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荣友专利>正文

抛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9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抛秧机向社会提供一种抛秧工效高,抛秧质量好的抛秧机器。本新型抛秧机的操纵杆可带动9根夹秧杆,可一次夹起在秧托盘上已培育好的9蔸秧苗,操纵杆带动秧夹杆作半圆形运动后,把秧苗抛在稻田上,倍受稻农欢迎,一般农民经简单训练,掌握操纵杆和移动杆的使用,一小时可抛秧一亩。其秧夹颇有创造性,它由一片秧夹动片和一片秧夹定片组成,用活动连接螺杆相连接,在秧夹定片和秧夹动片末端设有一个斜面片,斜面卡一面为秧夹长臂,具有关闭秧夹功能,斜面卡另一面是秧夹短臂,具有打开秧夹功能,秧夹开或关受斜面卡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秧机(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生产作业的抛秧机器(二)
技术介绍
:现在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广泛推广抛秧种植法,代替了传统的弯腰插秧方法使水稻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劳动的强度。但是存着在很多不足之处,人工抛秧是一种无序插秧法,没有规则的株行距,使农民在稻田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不便之处,如不便于给禾苗追肥、除草、喷农药等,也不便于稻田采用机械化作业。目前在抛秧器方面也有一些专利技术创造,如申请号为200420033152.3的“抛秧器”专利,该专利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抛秧效率低,操作抛秧器的人,一手抓着抛秧器,一手抓着抓秧器,抓秧器把秧托盘上的秧苗一蔸一蔸分别抓起放入抛秧器上的进秧口,一蔸一蔸秧苗沿着抛秧器上的分秧管滑落入划行器在稻田上划好的株行距线上的交点上,它虽解决了无序抛秧法,没有规则的株行距问题,但是,抛秧效率太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抛秧机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抛秧机的操纵杆带动夹秧杆,可带动9根夹秧杆,这样夹秧杆前端的秧夹可一次夹起在秧盘上已培育好的一排9蔸秧苗,操纵杆带动夹秧杆作半圆形运动后,把秧苗抛在稻田上,抛秧效率亦提高9倍。其具体操作和程序是:把精心培育好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抛秧机,包括抛秧机框架(1)、操纵杆(14)、移动杆(23)、秧托盘(11)、秧夹(5),其特征是:秧夹(5)设在夹秧杆(4)前端,夹秧杆(4)末端与前后推进杆(7)前端相连,前后推进杆杆(7)后端与操纵杆(1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抛秧机,包括抛秧机框架(1)、操纵杆(14)、移动杆(23)、秧托盘(11)、秧夹(5),其特征是:秧夹(5)设在夹秧杆(4)前端,夹秧杆(4)末端与前后推进杆(7)前端相连,前后推进杆杆(7)后端与操纵杆(1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秧机,其特征是:秧托盘(11)设在秧托盘架(10)上,秧托盘架(10)与抛秧机后端框架(1)相连,秧托盘架(10)下设有大滚筒(15),大滚筒(15)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友
申请(专利权)人:李荣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