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醇铝循环再利用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314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通过醇铝循环再利用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的方法。该通过醇铝循环再利用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的方法,通过异丙醇铝的循环使用实现连续还原甲基烯丙醛来制备甲基烯丙醇,其包括以下步骤:(1)还原反应;(2)反应体系的蒸除以及还原产物的提纯;(3)循环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多次催化反应还原转化率均保持在85%以上、选择性均保持在90%以上,反应条件温和、还原反应速率快、还原反应进行较彻底、催化剂异丙醇铝可重复利用、还原产物易于分离提纯等诸多优点。该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对工业化生产设备要求很低安全易操作而且经济适用性相比于其他还原方法有较大优势比较容易适应工业化大量生产甲基烯丙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二)
技术介绍
甲基烯丙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其自身聚合或者与其他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能够制备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活性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化工用途是与环氧乙烷聚合制备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由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制备的聚醚类减水剂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添加剂,明显地提高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是新一代高效减水剂的重要原料。当前甲基烯丙醇由于工业制备方法复杂,原料消耗量大等原因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而开发一条高效合成甲基烯丙醇的工艺路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当前工业化制备甲基烯丙醇的工艺路线多以2-甲基烯丙基氯为原料通过其在热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制备甲基烯丙醇为主(杨志杰,余巍峰,徐亚萍,张华星,骆成才,陈金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 201010040005.9)。该工艺路线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原料2-甲基烯丙基氯的价格较高、反应副产物较多、反应溶剂较多且不容易回收等。以上种种缺陷限制了该工艺方法的发展。早在1957年Ballard就发现以氧化镁与氧化锌的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可以催化乙醇还原烯丙醛生成烯丙醇,反应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但是转化率并不好(Ballard,S.A.Finch, H.D.Winkler, D.E.Adv.Catal 1957,9,754)。在 80 年代 Shimasaki 在US 4731488中报道通过利用改进型Ballard催化剂高转化率与选择性地催化还原烯丙醛(Yuuji, S.Youichi, H.S.Michio, U.T.US Patent 4731288)。氧化续多兀复合氧化物的组成为MgaXbYcOd,将气态烯丙醛、异丙醇、氮气的混合物在200-300oC下通过该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将烯丙醛还原为烯丙醇。转化率选择性均在9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文献中提到该催化剂可以长时间使用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后期Shimasaki课题组在1992年在Catalysis Letters中报道了气相中用乙醇还原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制备路线及还原方式(Ueshima, M.Yuuji, S.Catal.Lett 1992,12,405)。同样使用以氧化镁为主体的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醛的转化率最高可以到达72.5%,甲基烯丙醇的选择性为85%左右。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普及,科研工作者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通过氢气与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成反应制备不饱和醇的方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专利局的一篇文献中报道了以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铬为原料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催化氢气对不饱和醛进行加成(GBPatent 734247A)。氢气的使用量为不饱和醛的10倍以上,其中氢气对不饱和醛中碳氧双键加成的选择性非常低,反应副产物非常多。选择性差的缺陷限制了该还原方法在工业上的应用。后人将Cu-Cd催化剂体系改为Cd-Ag(Thomas, H.V.Gillette, N.J.US Patent4072727A)、Cd-Zn (Coenraad, J.D.US Patent 3686333A)或用硫元素修饰的 Cu-Al 催化体系(Hutchings, G.J.King, F.0koye, 1.P.Padley, Μ.B.Rochester, C.H.J.Catal.1994,148,453)等,催化气相中的氢气还原烯丙醛来提高烯丙醇的选择性,效果都不尽人意,选择性均在30%以下。后期科研工作者们发现在催化体系中加入Au金属后氢气与碳氧双键加成生成烯丙醇的选择性得到了明显提高(Shibata, M.Kawata, N.Masumoto, T.Kimura, H.J.Chem.Soc., Chem.Commu.1988, 3 154),转化率最高可以提高至59.2%ο直到1999年Hutchings发现纳米金在催化氢气对不饱和醒的选择性加成中有重要作用(Jillian, E.B.Graham, J.H.Chem.Commun., 1999, 2151),米用纳米Au-Si02催化体系催化该加成反应烯丙醇的选择性高达98%,反应的转化率仅有20%左右。2010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Rongchao Jin使用纳米Au25(SR) 18作为催化剂可以将不饱和醛100%选择性地转化为不饱和醇,但是反应的转化率仅能保持在40%左右(Zhu,Y.Qian,H.F.Drake, B.A.Jin, R.C.Angew.Chem.2010, 122, 1317)。Meerwein-Ponndorf-Verley (MPV)还原反应是将不饱和醒转化为不饱和醇的重要反应之一(Luche,J.L.J.Am.Chem.Soc.1978, 100, 2226),不饱和醛在该反应中仅有碳氧双键能被还原而不会影响碳碳双键,是制备甲基烯丙醇等不饱和醇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经典的MPV还原反应对催化剂异丙醇铝的需求量非常大、反应结束后需要加入过量酸破坏异丙醇铝,这些反应特点限制了通过MPV还原反应制备不饱和醇在工业上的应用。罗鸽等人报道过催化剂可以回收的MPV还原反应的方法,但是其所报道的方法重现性极差、原料除水方案存在明显漏洞,特别是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在0.005MPa的条件下蒸除反应物质,对生产装备的需求太高(罗鸽,张春雷,许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1069858A)。田中成佳等人报道的一种制备不饱和醇的方法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质子酸可以有效地减少MPV还原反应对异丙醇铝的依赖性,异丙醇铝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到不饱和醛摩尔量的2-5%(田中成佳,小刀慎司,越野准次,山本顺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 1190386A)。通过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催化剂的使用量,使该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是一种改进型MPV还原反应,通过催化剂异丙醇铝的循环使用实现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其对工业化生产设备要求很低,安全易操作而且经济适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其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异丙醇铝的循环使用实现连续还原甲基烯丙醛来制备甲基烯丙醇,其包括以下步骤: (1)还原反应:先将脱水后的甲基烯丙醛、异丙醇、高沸点溶剂混合,然后加入混合液3-5%摩尔量的异丙醇铝,混合液0.5-1%摩尔量的三氯乙酸,将反应体系置于65-75°C下反应; (2)反应体系的蒸除以及还原产物的提纯:将反应体系进行常压蒸馏,蒸除混合溶液中120°C以下的馏分并收集112-115°C的甲基烯丙醇馏分; (3)循环反应:在步骤(2)蒸馏剩余的溶液内加入甲基烯丙醛、异丙醇后,重复步骤(O- (3),制备甲基烯丙醇。相应反应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醇铝循环再利用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异丙醇铝的循环使用实现连续还原甲基烯丙醛来制备甲基烯丙醇,其包括以下步骤:还原反应:先将脱水后的甲基烯丙醛、异丙醇、高沸点溶剂混合,然后加入混合液3?5%摩尔量的异丙醇铝,混合液0.5?1%摩尔量的三氯乙酸,将反应体系置于65?75℃下反应;反应体系的蒸除以及还原产物的提纯:将反应体系进行常压蒸馏,蒸除混合溶液中120℃以下的馏分并收集112?115℃的甲基烯丙醇馏分;循环反应:在步骤(2)蒸馏剩余的溶液内加入甲基烯丙醛、异丙醇后,重复步骤(1)?(3),制备甲基烯丙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醇铝循环再利用连续催化还原甲基烯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异丙醇铝的循环使用实现连续还原甲基烯丙醛来制备甲基烯丙醇,其包括以下步骤: 还原反应:先将脱水后的甲基烯丙醛、异丙醇、高沸点溶剂混合,然后加入混合液3-5%摩尔量的异丙醇铝,混合液0.5-1%摩尔量的三氯乙酸,将反应体系置于65-75°C下反应; 反应体系的蒸除以及还原产物的提纯:将反应体系进行常压蒸馏,蒸除混合溶液中120°C以下的馏分并收集112-115°C的甲基烯丙醇馏分; 循环反应:在步骤(2)蒸馏剩余的溶液内加入甲基烯丙醛、异丙醇后,重复步骤(O- (3),制备甲基烯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建张建涛李凡辉张庆明戚稳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易达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