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阳医学院专利>正文

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981441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8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中药有效组分提取领域。它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取小叶黄杨,用质量浓度为0~95%乙醇水溶液进行提取,得提取液;b、将所述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少至无醇味后,得小叶黄杨水溶液或浸膏,然后用酸水酸化,至酸化后水溶液的pH为1~6,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分;c、将所述水部分用碱碱化,至碱化后溶液的pH为8~14,然后用氯仿萃取,再将氯仿萃取液浓缩,干燥,即得小叶黄杨有效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合理的提取、富集、分离方法,得到具有对心肌氧化损伤有较强保护作用,可用于制备抗心肌氧化损伤药物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有效组分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黄杨木粉一直都是民间验方治疗“心病”的有效药物,同时黄杨属植物中的黄杨生物碱在相关研究中也表现出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黄丹丹,徐立。环维黄杨星D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 (1):241-243)。同属于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小叶黄杨(Buxussinica(Rehd.Et Wils.) Cheng),又名青明矮、千年矮、黄头艾、万年青、黄木、锦熟黄杨,主产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区,是贵州道地药材,收载于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胸痹、心痛、风湿痹痛、胸腹气胀等症的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频繁多发的当今社会,贵州安泰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心脑宁胶囊”以小叶黄杨为主要原料,在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的胸痹、头痛、眩晕以及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有报道称小叶黄杨的非生物碱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黄杨中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云南植物研究,2006,28 (4): 429-432),但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未可知,作为该属中特有的活性成分——生物碱类化合物也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取小叶黄杨,用质量浓度为O~95%乙醇水溶液进行提取,得提取液;b、将所述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少至无醇味后,得小叶黄杨水溶液或浸膏,然后用酸水酸化,至酸化后水溶液的pH为I~6,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分;C、将所述水部分用碱碱化,至碱化后溶液的pH为8~14,然后用氯仿萃取,再将氯仿萃取液浓缩,干燥,即得小叶黄杨有效组分。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提取的次数为I~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4小时,每次提取的乙醇水溶液用量是所述小叶黄杨重量的5~20倍。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酸选自乙酸、甲酸、磷酸、盐酸或硫酸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次数为I~5次,每次萃取所加乙酸乙酯的体积量为所述小叶黄杨水溶液体积量的0.5~10倍。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碱选自Na0H、K0H、Ca(0H)2、NH3.H20、Na2CO3、二乙胺或三乙胺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采用氯仿萃取的次数为I~5次,每次萃取所加氯仿的体积量为所述小叶黄杨水溶液体积量的0.5~10倍。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浓缩采用减压浓缩或常压浓缩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干燥的方法为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中的一种。一种所述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用制剂,所述小叶黄杨有效组分加入药用添加剂按照药剂学允许的制备方法制成的药用制剂。一种小叶黄杨有效组分在制备抗心肌氧化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抗心肌氧化损伤采用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来验证的。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0-95%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经酸溶碱沉和溶剂萃取法分离和富集有效组分为关键技术,并通过调整酸、碱性溶液PH值,萃取溶剂体积等参数,达到最为理想的制备目的,得到富含大量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效组分。本专利技术通过酸溶碱沉和溶剂萃取制备了小叶黄杨有效组分。该制备方法首先需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提取物,使得生物碱类成分成离子状态而溶解,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去除非生物碱的酸性杂质,水部位经碱化,生物碱类化合物呈游离状态析出,氯仿萃取,即获得主要含生物碱的有效组分。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临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有效组分的活性及制备方法的必要性, 申请人: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分别将实施例中所述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即为本专利技术的有效组分)、正丁醇萃取物、水部位以及多糖组分进行了药效学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有效组分的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活性显著。在实验中它表现出了剂量依赖性的抗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活性,能够用于治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心血管疾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有效组分制备方法,仅采用了简单的酸溶碱沉结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广泛运用的可操作性,采用本技术获得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要成分的有效组分,可用于小叶黄杨相关药理和药效研究。(2)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利用合理的提取、富集、分离方法,依据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与其他类型化合物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去除了小叶黄杨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有效地提高了药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的安全浓度测试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氯仿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的安全浓度测试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正丁醇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的安全浓度测试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水部分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的安全浓度测试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多糖组分对H9c2心肌细胞的安全浓度测试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测试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氯仿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测试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正丁醇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测试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水部分萃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测试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多糖组分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效果。实施例一:100g小叶黄杨粉碎后用10倍量质量浓度为75%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400毫升小叶黄杨水溶液。小叶黄杨水溶液用硫酸水溶液酸化,至酸化后溶液的pH值为3,用4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后水部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值为9,用450毫升氯仿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常压干燥,得氯仿萃取物,即得小叶黄杨有效组分;乙酸乙酯萃取后水部位继续用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分别将正丁醇萃取液和水溶液浓缩至浸膏得正丁醇萃取物以及水部位萃取物;醇提后小叶黄杨药渣水煎煮2次,水提液合并减压浓缩后,加95%乙醇至含乙醇量60%,沉淀出多糖,用水溶解粗多糖,再用Sevag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后得精制的多糖组分。实施例二:100g小叶黄杨粉碎后用20倍量质量浓度为95%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小叶黄杨浸膏小叶黄杨浸膏用150mL水悬浮,水溶液用盐酸水溶液酸化,至酸化后溶液的pH值为1,用1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I次,得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位;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位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节至PH值为14,用150毫升氯仿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常压干燥,即得小叶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小叶黄杨,用质量浓度为0~95%乙醇水溶液进行提取,得提取液;b、将所述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少至无醇味后,得小叶黄杨水溶液或浸膏,然后用酸水酸化,至酸化后水溶液的pH为1~6,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分;c、将所述水部分用碱碱化,至碱化后溶液的pH为8~14,然后用氯仿萃取,再将氯仿萃取液浓缩,干燥,即得小叶黄杨有效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小叶黄杨,用质量浓度为O~95%乙醇水溶液进行提取,得提取液; b、将所述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少至无醇味后,得小叶黄杨水溶液或浸膏,然后用酸水酸化,至酸化后水溶液的pH为I~6,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分; C、将所述水部分用碱碱化,至碱化后溶液的pH为8~14,然后用氯仿萃取,再将氯仿萃取液浓缩,干燥,即得小叶黄杨有效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提取的次数为I~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4小时,每次提取的乙醇水溶液用量是所述小叶黄杨重量的5~20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酸选自乙酸、甲酸、磷酸、盐酸或硫酸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叶黄杨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次数为I~5次,每次萃取所加乙酸乙酯的体积量为所述小叶黄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尚高王永林刘俊宏关焕玉张越浩钟瑞锋李勇军孙佳何迅兰燕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