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3565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真空压缩机,涉及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变向箱内底以上的变向主轴上依序装设中空的丙变向齿轮、丁变向齿轮和乙变向齿轮;其中空的丙变向齿轮的两侧装由同步传动组件驱动的正反两个变向机构,其每个变向机构由变向齿轮轴、a变向齿轮、轴套、变向齿轮轴滚键、弹簧式鸭嘴键组件、b变向齿轮、上下的端盖、超越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套组成,通过正反两变向齿轮轴上的两鸭嘴键组件、两变向齿轮轴滚键与换向器组件的左、右摆动的相互配合,实现两变向齿轮轴的正、反向的变向。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紧凑,既传动时不脱接,又正反向变向准确畅通,而且具有性能可靠和运行稳定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压缩机,涉及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变向箱内底以上的变向主轴上依序装设中空的丙变向齿轮、丁变向齿轮和乙变向齿轮;其中空的丙变向齿轮的两侧装由同步传动组件驱动的正反两个变向机构,其每个变向机构由变向齿轮轴、a变向齿轮、轴套、变向齿轮轴滚键、弹簧式鸭嘴键组件、b变向齿轮、上下的端盖、超越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套组成,通过正反两变向齿轮轴上的两鸭嘴键组件、两变向齿轮轴滚键与换向器组件的左、右摆动的相互配合,实现两变向齿轮轴的正、反向的变向。本专利技术不仅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紧凑,既传动时不脱接,又正反向变向准确畅通,而且具有性能可靠和运行稳定等特点。【专利说明】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机械产品中诸如往复式真空泵和往复式压缩机的机械传动装置,它的结构大都采用电机、带传动驱动曲轴与偏心轮式的传动机构。通过采用滑块和连杆配合推动活塞实现往复运动,由于受上述传动方式的制约,其缸体分布形式只能是V型,扇型或并联双缸型。由于曲轴与偏心轮传动存在周期性拐点或死点——即输出转矩为“0”的死点;传动时必然会造成震动与噪声,并且曲轴和偏心传动没有增力系数;所以动力消耗就大,尤其是当压缩比一排出压力/输入压力较大时动力消耗是很不经济的。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往反式真空泵和往反式压缩机是独立设备的原因;且这些独立的往反式真空泵和独立的往反式压缩机既部件多,既重量重又结构不紧凑。近年来,为了解决上述往复式真空泵和往复式压缩机的机械传动装置存在的问题,人们立图从利用螺旋传动具有增力系数大,运行平稳精确的特性出发,结合采用弹力控制丝杠的往返换向装置,而研究开发了专利号为ZL201110158356.4的一种螺旋往复式真空压缩机;其结构包括电机、从动轮支撑轴、齿轮传动换向系统、空心轴、轴承座、中空丝杠、丝母、丝母套管、连接套、换向杆、弹簧机构和牙嵌式离合器组成的螺旋往复式传动机构,其螺旋往复式电传动机构中的换向杆的换向转动,带动由缸体、活塞、密封连接管、密封件甲、中隔腔、密封件乙、前隔腔、后隔腔、三通型进气阀,三通型排气阀、中间三通型排气阀、中间三通型进气阀、总排气管和总进气管组成的真空压缩装置中的活塞串联组,不断在缸体内的往、返运动,实现该真空压缩机的抽真空与压缩的功能。该螺旋往复式真空压缩机虽然较上述往复式真空泵和往复式压缩机的结构,有了进步,但其电传动机构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最主要的缺点是其牙嵌式离合器在正常工作时易于脱结和其电传动机构不能在高速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制约了真空压缩机的抽真空与压缩功能的效率提高。因此,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 申请人:构思了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该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是由机座、电机和带传动组成的电机驱动组件驱动正反变向变速式传动装置,该正反变向变速式传动装置包括减速装置、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正反变向装置和增速装置,其中正反变向装置是由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驱动,正反变向装置包括正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和变向主轴机构;正反变向齿轮轴机构由变向齿轮轴、a变向齿轮、上下的轴套、变向滚键、鸭嘴键、b变向齿轮、上下的端盖、超越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套组成;变向主轴机构由变向主轴、甲变向齿轮、丙变向齿轮、丁变向齿轮、乙变向齿轮、换向器和缓冲器组成。该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秉着集高速一减速一变向一增速的传动方案,经减速装置和正反变向装置;将输入的高转速降至低转速及变向后,又经增速装置将低转速增速到输出轴的高转速,通过增速装置中的输出轴以高转速驱动真空压缩装置中的活塞串联组不断在真空压缩缸体的往、返运动,实现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抽真空与压缩的高效功能;为此,要求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必须具有结构合理紧凑和传动性能稳定可靠的功能。因此,创新开发一种适用于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秉着使真空压缩机正反变向传动机构不脱接和正反向变向准确畅通,通过在正反两变向齿轮轴上采用两鸭嘴键组件、两变向齿轮轴滚键与换向器组件左、右摆动的相互配合,实现两变向齿轮轴的正、反向的变向功能。而提供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该正反变向装置不仅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紧凑,既传动时不脱接,又正反向变向准确畅通,而且具有性能可靠和运行稳定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包括减速箱体和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减速箱体底面通过密封连接在变向箱的敞口顶面上;所述的变向箱内装设由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驱动的正反变向装置;所述的正反变向装置由变向主轴机构和正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组成;所述的变向主轴机构由变向主轴、甲变向齿轮、丙变向齿轮、丁变向齿轮、乙变向齿轮、缓冲组件和换向器组成,于该变向箱居中处装设变向主轴,所述的变向主轴的顶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减速箱体底面内,变向主轴的底端穿过轴承伸入增速箱内,于增速箱内的变向主轴的底端上键接甲变向齿轮;于变向箱内底以上的变向主轴上依序装设中空的丙变向齿轮、丁变向齿轮和乙变向齿轮,在所述的丙变向齿轮中空腔内的变向主轴上装设缓冲组件;所述的变向主轴顶部装设由换向器体、换向压盖、滑柱和供滑柱滑动的“C”形槽和换向传动组件组成的换向器,其中变向主轴顶端通过轴承支撑换向器体,所述的换向器体底面装设换向压盖,所述的换向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减速箱体底面凸台上;换向器体的外圆周上设有外圆弧耳,与该外圆弧耳两端位置相对应的底面内开有供滑柱滑动的“C”形槽;所述的滑柱的底端固定在乙变向齿轮上;于该乙变向齿轮上装设由换向器传动组件带动换向器体绕变向主轴的正、反向摆动,经滑柱在“C”形槽内的正、反向运动,导致换向器产生正反换向时间差;与此同时,外圆弧耳的两端通过正反换向时间差,与正反的变向齿轮轴机构的变向滚键进行交错相间的触接;当正向的a变向齿轮沿正向转动工作时,变向滚键弹开,鸭嘴弹簧弹开鸭嘴体,这时a变向齿轮上的单向棘齿转动后和变向滚键的圆弧形横截面键段相触接,带动变向齿轮轴正向转动,由于铰接在变向齿轮轴内的鸭嘴体弹开和变向齿轮轴一同作正向转动,所以鸭嘴体和b变向齿轮上的单向棘齿相触接,带动b变向齿轮也做正向转动;上述的运动状态也适用于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只是变向齿轮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当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不工作时,变向滚键压在换向器体一端上,使变向滚键的圆弧形横截面段和鸭嘴体缩入变向齿轮轴内,所以变向齿轮轴不阻挡,a、b变向齿轮成空转状态;通过换向器的正反换向时间差;实现制控正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的正、反换向;所述的丙变向齿轮的两侧对称装设正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变向齿轮机构由变向齿轮轴、a变向齿轮、上下轴套、变向滚键、弹簧式鸭嘴键组件、b变向齿轮、上下端盖、超越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套组成,所述的变向齿轮轴的顶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减速箱盖内,变向齿轮轴的底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变向箱内底内,紧贴减速箱盖底面的变向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正反变向变速真空压缩机的正反变向装置,包括减速箱体和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减速箱体(7)底面通过密封连接在变向箱(15)的敞口顶面上;所述的变向箱(15)内装设由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驱动的正反变向装置;所述的正反变向装置由变向主轴机构和正反向齿轮同步驱动机构组成;所述的变向主轴机构由变向主轴(23)、甲变向齿轮(20)、丙变向齿轮(18)、丁变向齿轮(13)、乙变向齿轮(12)、缓冲器和换向器组成,于该变向箱(15)居中处装设变向主轴(23),所述的变向主轴(23)的顶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减速箱体(7)底面内,变向主轴(23)的底端穿过轴承伸入增速箱(27)内,于增速箱(27)内的变向主轴(23)的底端上键接甲变向齿轮(20);于变向箱(15)内底以上的变向主轴(23)上依序装设中空的丙变向齿轮(18)、丁变向齿轮(13)和乙变向齿轮(12),在所述的丙变向齿轮(18)中空腔内的变向主轴(23)上装设缓冲器;所述的变向主轴(23)顶部装设由换向器体(9)、换向压盖(28)、滑柱(10)和供滑柱(10)滑动的“C”形槽和换向传动组件组成的换向器,其中变向主轴(23)顶端通过轴承支撑换向器体(9),所述的换向器体(9)底面装设换向压盖(28),所述的换向压盖(28)通过螺钉固定在减速箱体(7)底面凸台上;换向器体(9)的外圆周上设有外圆弧耳(31),与该外圆弧耳(31)两端位置相对应的底面内开有供滑柱(10)滑动的“C”形槽;所述的滑柱(10)的底端固定在乙变向齿轮(12)上;于该乙变向齿轮(12)上装设由换向器传动组件带动换向器体(9)绕变向主轴(15)的正、反向摆动,经滑柱(10)在“C”形槽内的正、反向运动,导致换向器产生正反换向时间差;与此同时,外圆弧耳(31)的两端通过正反换向时间差,与正反的变向齿轮轴机构的变向滚键(11)进行交错相间的触接;当正向的a变向齿轮(6)沿正向转动工作时,变向滚键(11)弹开,鸭嘴弹簧弹开鸭嘴体,这时a变向齿轮(6)上的单向棘齿(41)转动后和变向滚键(11)的圆弧形横截面键段相触接,带动变向齿轮轴(8)正向转动,由于铰接在变向齿轮轴(8)内的鸭嘴体弹开和变向齿轮轴(8)一同作正向转动,所以鸭嘴体和b变向齿轮(14)上的单向棘齿相触接,带动b变向齿轮(14)也做正向转动;上述的运动轨迹状态也适用于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只是变向齿轮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当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不工作时,变向滚键(11)压在换向器体(9)一端上,使变向滚键(11)的圆弧形横截面段和鸭嘴体缩入变向齿轮轴 内,所以变向齿轮轴不阻挡,a、b变向齿轮成空转状态;通过换向器的正反换向时间差;实现制控正反向的变向齿轮轴机构的正、反换向;所述的丙变向齿轮(18)的两侧对称装设正反向的变向齿轮机构,所述的每个变向齿轮机构由变向齿轮轴(8)、a变向齿轮(6)、上下轴套(5)、变向滚键(11)、弹簧式鸭嘴键组件(17)、b变向齿轮(14)、上下端盖(2)、超越离合器(1)和超越离合器套(3)组成,所述的变向齿轮轴(8)的顶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减速箱盖(30)内,变向齿轮轴(8)的底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变向箱(15)内底内,紧贴减速箱盖底面的变向齿轮轴上置入a变向齿轮(6),所述的a变向齿轮的轴孔与变向齿轮轴(8)之间留有间距,a变向齿轮轴孔内侧面上设有单向棘齿(41);所述的a变向齿轮(6)顶端面内的变向齿轮轴(8)上依序装设上端盖(2)和超越离合器套(3),于所述的超越离合器套(3)内装入超越离合器(1),超越离合器套(3)通过螺栓固定在减速箱盖(30)上,所述的上端盖(2)底面与a变向齿轮(6)的接触面间置放若干个滚珠(4),所述的a变向齿轮(6)的底端内的变向齿轮轴(8)上通过顶丝固定上轴套(5),所述的上轴套(5)顶面与a变向齿轮(6)的接触面间置放若干个滚珠(4);于变向箱(15)内底面轴承以上的变向齿轮轴(8)上装设超越离合器套(3),该超越离合器套(3)通过螺栓固定在变向箱(15)内底上,所述的超越离合器(1)装入超越离合器套(3)内,于超越离合器套(3)以上的变向齿轮轴(8)上置入b变向齿轮(14),所述的b变向齿轮(14)与变向齿轮轴(8)之间留有间距,b变向齿轮(14)轴孔内侧面上设有单向棘齿(41);所述的b变向齿轮(14)的下端内通过螺钉固定下端盖(2),所述的下端盖(2)顶面与b变向齿轮(14)的接触面间置放若干个滚珠(4),所述的b变向齿轮(14)的顶端内通过顶丝固定下轴套(5),所述的下轴套(5)底面与b变向齿轮(14)的接触面间置放若干个滚珠(4),所述的b变向齿轮(14)内的b变向齿轮(14)的内侧面内铰接弹簧式鸭嘴键组件(17);所述的b变向齿轮(14)内的b变向齿轮(14)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久祥张庆鹏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精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