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172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包括用于引导并锁定相应导体的对应杆(24)。所述杆在轴向平面中枢转以便承载位于一对接触叶片(15、16)之间的相应导体,所述接触叶片的相向刃(18、19)在径向方向上延伸。沿着相向叶片的刃形成有两个电连接座部(20、21),其中一个座部较宽用以接收较厚的导体,而另一个座部较窄用以接收较薄的导体。每个杆(24)均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保持待电连接至一对叶片的导体(C1或C2)的两个保持元件(25、26)。每个杆的保持元件均位于与轴线(x)相距不同径向距离的位置中,使得保持元件可与位于杆附近的一对叶片的两个电连接座部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限定的特征的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contactcarrierunit)。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通常在工业上使用的固定式电连接插座或插头和活动的或“直列(in-line)”型插座或插头两者。上述类型的插座或插头从专利公开WO2004/105186A1是已知的。
技术介绍
插座或插头连接至电缆线的端部并且通常每个均包括容纳壳体,该容纳壳体在其自身内形成有用于触头承载器单元(也称为“本体”)的通常圆柱形的容纳座部,触头承载器单元承载由多对叶片形成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多对叶片位于与插座或插头沿其耦接至匹配插头或插座的方向x垂直的平面中。每对叶片可接收待电连接至所述单元的电缆线的导体中的一个。用于引导并锁定缆线的导体的杆安装在触头承载器的本体上靠近每对叶片。每个杆通常具有用于帮助该导体的正确定位的接合装置(诸如环形的构造),并且围绕垂直于耦接方向的旋转轴线铰接至触头承载器的本体。该杆可例如在导体的连接/分离或更换过程中(其中移除由杆保持的导体并使其与这对叶片脱离接合)在平行于耦接方向的轴向平面中旋转,以便到达打开位置或未锁定位置。为了在导体与这对叶片之间产生电接触,所述杆旋转至闭合位置,从而迫使由杆保持的导体在这对叶片之间滑动并保持锁定在叶片之间的插入位置中。在闭合位置中,杆的一部分伸出本体之外,使得杆能够通过手动操作来合宜地解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具有不同厚度的导体有效连接的触头承载器单元。具体地,理想的是提供一种横截面在2.5mm2到10mm2范围内的导体的确保的电连接。在下文中将更加明显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具有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陈述的特征的触头承载器单元来实现。简略地,每个杆可在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中保持具有不同厚度的导体,这些导体可选择性地定位在两个不同保留孔的一个中,这两个不同保留孔形成在杆中位于在与插座或插头的耦接和脱离耦接的方向平行的相同轴向平面中对准的位置中。对于每个杆设置有叶片状电触头,该电触头具有定向在杆的两个保留孔所位于的轴向平面中的狭缝。沿着该狭缝形成有位于与所述单元的中心轴线相距不同距离的位置中的一个较宽且一个较窄的两个变宽部。这两个变宽部形成用于相应导体的电连接座部。在待连接具有的厚度或横截面不超过特定值的导体的情况下,当杆旋转至其中杆迫使导体插入狭缝中的轴向定向闭合位置时,该导体插入杆的与变宽部或电连接座部的较窄的那个轴向对准的孔中。另一方面,在待连接较厚的导体的情况下,该导体插入当杆位于闭合位置中时与较宽的电连接座部轴向对准的保持孔中。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头承载器单元的一些优选但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附图中:图1和图2是处于用于连接薄型导体的两个不同位置中的触头承载器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穿过图2的单元的轴向截面;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1的单元的电触头的立体图;图6和图7是形成图1的单元的一部分的杆的剖视图和顶视图;图8、图10和图11是处于用于连接较厚导体的两个不同位置中的触头承载器单元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图10的细部;图12是图11的单元的局部轴向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12的XIII-XIII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数字10表示可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的整体,该触头承载器单元可在给定的耦接方向上耦接至对应的插头或插座,该耦接方向与由x表示的轴线平行或一致。在本实例中,单元10设计成结合到活动的或“直列”型电插座或插头的套筒状壳体(未示出)中。提及该可能的应用领域并不应当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的范围,本专利也可适用于固定式插座或插头。触头承载器单元包括具有整体圆柱形状的本体11,该本体具有多个周缘凹部13,在本实例中存在三个凹部。贯穿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指示位置和定向的术语和表述(诸如“轴向的”、“纵向的”、“横向的”以及“径向的”)应当被解释为是相对于该单元的中心几何轴线x而言的。在每个凹部中安装有相应的电触头14(单独示出),所述电触头具有一对相向叶片15、16。每对叶片具有径向延伸的狭缝17,在径向外端22处是敞开的,并且由两个相向的接触刃18、19界定。接触刃适当地成形为形成位于两个相应的径向不同的位置中的两个电连接座部20、21,所述电连接座部可选择性地保持待电连接至插座或插头的电缆线的电导体C1或C2。第一电连接座部20(其为径向上的内部座部或更靠近单元的中心轴线x的座部)由优选地位于狭缝17的径向内端处的变宽部(widening)形成,并且用于保持具有给定的最大横截面(例如6mm2的最大横截面)的电导体C1。第二电连接座部21(其为径向上的外部座部或更远离轴线x的座部)由位于第一座部20与狭缝17的径向外部开口或径向外端22之间的中间位置中的变宽部形成。第二座部21比第一座部20更宽,并且合宜地设计成保持电导体C2(图10-图13),该电导体的横截面比可接收在第一座部20中的导体的最大横截面更大。例如,第二座部21设计成接收横截面为10mm2的导体。在所示实施例中,接触刃18、19具有适于切割导体的包套(sheath)的切割部23。在每个凹部13中安装有用于引导并锁定相应导体C1或C2的相应杆24。每个杆24具有与中心轴线x相距不同径向距离的位置中的两个保持元件,即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25、26,用于选择性地保持待电连接至一对叶片的导体(C1或C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持元件25包括形成第一通孔25a的环形构造,相对薄的导体C1的端部可穿过该第一通孔,从而放置在狭缝17的第一较窄的电连接座部20中。环形构造从杆的面向中心轴线x的面24a伸出。第二保持元件26优选地由穿过杆的本体制成的第二通孔26a形成。第二孔或通道26a的横截面大于第一孔25a的横向尺寸,以便保持待放置在狭缝17的较宽的第二电连接座部21中的较厚的导体C2。每个杆24均铰接在触头的本体11上,以便可在电触头的脱离接合位置(由24'表示,如由位于图1、图8和图10的左手侧的杆所示)与闭合位置之间在本文中定义为“轴向”平面的平面中旋转,在闭合位置中,杆占据相应的凹部13并且定向在大致轴向的方向上。在图8中由24”表示的电触头的闭合位置中,杆包括在触头承载器单元的圆形轮廓内,因而可插入外部容纳壳体或套筒(未示出)中。由每个杆24形成的两个保持装置25、26在与由触头14形成的狭缝17相同的轴向平面中对准,该触头容纳在安装有杆的凹部13中。每个杆可通过可例如与在WO2004/105186A1(通过引用将其结合在本文中)中所描述的方法类似或相同的方法铰接至本体11。更具体地,每个杆可具有例如定向在切线方向上的一对对置销28(图6),这对对置销接合在形成于触头承载器的本体11中的对应铰链座部(未示出)中。为了将导体C1或C2电连接至插座或插头,杆24必须首先放置在开放或向外倾斜的位置中。根据导体是相对薄还是相对厚,导体旋进杆的第一孔25a中或第二孔26a中,以便将导体分别电连接至狭缝17的第一座部20或第二座部21。在本实例中,如果导体的横截面不大于6mm2,则旋进第一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包括:‑本体(11),形成有围绕轴线(x)成角度地间隔开的多个周缘凹部(13);‑对应的多个电触头(14),每个电触头均安装在相应的凹部(13)中,其中,每个触头均包括具有相向刃(18、19)的一对叶片(15、16),所述相向刃限定定向在径向方向上的狭缝(17),所述狭缝用于容纳待电连接至所述单元的缆线的电导体;‑对应的多个杆(24),用于引导并锁定相应的导体,每个杆均具有用于保持相应导体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其中,每个杆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1)上以便在相应的轴向平面中转动;其特征在于每个杆(24)均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保持待电连接至一对叶片的导体(C1或C2)的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25、26),其中,属于每个杆的所述保持元件位于与所述轴线(x)相距不同径向距离的位置中并且位于穿过相应狭缝(17)的相同轴向平面中,以及沿着所述狭缝在径向隔开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电连接座部(20)和第二电连接座部(21),其中一个座部较宽用以接收较厚的导体,而另一个座部较窄用以接收较薄的导体,其中,所述杆能到达其中所述杆接收在相应凹部(13)中的闭合接触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闭合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一保持元件(25)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座部(20)轴向对准,所述第二保持元件(26a)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座部(21)轴向对准。...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1 IT TO2012A0008201.一种用于电连接插座或插头的触头承载器单元,包括:-本体(11),形成有围绕中心轴线(x)成角度地间隔开的多个周缘凹部(13);-对应的多个电触头(14),每个电触头均安装在相应的凹部(13)中,其中,每个触头均包括具有相向刃(18、19)的一对叶片(15、16),所述相向刃限定定向在径向方向上的狭缝(17),所述狭缝用于容纳待电连接至所述单元的缆线的电导体;-对应的多个杆(24),用于引导并锁定相应的电导体,每个杆均具有用于保持相应电导体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其中,每个杆枢转地安装在所述本体(11)上以便在相应的轴向平面中转动;其特征在于每个杆(24)均具有用于选择性地保持待电连接至一对叶片的电导体(C1、C2)的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25、26),其中,属于每个杆的所述保持元件位于与所述中心轴线(x)相距不同径向距离的位置中并且位于穿过相应狭缝(17)的相同轴向平面中,以及沿着所述狭缝在径向隔开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电连接座部(20)和第二电连接座部(21),其中一个座部较宽用以接收较厚的电导体,而另一个座部较窄用以接收较薄的电导体,其中,所述杆能到达其中所述杆接收在相应凹部(13)中的闭合接触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闭合接触位置中,所述第一保持元件(25)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座部(20)轴向对准,所述第二保持元件(26)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座部(21)轴向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25、26)具有各自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25a、26a),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5a)比所述第二通孔(26a)更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座部(20)位于在径向上更靠近组件的中心轴线(x)的位置中,并且所述第二电连接座部(21)位于在径向上更远离所述中心轴线(x)的位置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座部(20)位于所述狭缝(17)的径向内端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塞佩·卡雷尼尼迭戈·马尔凯西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