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654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重量组分0.03~0.08wt%C,0~0.85wt%Si,0~0.6wt%Mn,0~0.030wt%S,16.00~18.00wt%Cr,0~0.75wt%Ni,0~0.07wt%N,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微量杂质P的含量低于0.040wt%,该制备方法为包括热轧卷退火、酸洗、冷轧、成品退火、酸洗、平整、切边分卷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卷退火步骤温度控制在820~860℃,保温时间为10~19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能使成品断后延伸率保证在26%以上,保证冷冲压成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包括下述重量组分0.03~0.08wt%C,0~0.85wt%Si,0~0.6wt%Mn,0~0.030wt%S,16.00~18.00wt%Cr,0~0.75wt%Ni,0~0.07wt%N,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微量杂质P的含量低于0.040wt%,该制备方法为包括热轧卷退火、酸洗、冷轧、成品退火、酸洗、平整、切边分卷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卷退火步骤温度控制在820~860℃,保温时间为10~19小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能使成品断后延伸率保证在26%以上,保证冷冲压成形性能。【专利说明】—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材料
,涉及一种成形性和抗起皱性优良的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430不锈钢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的通用钢种,导热性能比奥氏体好,热膨胀系数比430不锈钢钢管奥氏体小,耐热疲劳,添加稳定化元素钛,焊缝部位机械性能好。430不锈钢用于建筑装饰用、燃油烧嘴部件、家庭用器具、家电部件。其中,430不锈钢与304等奥氏体不锈钢及普碳钢相比延伸率较低,因此成形性能相对较差;同时由于连铸时产生的柱状晶导致后续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组织集群现象,使430不锈钢存在冷轧加工时易起皱的缺陷,加工后抛光性能也相对较差。而冷冲压加工对不锈钢材料的成形性及成形后的可抛光性要求都较高,普通430不锈钢很难满足高要求的冷冲压加工要求,因此,为了使430不锈钢能满足高要求的冷冲压加工要求,进一步提高其抗起皱性及延伸率是极其重要的。另外,传统的430不锈钢的制造方法热轧卷罩式退火保温时间较短,一般为3~12小时,碳化物不能得到充分的分解;冷轧压下率较低,一般在40%~60%之间,材料在退火工序的恢复再结晶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动力,结晶组织不够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抗起皱性及延伸率大幅度提高且能满足冷冲压成形及抛光加工要求的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造上述430不锈钢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组分:0.03~0.08wt%C,0~0.85wt%Si,0~0.6wt%Mn,O~0.030wt%S, 16.00 ~18.00wt%Cr,0 ~0.75wt%Ni,0 ~0.07wt%N,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微量杂质P的含量低于0.040wt%。作为优选,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中C的含量为0.03~0.06wt%, Si的含量为O~0.75wt%, Mn的含量为O~0.5wt%, S的含量为O~0.015wt%, Cr的含量为16.00~18.00wt%, Ni的含量O~0.6wt%, N的含量O~0.05wt%,其中微量杂质P的含量低于 0.035wt%。本专利技术化学成分设计及限定含量范围依据如下:C:碳是强烈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约为镍的30倍。430作为铁素体不锈钢,其中的奥氏体含量过高易使组织向两相区转移,降低材料的延伸性能;奥氏体含量过低则不利于轧制加工过程中柱状晶的分解,对组织均匀性不利。因此,选择碳含量为0.·03~0.08%。S1:硅是置换型强铁素体形成元素,可显著提高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Si含量低,有助于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的屈服现象,但过低的Si含量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强度,因此,硅的含量选在O~0.75%比较适宜。Mn是置换型弱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并改善钢的热塑性,但过高的Mn含量可降低材料的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因此,Mn被定义为O~0.6%。Ni是强列形成并稳定奥氏体组织的元素,过高的镍含量同样易使组织向两相区转移,降低材料的塑性及韧性,因此,Ni定 义为O~0.75%。Cr是铁素体相的形成及稳定元素,促进不锈钢的钝化并使不锈钢保持稳定的钝态效果,从而提高不锈钢耐氧化性介质和酸性氯化物介质的性能,但过量的Cr造成不锈钢的脆性,因此,Cr被定义为16.00~18.00%。N是强烈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约为镍的30倍。作为固溶强化元素提高430不锈钢的强度,也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但N含量超过0.25%以后将降低钢的热、冷加工性及冷成形性,因此,N定义为O~0.05%。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是原料中带入的,其中有磷和硫,均是有害元素,为了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的延伸性能和提高成品成形性能,将磷含量控制在0.040%以下,硫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根据所述配比制备钢锭或板坯;(2)热轧卷罩式炉退火,温度控制在820~860°C,保温时间为10~19小时;(3)热轧卷酸洗,去除热轧及罩式炉退火产生的氧化铁皮;(4)冷轧,压下率控制在60%~85%之间;(5)冷轧卷退火,温度控制在840~900°C之间,保温时间为45s~75s之间;(6)冷轧卷酸洗,去除冷轧后退火产生的氧化铁皮;(7)平整;(8)切边分卷。其中,所述热轧卷退火步骤温度控制在820~860°C,保温时间为10~19小时;能够使基体中的碳化物弥散分布,获得均匀的结晶组织,利于冷轧大压下加工并使成品组织更加均匀,减轻成品起皱现象。进一步地,所述冷轧步骤的压下率控制在70%~80%之间,以利于降低成品表面粗糙度,增强冷轧卷退火过程的的组织恢复再结晶动力,获得充分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提高冷冲压后制品可抛光性能。进一步地,所述冷轧卷退火步骤温度控制在840~870°C之间。进一步地,为使成品断后延伸率保证在26%以上,保证冷冲压成形性能,所述成品退火步骤的保温时间为50s~60s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平整步骤的延伸率为0.5~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配方,将C、N、Mn、S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了材料的延伸性能,提高成品成形性能;又避免由于过高的C、N含量造成的夹杂物含量偏高、晶间碳化物析出而导致冷冲压成形性及耐蚀性不良;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的制备方法能使成品断后延伸率保证在26%以上,保证冷冲压成形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1、一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配比为:C:0.048%, Si:0.32%, Mn:0.38%, P:0.025%, S:0.005%, Cr:16.18%, Ni:0.21%, N:0.03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2、该430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I)根据所述配比制备钢锭或板坯;(2)热轧卷罩式炉退火,温度控制在846°C,保温时间为15小时;(3)热轧卷酸洗,去除热轧及罩式炉退火产生的氧化铁皮;(4)冷轧,压下率控制在73.3%之间;(5)冷轧卷退火,温度控制在870°C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冷冲压加工的430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组分:0.03~0.08wt%C,0~0.85wt%Si,0~0.6wt%Mn,0~0.030wt%S,16.00~18.00wt%Cr,0~0.75wt%Ni,0~0.07wt%N,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其中微量杂质P的含量低于0.040wt%。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珠仙张波张朝波袁意林丁荣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