150是设置在第二透明基底122的第二内表面122A的一侧并覆盖第二透明电极124。切换组件120是在一裸眼式立体显示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板,包括一显示面,其中该显示板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显示资讯与一第二显示资讯;以及一切换组件,设置在该显示板的该显示面的一侧并接收由该显示板传送的该第一显示资讯与该第二显示资讯,该切换组件包括:一第一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透明基底,与该第一透明基底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以及一第二外表面,且该第二内表面是面对该第一内表面;一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底与该第二透明基底之间;一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基底之间;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其中该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以及一电场均匀化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其中该切换组件是在一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利用该第二透明电极通过该电场均匀化层驱动该多个液晶分子以形成多个液晶透镜,并在一眼镜式立体显示模式下提供一第一相位延迟模式与一第二相位延迟模式,其中该第一相位延迟模式对应该第一显示资讯,使该第一显示资讯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且该第二相位延迟模式对应该第二显示资讯,使该第二显示资讯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板,包括一显示面,其中该显示板是用以提供一第一显示资讯与一第二显示资讯;以及 一切换组件,设置在该显示板的该显示面的一侧并接收由该显示板传送的该第一显示资讯与该第二显示资讯,该切换组件包括: 一第一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一外表面; 一第二透明基底,与该第一透明基底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透明基底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以及一第二外表面,且该第二内表面是面对该第一内表面; 一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底与该第二透明基底之间; 一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基底之间; 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其中该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以及 一电场均匀化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之间;其中该切换组件是在一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利用该第二透明电极通过该电场均匀化层驱动该多个液晶分子以形成多个液晶透镜,并在一眼镜式立体显不模式下提供一第一相位延迟模式与一第二相位延迟模式,其中该第一相位延迟模式对应该第一显不资讯,使该第一显不资讯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且该第 二相位延迟模式对应该第二显示资讯,使该第二显示资讯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图案,在该裸眼式立体显示模式下,该电场均匀化层是用以均匀化相邻两该子电极图案与该第一透明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以形成该多个液晶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场均匀化层包括一高阻抗层,且该第二透明电极的两相邻该多个子电极图案之间的该电场均匀化层的电阻值是介在I百万欧姆到50欧姆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场均匀化层包括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氧化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液晶分子的一折射率差是大于0.2,且各该液晶分子的一介电常数差是大于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与眼镜可切换式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组件还包括一图案化相位延迟层,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崇仰王文俊张嘉雄苏彦瑜叶家宏陈威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