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989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无法将回水温度降低到位、无法利用余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供热回水管(3)和与供热回水管(3)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8),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8)相连,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管道并联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吸收回水余热,并能更好地降低回水温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无法将回水温度降低到位、无法利用余热的缺陷。本技术包括供热回水管(3)和与供热回水管(3)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8),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8)相连,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管道并联组成。本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吸收回水余热,并能更好地降低回水温度。【专利说明】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具体来说是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前我国能源紧缺的社会背景下,发电机组产生的热能通过换热机组吸收供热回水余热,能够大幅提高发电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但是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回水余热回收技术是采用换热器串联或仅布置一级换热器的方法来实现,其回水在经过换热系统后还存在着温度较高、余热难以利用等问题。这不仅带来巨大的能源损失,且由于回水温度过高导致化水车间无法处理。如何开发出一种可以一次性将回水温度降低到位、并且充分利用余热的回收装置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回水温度降低到位、无法利用余热的缺陷,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热回水管和与供热回水管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相连,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和第二级从换热器管道并联组成。还包括回水处理管和去除氧器,所述的回水处理管通过第一级换热器组与去除氧器相连。还包括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所述的循环水进口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循环水出口相连。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由第一级主换热器和第一级从换热器管道并联组成。所述的第一级主换热器、第一级从换热器、第二级主换热器和第二级从换热器均为水水换热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更加充分吸收回水余热,并能更好地降低回水温度。通过增设二级换热器,可以进一步降低回水温度,便于化水车间处理。将回水温度直接降低为40°c,使换热后的供热回水直接送往回水处理车间再次利用。从回水处理管中出来的生冷水经过第一级换热器不仅可以带走换热器中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还可以将生冷水升温,避免了电厂的生冷水再加热,增加了经济效益。不仅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级主换热器、2-第一级从换热器、3-供热回水管、4-回水处理管、5-去除氧器、6-第二级主换热器、7-第二级从换热器、8-回水处理间、9-循环水进口、10-循环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热回水管3和与供热回水管3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以上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为了达到标准规定的转化率要求,第一级换热器组由第一级主换热器I和第一级从换热器2管道并联组成,这样两个换热器的使用可以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实际安装使用要求。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8,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8相连,这样热水在第一级换热器组降温后无法将温度降至所能使用的温度范围,再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进行再降温然后供至回水处理间8以直接使用。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管道并联组成,达到了行业标准转化效率的相关要求。以上通过两级的换热器进行降温,满足了供热回水管3出来的热水直接降温至适合温度,从而供给回水处理间8直接进行处理,回水处理间8出来的水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引至回水处理管4升温去氧处理后供给相应设备使用。两级换热器组内也需要降温处理,本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水处理管4和去除氧器5,回水处理管4通过第一级换热器组与去除氧器5相连。在实际使用中,回水处理间8对降温后的水进行技术处理后,可以引至回水处理管4利用第一级换热器组进行温度再升高;同时也可以从回水处理管4引出生冷水,经过第一级换热器组后提升水温,这样起到了同时对水加温和对第一级换热器组进行水冷降温的双重作用。从第一级换热器组后转化过的热水再经过去除氧器5的去氧处理,直接满足生产上相应的设备对温水的需要,避免了电厂对于生冷水再采取加热措施进行加热。若考虑换热器效率约为0.99,则采用该技术后电厂每小时可利用的供热回水热量为23800kJ,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为了对第二级换热器组进行降温处理,还可以包括循环水进口 9和循环水出口 10,所述的循环水进口 9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循环水出口 10相连。这样循环水进口 9出来的冷水通过对第二级换热器组对其进行水冷处理,处理过后再流入循环水出口 10,以便下次再进行循环冷却,也起到了节约用水和冷却换热器的效果。为了保证更好的使用效果,第一级主换热器1、第一级从换热器2、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均为水水换热器。实际使用时,从供热回水管3出来的回水为85度,经过第一级主换热器I和第一级从换热器2后,回水温度可以降至62度。再经过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后,回水温度可以降至40度,传至回水处理间8直接使用。第一级主换热器I和第一级从换热器2中的热量再通过回水处理管4中出来的生冷水进行降温,同时生冷水进行加温处理后经去除氧器5的去氧操作,直接满足其他设备的需要。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则通过循环水进口 9和循环水出口 10进行冷水循环降温,也避免了水资源的再浪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热回水管(3)和与供热回水管(3)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8),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8)相连,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管道并联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水处理管(4)和去除氧器(5),所述的回水处理管(4)通过第一级换热器组与去除氧器(5)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水进口(9)和循环水出口(10),所述的循环水进口(9)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循环水出口(1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由第一级主换热器(I)和第一级从换热器(2)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电机组回水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热回水管(3)和与供热回水管(3)相连的第一级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级换热器组和回水处理间(8),所述的第一级换热器组通过第二级换热器组与回水处理间(8)相连,所述的第二级换热器组由第二级主换热器(6)和第二级从换热器(7)管道并联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筱辉李振宇吴海泉邵晴黄和韩素彬张文雍贺启利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