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2975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其清漂船包括船体、船体推进装置、采集装置、收集装置、卸料装置,其中收集装置水平设置,采集装置一端与收集装置的右端衔接、另一端伸向水面的倾斜设置,卸料装置与收集装置左端部衔接,当清漂作业时,收集装置与卸料装置齐平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的衔接处形成高度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大于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当卸载漂浮物时,卸料装置向船体外倾斜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衔接处形成部分叠加,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插入第二输送网带左端部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解决卡料的问题,又便于输送网带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其清漂船包括船体、船体推进装置、采集装置、收集装置、卸料装置,其中收集装置水平设置,采集装置一端与收集装置的右端衔接、另一端伸向水面的倾斜设置,卸料装置与收集装置左端部衔接,当清漂作业时,收集装置与卸料装置齐平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的衔接处形成高度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大于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当卸载漂浮物时,卸料装置向船体外倾斜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衔接处形成部分叠加,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插入第二输送网带左端部的底部。本专利技术既能够解决卡料的问题,又便于输送网带的清洗。【专利说明】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清漂船的卸料方式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前收前卸式,其具有采集仓和收料仓,也就是两个仓,因此具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收料仓能够沿着船的长度方向移动,采集仓转动的设置在船头;②收料仓固定不动,采集仓既能够转动的设置在船头,又能够沿着船的长度方向移动; (2)、前收后卸式,其具有采集仓(进料仓)、收料仓(中途仓)以及卸料仓(出料仓),也就是具有三个料仓,一般情况下,中途仓是固定的,而出料仓与中途仓是转动连接的,而在收集漂浮物时,中途仓的输送网带和出料仓的输送网带是在同一平面内,当卸料时,出料仓相对中途仓转动,这样使得两个输送网带衔接处存在缝隙,使得漂浮物在卸料时候,在该衔接处容易出现卡料现象,同时给输送网带的清洗也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其能够有效防止卸料时出现的卡料现象,同时便于输送网带的清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其清漂船包括 船体; 船体推进装置; 设置在船体头部的采集装置,其包括采集仓、用于收集水面漂浮物的采收系统、位于采集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一输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一驱动机构; 位于船体中部的收集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船体上的收料仓、设置在料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二输送网带、以及驱动第二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二驱动机构; 位于船尾的卸料装置,其包括转动的设置在船尾的卸料仓、设置在所述卸料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三输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三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三驱动机构; 收集装置沿着船体长度方向水平设置,采集装置一端与收集装置的右端衔接、另一端伸向水面的倾斜设置,卸料装置与收集装置左端部衔接,当清漂船清漂作业时,收集装置与卸料装置齐平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的衔接处形成高度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大于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当清漂船卸料时,卸料装置向船体外倾斜设置,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衔接处形成部分叠加,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插入第二输送网带左端部的底部。优选地,第二输送网带和第三输送网带均沿着船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更优选地,当清漂船清漂作业时,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位于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下方,衔接的更加紧凑,彻底解决衔接处卡料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卸料装置还包括转动地设置在卸料仓的出口处的卸料门、用于控制卸料门打开或闭合的第一液压油缸。增设了卸料门,使得卸料仓能够装载更多的漂浮物,能够充分的利用和使用料仓空间,最大化的承载漂浮物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船尾的甲板上还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卸料仓右端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底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且卸料仓的两侧还设有第二连接座,清漂船还包括一端部与第二底座铰接、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座铰接的第二液压油缸。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采取本专利技术的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在卸料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收集装置的第二输送网带和卸料装置的第三输送网带的衔接而出现卡料的问题,同时更加便于输送网带的清洗,此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清漂船(清漂作业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清漂船(卸料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卸料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船体;2、船体推进装置;3、采集装置;30、采收仓;31、采收系统;32、第一输送网带;33、第一驱动机构;4、收集装置;40、收料仓;41、第二输送网带;42、第二驱动机构;5、卸料装置;50、卸料仓;500、第一连接座;501、第二连接座;51、第三输送网带;52、第三驱动机构;53、卸料门;54、第一液压油缸;6、第一底座;7、第二底座;8、第二液压油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清漂船的卸料装置,其包括船体I ;船体推进装置2 (采用常见的形式,以下不再进行赘述);设置在船体头部的采集装置3 ;位于船体中部的收集装置4 ;位于船尾的卸料装置5。上述的采集装置3包括采集仓30、用于收集水面漂浮物的采收系统31、位于采集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一输送网带32、以及驱动第一输送网带32传递漂浮物的第一驱动机构33。上述的收集装置4,其包括固定在船体I上的收料仓40、设置在料仓40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二输送网带41、以及驱动第二输送网带41传递漂浮物的第二驱动机构42。上述的卸料装置5,其包括转动的设置在船尾的卸料仓50、设置在所述卸料仓50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三输送网带51、以及驱动第三输送网带51传递漂浮物的第三驱动机构52。同时,收集装置4沿着船体I长度方向水平设置,采集装置3 —端与收集装置4的右端衔接、另一端伸向水面的倾斜设置,卸料装置5与收集装置4左端部衔接,当本例中的清漂作业时,收集装置4与卸料装置5齐平设置,第二输送网带41的左端部与第三输送网带51的右端部的衔接处形成高度差,第二输送网带41的左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大于第三输送网带51右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当本例中的清漂船卸载漂浮物时,卸料装置5向船体外倾斜设置,第二输送网带41的左端部与第三输51送网带的右端部衔接处形成部分叠加,第三输送网带51右端部插入第二输送网带41左端部的底部。具体的,第二输送网带51和第三输送网带41均沿着船体I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进一步的,在清漂作业时,第三输送网51带右端部位于第二输送网带41的左端部下方,衔接的更加紧凑,彻底解决衔接处卡料问题。此外,本例中的卸料装置5还包括转动地设置在卸料仓50的出口处的卸料门53、用于控制卸料门53打开或闭合的第一液压油缸54。增设了卸料门53,使得卸料仓50能够装载更多的漂浮物,能够充分的利用和使用料仓空间,最大化的承载漂浮物的数量。附图中虽然未画出其第一液压油缸54有两个,但本例中,第一液压油缸54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卸料仓50的两侧,同时两个第一液压油缸54同时顶推或收缩来控制卸料门53打开或闭合。再由,本例中在船尾的甲板上还设有第一底座6和第二底座7,卸料仓50右端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底座6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500,且卸料仓50的两侧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漂船的卸料装置,所述的清漂船其包括船体;船体推进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头部的采集装置,其包括采集仓、用于收集水面漂浮物的采收系统、位于所述采集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一输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一驱动机构;位于船体中部的收集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船体上的收料仓、设置在所述料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二输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二驱动机构;位于船尾的卸料装置,其包括转动的设置在船尾的卸料仓、设置在所述卸料仓内用于输送漂浮物的第三输送网带、以及驱动所述第三输送网带传递漂浮物的第三驱动机构; 所述的收集装置沿着所述船体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的采集装置一端与所述收集装置的右端衔接、另一端伸向水面的倾斜设置,所述的卸料装置与所述收集装置左端部衔接,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清漂船清漂作业时,所述的收集装置与所述卸料装置齐平设置,所述的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所述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的衔接处形成高度差,所述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距离船甲板的高度;当所述的清漂船卸料时,所述卸料装置向所述船体外倾斜设置,所述的第二输送网带的左端部与所述第三输送网带的右端部衔接处形成部分叠加,所述的第三输送网带右端部插入所述第二输送网带左端部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凤亮郭卫倪杰吴培松穆金才杨勇刘建青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