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纤维表面扣件及其精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534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获得纤维表面扣件的精整方法,所述方法利用简单的处理可牢牢地固定由针织/机织结构或无纺布组成的底布和结合元件的底部之间的缠结部分,此外,该精整方法能够防止涂层剂粘结或凝固在结合元件的突出表面,所述表面扣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当一在其底布(2)上形成有许多结合元件(3,4)的纤维表面扣件(1)被连续地传送时,粉状热熔粘结剂(5)从一分离位置施加在结合元件形成表面上,表面扣件(1)在一比所述粘结剂熔点高的温度处加热一段所需的时间,这样,被施加的粘结剂(5)在结合元件(3,4)的底部和底布(2)之间熔化,然后,使所述表面扣件(1)冷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纤维表面扣件的精整方法和通过该精整方法获得的纤维表面扣件,在该表面扣件中有形成于由机织物或非织物组成的底布上的许多结合元件。
技术介绍
在针织或机织底布的同时通过以圈的形状针织或机织单丝和/或复丝形成的、其中在底布表面上形成许多钩状的或圈状的结合元件的表面扣件中,如果所述表面扣件的结合/分离重复进行而没有特殊的精整处理,圈状结合元件将在底布的针织/机织结构里松弛,这样,钩状结合元件将变得容易滑出,由此失去作为表面扣件的结合/分离功能。为了防止结合/分离功能的这种损失,在形成有底布的结合元件的表面的相反表面上涂覆热塑性树脂,以便固定底布的针织/机织结构,而结合元件的底部也固定在底部上,这种工序通常叫做背面涂敷。在进行这种背面涂敷时(例如,日本技术申请第3-8388号所述的),一细长的表面扣件的底布在一预定通道上传送,而它的后表面向上,而在树脂涂覆部分,从具有一刮板的涂料器上倾倒液体状涂料,而涂料以均匀的厚度施加在底布上。或者,如日本技术申请公开第4-14149号所述的,表面扣件携带有与一旋转滚筒的表面接触的表面扣件涂覆面,旋转滚筒的底部浸在一涂料池里,这样,底布上涂覆涂料。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表面扣件不一定只在底布的一个表面上具有结合元件。有些表面扣件具有形成在底布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的结合元件。通常,当结合元件同时形成于底布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时,钩状凸结合元件形成于一个表面上,而圈状凹结合元件形成于另一表面上。利用上面公开的涂覆方法给这种双面表面扣件施加涂料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日本专利申请未公开第4-49904号所述的,将其100%模量等于或小于60kg/cm2的树脂、以具有50至2000厘泊粘度的溶液或乳状液形式、以空气喷洒方法施加在表面扣件的一结合元件形成表面上,并让其干燥,以便固定在底布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具有结合元件的表面扣件。按照该涂覆方法,可获得底布的针织/机织结构的固定和结合元件在底布上的固定,而不会损失表面扣件的柔软性,且在缝纫操作时决不会阻止针的穿行。虽然根据上述的日本技术申请公开第3-8388号和日本技术申请公开第4-14149号建议的通过向下倾倒涂层剂涂覆或通过一滚筒涂覆对于底布的只有一个表面形成有结合元件的表面扣件是有效的,但不仅对上述的双面表面扣件的涂覆是不可能的,而且涂层剂的施加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从而树脂薄膜形成于其涂覆表面上,这样,在缝纫时对针刺穿的阻力将增加。另一方面,虽然通过上述日本专利申请未公开第4-49904号建议的涂敷方法可将涂料施加在双面表面上,但部分涂层剂将不可避免地粘结在结合元件上并凝固,由此阻碍了平稳的结合/分离功能。特别是,复丝被用于圈状凹结合元件,而这种凹结合元件需要这样构成,即各细丝足以分离,而它们的前端被加宽,以便维持互相分离,从而获得与配合的钩状凸结合元件的正确的结合和分离。如果涂料通过无空气喷洒方法施加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凹结合元件上,不仅涂层剂粘结在复丝之间,从而使它们被粘结和凝固,而且可能在圈上形成薄膜,这使有效地输送涂层剂、直至在结合元件的底部处的底布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可用来解决上述的传统的问题。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精整方法,以便通过简单的处理获得纤维表面扣件,与结合元件的结构或底布的前表面/后表面无关,它能够正确地固定在由针织/机织布或无纺布组成的底布和结合元件的底部之间的缠结部分,以及在底布里的纱线之间的缠结部分,即在针织/机织布的针织/机织结构里的或无纺布的基底材料里的纤维之间的缠结部分、以及在基底材料里的纤维与一圈纤维之间的缠结部分。此外,该精整方法能够防止涂层剂粘结在或凝固在结合元件的突出部分的表面上,减少所使用的涂层剂的总量,以及获得在柔软性上优良的纤维表面扣件,由此使缝纫操作无阻碍,并允许结合元件平稳地结合/分离。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这种精整方法获得的纤维表面扣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合成树脂固定纤维表面扣件的精整方法,该表面扣件包括在一底布上的许多结合元件,而该底布由针织/机织布或无纺布组成。该精整方法包括连续不断地传送该表面扣件;从一分离位置施加粉状的热熔粘结剂给被传送的表面扣件的结合元件形成表面;在不低于粘结剂熔化温度的温度处对施加粉状热熔粘结剂的表面扣件加热一段所需的时间,以便熔化施加的粘结剂;以及在加热时间过去后使表面扣件冷却。这里所述的热熔粘结剂在常温下是固体,其100%的成分是主要由热塑性树脂组成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粘结剂通过加热在一供料器里熔化,并施加给和紧贴着一目标。在紧贴后的若干秒里完成粘结。热塑性树脂(这种热熔粘结剂的主要成分)的例子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无规立构聚丙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饱和共聚尼龙、饱和共聚聚酯。通常,这种类型的热熔粘结剂里提供有增粘剂,它们可溶于热塑性树脂-粘结剂的主要成分,从而给粘结剂提供热粘性和蜡,它降低粘结剂的粘度。作为增粘剂,可使用松香和松香衍生物、蒎烯基树脂或油基碳氢化物树脂。作为蜡,一般的,常常使用石蜡、微晶蜡、低分子PE蜡、菲舍尔蜡、改进蜡、烯烃蜡等等。按照本专利技术,将具有这种成分的、预先设定量的粉状热熔粘结剂施加给一细长的表面扣件的结合元件形成表面,而该表面扣件由针织/机织布或无纺布组成并被连续不断地传送。这种施加是通过(例如)一具有凹槽的、以预定转动速度转动的滚筒实现的,从而喷洒在一漏斗里的被充电的粉状热熔粘结剂。施加量通过改变具有凹槽的滚筒的转动速度和凹槽的尺寸进行控制。由于喷洒的热熔粘结剂是粉状的,热熔粘结剂由于传送过程中的振动等原因而聚集在各结合元件的底部和底布的表面,这样,粘结剂基本上决不粘结到结合元件本身,不仅对钩状凸结合元件这样,而且对由许多圈状细丝组成的凹结合元件也这样。通过对带有热熔粘结剂的表面扣件加热,只有热熔粘结剂熔化。这时候要求较低的粘度,以便保持粘结剂的较高的扩散性。熔化的热熔粘结剂主要聚集在结合元件和底布之间的缠结部分上,以及在针织/机织纤维情况下在底布的纤维之间的缠结部分上或在无纺纤维情况下在底布的纤维和圈纤维之间的缠结部分上。在表面扣件经过加热区域后,它被传送至一冷却区域。在该冷却区域(例如)通过主动地输送冷风可实现冷却,但也可以通过自动冷却实现。通过冷却使熔化的热熔粘结剂凝固,这样,它固定底布的针织/机织结构或纤维的缠结部分,并且还固定底布和结合元件之间的缠结部分。上述加热所需要的时间较佳的是5至15分钟。上述加热也可在施加热熔粘结剂后即刻进行。然而,更佳的是在施加粘结剂之前加热表面扣件,因为热熔粘结剂的熔化时间减少了,从而提高精整速度。以这种方式精整的表面扣件可具有柔软性,并可有效地施加粘结剂,因为施加的热熔粘结剂的量可容易地控制,而结合元件和用针织/机织纤维或无纺纤维制造的底布通过粘结剂可有效地固定。因此,在缝纫工序中缝纫线可容易地穿过,这样,缝纫操作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此外,由于粉状热熔粘结剂是从表面扣件的结合元件形成表面侧施加的,结合元件和底布之间的缠结部分及底布的纱线或纤维的缠结部分可正确地固定,而不让热熔粘结剂粘附在结合元件上。因此,即使皮肤与结合元件接触,也不会感到粗糙,而且,结合/分离不受干扰。本专利技术不仅可适用于在底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合成树脂固定纤维表面扣件(1)的纤维表面扣件精整方法,其中,许多结合元件(3,4)形成于由针织/机织布或无纺布组成的底布(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整方法包括: 连续地传送所述表面扣件(1); 从一分离位置施加粉状热熔粘结剂(5)给被传送的所述表面扣件(1)的结合元件形成表面; 在一比所述粘结剂(5)的熔点高的温度上加热已被施加粉状热熔粘结剂(5)的所述表面扣件(1),并持续一段所需的时间,使被施加的所述粘结剂(5)熔化;以及 在所述加热时间过去后使所述表面扣件(1)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川光久土肥正志广川頼央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