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恩证专利>正文

软糖连续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5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糖连续成型装置由挤出器以及分别设置于挤出器前、下方的食用薄膜及其卷盘、输送导向器、滚切刀和切砧构成;进入挤出器的糖膏被连续地成条带状地挤出,软糖条带在向旋转的切砧表面落下,且由切砧带着向下运动的同时被食用薄膜包覆,并由与切砧反向旋转的滚切刀上的切刃分切成型,全过程不须使用干粉防粘,从而实现了软糖的机械化连续成型。这样就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干粉的粘附和飘散,节约了淀粉,保证了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保持了软糖的透明度,提高了产品质量。(*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糖果加工装置,特别是关于软糖连续成型装置。目前淀粉软糖的成型是把熬好的糖膏分装入多个方盘,经过摊冷,分切成小团、压成薄饼状后再送到分切机,经互为90度角的两次切断,即第一次切成短条状,第二次将短条切成糖块。在这种成型过程中,由于糖膏的粘度很大,每道工序都要加入大量的干燥淀粉来防止糖膏粘手和各种生产工具,而操作中因干粉飞扬,在人的身上、天面、地上都粘附和漂落大量的干粉,除工人劳动条件恶劣外,还造成很大的浪费;再有,因干粉粘附在糖块的外表,降低了软糖的透明度,使产品质量下降。此外,整个成型过程大都为手工操作,而且都是用手与软糖膏料接触,由于糖膏的温度高,劳动强度大,汗水时有下落,不但劳动效率低,同时也不符合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的规范。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整个工艺进行了全新的改进,即从糖膏制成糖块的成型过程全部机械化,不须使用干淀粉防粘的软糖连续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装置来实现的它由至少带有一个挤出口的圆筒形挤出器,在该挤出器前方的上食用薄膜及圆柱形的上输送导向器,在该上输送导向器前上方有卷绕了所述上食用薄膜而形成的上卷盘,在该上输送导向器和上卷盘的下方设置了由与一圆柱形物连成一体,并按等分其圆周间隔距离且沿径向放射状地装置有刀片构成的滚切刀,在所述挤出器下方设置有下食用薄膜和与滚切刀刀片相切的圆柱形切砧,在该挤出器下方和切砧的后方设置有下输送导向器以及卷绕了下食用薄膜而形成的下卷盘构成,并且,以上所述各零部件之间保持有互不妨碍各自的动作而又能相互配合的距离,所述上、下输送导向器、滚切刀和切砧相对挤出器横向设置,它们的半径各不相同而长度相等并且大于挤出器的直径;所述的上、下输送导向器分别是单辊或双辊式的;所述的上、下食用薄膜分别是薄纸样的长条形物,其宽度大于挤出口横截面周长之半,其纵向中心线与挤出口的纵中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并且分别从其卷成盘状的卷盘上被输送导向器引导而被置于滚切刀与切砧之间。在本技术装置中,糖膏首先被从挤出器中连续成条带状地挤出,该条带在向旋转的切砧表面落下且由切砧带着向下运动的同时被食用薄膜包覆,并由与切砧反向旋转的滚切刀上的刀片分切,从而实现了软糖成型全过程的机械化。这样就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由于软糖隔着食用薄膜与切砧的部分表面及刀片接触,完全解决了糖膏粘刀和粘切砧的问题,因此生产中不再需要使用干淀粉防粘,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干粉的粘附及飘散,从而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约了淀粉,保证了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同时还保持了软糖的透明度,提高了产品质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软糖连续成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挤出器的俯视示意图,表示了挤出口为多个的情况。图3是食用薄膜卷盘装配在其转轴上的俯视示意图,表示了卷盘间隔设置于其转轴上的情况。图4是放大了的软糖块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滚切刀和切砧的俯视示意图,表示了刀刃与切砧相切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软糖膏从挤出器1的料斗2中进入后,被从挤出口3连续挤出成型为软糖条带4,再被分切成软糖块5,即完成成型过程。以下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挤出器1是一卧置的圆筒状物,其顶部设置有料斗2,糖膏由此进入,挤出器1内设置有螺杆式或活塞式挤出机构(图略),其动力及传动机构设置于挤出器1外部(图略)。在挤出器1筒体的前端设有挤出口3,该挤出口3可以成管状凸出筒体,也可以直接在筒体上开孔,其横截面形状与软糖块5横截面形状相同,为圆形或矩形,并且大小相等。当挤出口3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其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软糖块5的厚度,被从挤出口3挤出成型的糖条带4的厚度就等于软糖块5的厚度;而其水平方向的横向宽度等于软糖块5的宽度,被从挤出口3挤出成型的软糖条带4的宽度就等于软糖块5的宽度;此时软糖条带4就呈连续的条状;其水平方向的横向宽度等于软糖块5的长度时,被挤出的软糖条带4的宽度就等于软糖块5的长度,此时软糖条带4就呈连续的带状。挤出口3的个数可以是1个或间隔设置的多个,被挤出的软糖条带4就相应为1条或多条。如图1所示在整个装置的沿挤出方向的竖直平面上,在挤出器1的前、下方的不同位置,分别设有上食用薄膜6及其卷盘7、上输送导向器8和在直圆柱形转动体9上设置了刀片10构成的滚切刀11、下食用薄膜12及其卷盘13、下输送导向器14和切砧15。上述各零部件相互间保持有一定距离,该距离的大小为既不妨碍各自的动作而又能相互配合。上、下食用薄膜6、12均为薄纸带状物,其宽度分别在软糖条带4横截面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分别为一千五百米左右。将它们分别卷绕在筒状芯子上形成卷盘7、13,上、下卷盘7、13组成一对,但将上、下卷盘分开设置在滚切刀11与切砧15之间的软糖条带4的前方和后下方,并且从上、下卷盘7、13上拉出的上、下食薄膜6、12的中心线与挤出口的纵中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被拉出的上、下食用薄膜6、12经过输送导向器8、14而被转向传输到软糖条带4的上、下表面近旁,并且其前端分别被粘附在软糖条带4的上、下表面上,它们在随软糖条带4向下运动的同时包覆于其表面上,从而防止了软糖条带4与切刀10及切砧15表面的粘着。如图1和图2、图3所示卷盘的对数与挤出口的个数相等,并且以与挤出口3同样的横向间隔分别装置在上、下卷盘轴16、17上,每个卷盘均可绕该轴灵活旋转,转速与软糖条带4的前进速度相互配合,从而连续释放出食用薄膜。上、下输送导向器8、14可以是单辊式能转动或不能转动的圆柱形物,其长度等于切砧的长度,也可以是如图1中连同双点划线所示的圆柱形辊一起组成双辊式输送导向器,此时食用薄膜6、12分别从两辊之间通过,靠两辊反向转动的摩擦力将食用薄膜6、12分别边输送边导向引至软糖条带4的上、下表面。如图1和图4、图5所示,滚切刀11的转动体9、切砧15均为具有不同直径的直圆柱形物体,其中切砧的直径必须足够大,使得其圆周长为软糖块5长度的数倍至数十倍,它们的长度相等且稍大于一个挤出口3的宽度或横排间隔设置的多个挤出口3的从第一个到最末一个的总宽度。它们均可绕过各自的圆心,沿水平方向横向设置的轴18、19旋转,它们的旋转方们相反,转速相互配合。滚切刀11的外观形状类似齿轮,有齿状突起或类似离心式通风机的叶轮,有叶片(图略)。它由圆柱形的转动体9及设置在该体上的复数把刀片10构成。刀片10是按等分转动体9的圆周的间隔距离装置于其上,并且呈沿径向放射状,刀片10与转动体9连成一体,可随转动体9一同绕轴18旋转,它的长度等于转动体9的长度,宽度大于软糖块5的厚度。刀片1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楔形,其厚度由设置于近转动体轴心的内端部起向外成梯度渐薄,并且外缘部形成刀刃,每两个相邻刀刃的距离可以是等于软糖块5的长度,此时被分切的软糖块5成纵向下落,或者是等于软糖块5的宽度,此时由于软糖条带4的宽度等于软糖块5的长度,被切下的软糖块5成横向下落(图略)。如图1和图5所示,滚切刀11与切砧15的圆心距等于或稍小于它们的旋转半径之和,从而确保刀片10的刀刃与切砧15表面的接触来达到分切软糖条带4的目的。上述输送导向器8、14的轴,上、下卷盘轴16、17,滚切刀轴18和切砧轴19以及向各轴提供动力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或电动机带动的软糖连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带有一个挤出口的圆筒状挤出器,在该挤出器前方的上食用薄膜及圆柱型的上输送导向器,在该上输送导向器和上卷盘的下方设置了由与一圆柱形物连成一体、并按等分其圆周距离且沿径向放射状地装置有刀片构成的滚切刀,在所述挤出器下方设置有下食用薄膜和与滚切刀刀片相切的圆柱形切砧,在该挤出器下方和切砧的后方设置有下输送导向器以及卷绕了下食用薄膜而形成的下卷盘构成,并且以上所述各零部件之间保持有互不妨碍各自的动作且又能相互配合的距离,所述上、下输送导向器、滚切刀和切砧相对挤出器横向设置,它们的半径各不相同而长度相等并且大于挤出器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或电动机带动的软糖连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带有一个挤出口的圆筒状挤出器,在该挤出器前方的上食用薄膜及圆柱型的上输送导向器,在该上输送导向器和上卷盘的下方设置了由与一圆柱形物连成一体、并按等分其圆周距离且沿径向放射状地装置有刀片构成的滚切刀,在所述挤出器下方设置有下食用薄膜和与滚切刀刀片相切的圆柱形切砧,在该挤出器下方和切砧的后方设置有下输送导向器以及卷绕了下食用薄膜而形成的下卷盘构成,并且以上所述各零部件之间保持有互不妨碍各自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恩证汤雁生
申请(专利权)人:黄恩证汤雁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