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03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钓竿,所述钓竿可以抑制钓竿用竿体结合部位处的塑性变形和裂纹等,并可在鱼咬住钓钩时产生平滑的弯曲,柔和地承受对鱼的提拉。以与主片(3)所构成的内、外侧层重叠的状态配置多张加强片(5),并且,将加强片(5)中的至少一张配置在内、外侧层的中间,上述加强片由两片预浸渍材料重叠构成,这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具有被沿着与竿轴线成规定倾斜角(θ)的方向拉齐而配置的强化纤维(c)群的预浸渍材料,以及具有被拉齐配置为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c)群相对于上述竿轴线成对称状态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竿,所述钓竿的结构为,通过使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外周面与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内周面在相互压接的状态下相互嵌合,将竿稍侧竿体保持在伸长状态。
技术介绍
钓竿用竿体是这样形成的将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拉齐,然后使该拉齐的强化纤维浸渍于环氧树脂等树脂而形成预浸渍片材,将所形成的预浸渍片材缠绕在具有规定的圆锥形状的竿芯上,最后将缠绕了预浸渍片材的筒状的竿芯进行烧制,从而形成钓竿。这样,虽然形成有结合部,其通过使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压接在竿尾侧竿体的竿稍侧端部内而具有防止竿稍侧竿体脱离竿尾侧竿体的功能,但是,由于在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等处发生载荷集中,所以,对此部分采用了通过缠绕将预浸渍材料剪断成比竿体的全长短的加强片(pattern)以提高强度的结构。此加强片一般是这样设置的将强化纤维向竿的轴线方向拉齐,或者将强化纤维向与竿的轴线方向相正交的圆周方向拉齐,然后使树脂浸渍已拉齐的强化纤维形成预浸渍材料,由这样的预浸渍材料构成加强片。但是,即使是设有这样的加强片的结合部,也缺乏钓鱼时的自由操作性。这是因为,在进行钓鱼操作的状态下,作用在结合部上的载荷并非单纯地向下方作用,而是还有作用于倾斜方向上的力,所以,在此结合部处会产生变形,因而竿的刚性下降,承受对鱼的提拉并积存力量的功能以及提竿之际的竿的硬挺度等下降。另一方面,有些现有产品中所使用的加强片,是将强化纤维被拉齐为相对于竿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状态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剪裁得到的(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236782号(第0014段、第0017段,以及图1、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的加强片被设置在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的外周面上,或者被设置在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的内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加强片位于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的外周面与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的内周面相互接触的部分上,所以,此加强片可对作用于接触部分上的接触压力发挥抵抗力。但是,作用于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和剪力,也会对结合部位处的中间层产生影响,所述中间层位于外周面一侧的外侧层和内周面一侧的内侧层之间。因此,在该中间层中,由于仅由将强化纤维沿竿的轴线方向或圆周方向拉齐所得到的预浸渍材料形成,所以,存在着对于作用于相对于竿的轴线倾斜的方向的剪力无法充分抵抗,因而强度不够充分的问题。即,如果从相对于强化纤维的铺设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作用剪力等,那么,强化纤维就不能充分地抵抗剪力,所以,在树脂的内部就会产生结晶滑动等,导致树脂层间的分离、以及树脂与强化纤维间的分离等现象,从而在结合部位处产生变形。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即,在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等结合部分处产生塑性变形、发生强化纤维的分离、以及构成竿体的内侧层和外侧层等各层之间发生错位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钓竿,即,所述钓竿用竿体可以抑制结合部分处的塑性变形以及强化纤维的分离等,同时,又可以在鱼咬住钓钩时产生平滑的弯曲,并可柔和地承受对鱼的提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钓竿,其中,在上述竿尾端部和上述竿稍端部之中,至少在其中之一的上述竿尾端部上,配置多张加强片,所述多张加强片被与内、外侧层重叠配置,所述内、外侧层由主片构成,所述主片具有与构成上述竿稍侧竿体的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并且,至少将上述加强片中的一张,配置在上述内、外侧层的中间,上述加强片在竿轴线方向的长度被剪断得比上述主片较短,并且,上述加强片由两片预浸渍材料重叠构成,这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具有被沿着与竿轴线成规定倾斜角的方向拉齐而配置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以及具有被拉齐配置为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相对于上述竿轴线成对称状态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其作用效果如下。也就是说,通过在中间配置由预浸渍材料重叠而成的加强片,并且将至少其一配置在内侧层和外侧层之间,强化纤维群可对作用于内侧层和外侧层之间的剪力发挥抵抗力,其中,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被配置为相对于竿轴线倾斜的状态,并且相对于竿轴线对称。因此,可以缓和作用在树脂层上的剪力,从而阻止树脂与强化纤维之间的分离等。而且,由于设有多张加强片,所以,加强片的作用在内、外层间的多个层次上均可发挥,从而可抑制各层次中因剪力而引起的变形。由于位于中间层的多张加强片,可分担作用在上述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外周面与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内周面相互压接的结合部位处的剪力,所以,通过这些加强片共同地发挥抵抗力,可以阻止较大的塑性变形等的传播,并可阻止外侧层与内侧层之间的树脂之间发生分离。其效果为,不仅可以抑制结合部位处的塑性变形和强化纤维的分离等,也达到了提供一种硬挺的竿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结构在于上述内侧层由第一主片与第二主片重叠构成,所述第一主片是将预浸渍材料剪断成与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而形成的,其中,所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被沿竿的圆周方向拉齐;所述第二主片是将预浸渍材料剪断成与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以及比上述第一主片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大的宽度而形成的,其中,所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被沿竿的轴线方向拉齐;在比上述第一主片更靠内的内侧,配置缠口用加强片,上述缠口用加强片由两片预浸渍材料重叠构成,这两种预浸渍材料分别是具有被沿着与竿轴线成第四倾斜角的方向拉齐而配置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以及具有被拉齐配置为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相对于上述竿轴线成对称状态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在上述第二主片的外侧且在上述外侧层的内侧,配置上述多张加强片中的第一加强片,上述第一加强片由两片预浸渍材料重叠构成,这两种预浸渍材料分别是具有被沿着与竿轴线成第一倾斜角的方向拉齐而配置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以及具有被拉齐配置为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相对于上述竿轴线成对称状态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其作用效果如下技术方案2不仅可以实现技术方案1的作用效果,而且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即,在与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直接接触的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的内周面上设有缠口用加强片。由于采用这种结构,所以缠口用加强片上被配置为倾斜姿势的强化纤维,可对由上述竿尾端部受到的剪力发挥抵抗力的作用。由此,可以阻止竿稍端部的塑性变形和裂缝的发生等。另外,由于主片的结构是使第一主片位于内侧、使第二主片位于外侧而相互重叠的,所以,在此主片中,对于使竿体变形为椭圆形状的载荷,由内侧的第一主片的强化纤维对其发挥抵抗力;而对于作用在竿的轴线方向上的拉伸力,由外侧的第二主片的配置在竿轴线方向上的强化纤维对其发挥抵抗力,而在竿的内侧,对于作用在竿的圆周方向、以及竿的轴线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力,也都具有抵抗力。其中,所述第一主片是将预浸渍材料剪断成与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而形成的,其中,所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被沿竿的圆周方向拉齐;所述第二主片是将预浸渍材料剪断成与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以及比上述第一主片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大的宽度而形成的,其中,所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被沿竿的轴线方向拉齐。而且,由于在主片的竿稍端部与竿尾端部这两个端部上,配置有第一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由强化纤维被配置为相对于竿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状态的预浸渍材料构成,所以,在竿稍端部和竿尾端部上,形成两片主片和该第一加强片相重叠的状态。因此,在此竿稍端部和竿尾端部中,强化纤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竿,所述钓竿的结构为,通过使竿稍侧竿体的竿尾端部外周面与竿尾侧竿体的竿稍端部内周面在相互压接的状态下相嵌合,而将竿稍侧竿体保持在伸长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竿尾端部和上述竿稍端部之中,至少在其中之一的上述竿尾端部上,配置多张加强片,所述多张加强片被与内、外侧层重叠配置,所述内、外侧层由主片构成,所述主片具有与构成上述竿稍侧竿体的竿体的全长相当的长度;并且,至少将上述加强片之一,配置在上述内、外侧层的中间,上述加强片在竿轴线方向的长度被剪断得比上述主片较短,并且,上述加强片由两片预浸渍材料重叠构成,这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具有被沿着与竿轴线成规定倾斜角的方向拉齐而配置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以及具有被拉齐配置为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群相对于上述竿轴线成对称状态的强化纤维群的预浸渍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尚太郎德田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