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装置固定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913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18
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由左篮筐、中篮筐、右篮筐以及支撑杆构成,左篮筐为圆形,中篮筐为长槽形,右篮筐为圆形,左篮筐上设置有左挂钩,右篮筐上设置有右挂钩,中篮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套管,左、右套管分别用于穿置左、右挂钩,左篮筐通过左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左侧,右篮筐通过右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右侧,支撑杆固接在中篮筐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用于固定贮液筒、吸引管、冲洗瓶,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美观大方,使吸痰操作更加规范,更加顺手,更加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痰装置固定支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涉及吸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医院在救治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以及无自主呼吸能力的病人时,通常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而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如果有痰,需及时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吸痰,以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的气体交换。医务人员每次进行吸痰护理操作,都需用到吸痰装置。请参照图1,吸痰装置主要由贮液筒1、吸引管2、冲洗瓶3三部分组成,冲洗瓶3用于冲洗吸引管2,贮液筒I用于存贮痰液,贮液筒I与负压装置连接,吸痰护理操作步骤是:一、准备吸痰时,右手持一次性吸痰管,然后用左手将吸引管2的前端管头4从冲洗瓶3内取出,并使之与吸痰管连接;二、开启负压吸弓丨,开始吸痰操作;三、吸痰操作完毕后,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管脱开,弃掉吸痰管,然后将吸引管的前端管头4插入冲洗瓶3内,快速抽吸液体数次,至其管壁干净为止;四、关掉负压吸引,将吸引管2的前端管头4浸入冲洗瓶3内液面以下,操作完毕。吸痰护理操作是间歇操作,两次操作之间吸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由于目前临床使用的吸痰装置只是简单放置,没有一体化的固定支架,不能同时将贮液筒1、吸引管2、冲洗瓶3这一整套的部件恰当固定,因此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主要体现在:一、吸引管2是一条细长的软管,无处安放,常盘于冲洗瓶上,极易散落在地,不美观,欠整齐,显脏乱;二、吸引管2的前端管头4按规定浸入冲洗瓶3内液面以下,由于吸引管2的管道轻,表面光滑,因此容易从冲洗瓶3的瓶口滑脱,离开冲洗瓶3的液面或直接掉在地上,致其被污染,达不到避污保存的目的。三、贮液筒1、冲洗瓶3容易被碰倒而发生损坏。综上所述可知,很好的固定这套吸痰装置有利于吸痰护理操作,也可使吸痰装置在备用状态时显得清洁美观,因此,一体化的固定支架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急需研发一种一体化的吸痰装置固定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用于固定贮液筒、吸引管、冲洗瓶,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美观大方,使吸痰操作更加规范,更加顺手,更加方便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由左篮筐、中篮筐、右篮筐以及支撑杆构成,其特征是:左篮筐为圆形,中篮筐为长槽形,右篮筐为圆形,左篮筐上设置有左挂钩,右篮筐上设置有右挂钩,中篮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套管,左、右套管分别用于穿置左、右挂钩,所述左篮筐通过左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左侧,右篮筐通过右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右侧,支撑杆固接在中篮筐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左篮筐由筐沿和筐身组成,筐沿由圆环形的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交叉组成,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都是由U形的钢丝构成,所述左挂钩焊接在横向搁条上。所述中篮筐由筐沿和筐身组成,筐沿由跑道圆形的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交叉组成,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都是由U形的钢丝构成,所述左套管和右套管分别焊接在横向搁条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右篮筐由筐沿和筐身组成,筐沿由圆环形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交叉组成,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都是由U形的钢丝构成,所述右挂钩焊接在横向搁条上。所述中篮筐的右侧固接有管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用左篮筐放置贮液筒,用中篮筐放置盘绕起来的吸引管,用右篮筐放置冲洗瓶,支撑杆顶端的连接板与病床的床帮连接在一起,通过支撑杆使左篮筐、中篮筐、右篮筐全部悬空,贮液筒、吸引管、冲洗瓶都不与地面接触,因此干净卫生,不会被污染,而且会使整套吸痰装置在备用状态时显得整齐有序。每次吸痰护理操作完成后,将吸引管的前端管头浸入冲洗瓶内液面以下,并将吸引管盘起,放置于中篮筐内,然后,将吸引管的前部(靠近前端管头的部分)嵌入管卡的凹槽中,虽然吸引管的管道轻,表面光滑,但具有一定的弹性,嵌入管卡的凹槽中后,通过弹性形变与凹槽的内壁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加之吸引管盘绕起来后,放置在中篮筐中,中篮筐提供了一定的承托力量,因此吸引管的前端管头不易从冲洗瓶的管口滑脱,也不会离开冲洗瓶液面或掉在地上,保证了其干净卫生。下次重新进行吸痰护理操作时,只需轻轻提拉吸引管的前端管头,便可以使吸引管从管卡的凹槽中脱出,符合左手单手操作的要求(此时,右手正在手持一次性吸痰管,不处于空闲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吸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正视图。图5是图2的分解图。图6是图3的分解图。图7是中篮筐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正视图。图9是中篮筐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正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支架固定吸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图。图1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正视图。图15是连接板与床帮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连接板与床帮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标号I贮液筒 2吸引管 3冲洗瓶4前端管头 5筋板6筋板7套管8套管10左篮筐 11筐沿12横向搁条120提耳 13纵向搁条130提耳15挂钩16挂钩20中篮筐21筐沿22横向搁条220提耳23纵向搁条230提耳24横向搁条240提耳25管套26管套27管套28管套30右篮筐31筐沿 32横向搁条320提耳33纵向搁条330提耳37挂钩38挂钩40支撑杆50管卡 51凹槽57挂钩 58挂钩60连接板61卡槽70连接板71卡槽80病床 81床帮请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本技术是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由左篮筐10、中篮筐20、右篮筐30、支撑杆40、管卡50组成,左篮筐10为圆形,左篮筐10由筐沿11和筐身组成,筐沿11由圆环形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12和纵向搁条13交叉组成,横向搁条12的底部与纵向搁条13的底部焊接在一起,横向搁条12、纵向搁条13的上部都与筐沿11焊接在一起,在优选实施例中,横向搁条12由一对U形的钢丝构成,钢丝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的提耳120焊接在一起。纵向搁条13由一对U形的钢丝构成,钢丝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的提耳130焊接在一起。横向搁条12上焊接有左挂钩15、16。中篮筐20为长槽形,中篮筐20由筐沿21和筐身组成,筐沿21由跑道圆形(或带有大倒角的矩形)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22、24和纵向搁条23交叉组成,横向搁条22、24的底部与纵向搁条23的底部焊接在一起,横向搁条22、24以及纵向搁条23的上部都与筐沿21焊接在一起,在优选实施例中,横向搁条22由一对U形的钢丝构成,钢丝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的提耳220焊接在一起,横向搁条24由一对U形的钢丝构成,钢丝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的提耳240焊接在一起,横向搁条22、24的左侧下部分别焊接有左套管25、26,横向搁条22、24的右侧下部分别焊接有右套管27、28,横向搁条22、24的右侧上部分别焊接有右套管7、8。管卡50的上部设置有C形的凹槽51,凹槽51用于固定吸引管2的前部(靠近前端管头4的部分),管卡50的两端设置有挂钩57、58,挂钩57用于与右套管7连接,挂钩58用于与右套管8连接,纵向搁条23由一对U形的钢丝构成,钢丝的顶端分别通过两个半圆环形的提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由左篮筐、中篮筐、右篮筐以及支撑杆构成,其特征是:左篮筐为圆形,中篮筐为长槽形,右篮筐为圆形,左篮筐上设置有左挂钩,右篮筐上设置有右挂钩,中篮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套管,左、右套管分别用于穿置左、右挂钩,所述左篮筐通过左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左侧,右篮筐通过右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右侧,支撑杆固接在中篮筐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由左篮筐、中篮筐、右篮筐以及支撑杆构成,其特征是:左篮筐为圆形,中篮筐为长槽形,右篮筐为圆形,左篮筐上设置有左挂钩,右篮筐上设置有右挂钩,中篮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套管,左、右套管分别用于穿置左、右挂钩,所述左篮筐通过左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左侧,右篮筐通过右挂钩连接在中篮筐的右侧,支撑杆固接在中篮筐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痰装置固定支架,其特征是:所述左篮筐由筐沿和筐身组成,筐沿由圆环形的钢丝构成,筐身由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交叉组成,横向搁条和纵向搁条都是由U形的钢丝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娜王璐涂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