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装置及应用于其中的压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125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机构以及一加热组件;其中,该压合机构内设有位于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的两侧表面的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且该加热组件靠近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该第一侧边,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入一压合通道而依序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与一第二加压动作,以得到一压合物件;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公开了一种压合方法,包含:提供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输入该物件至一压合装置中的一压合通道;以及进行一压合程序,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通过该压合通道时,依次分别经过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而依序实施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以得到一压合物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合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压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在压合过程中,先进行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且随后再进行另一加压动作,以防止压合后所形成的一压合物件卡入一压合机构中的压合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就纸张文件或卡片等等片状形式的物件的保护措施而言,直接以具有胶性物质的胶膜予以覆盖,是一种较为方便且低成本的做法。例如,可以一护贝装置来进行上述压合动作而得到一护贝物件。因此,能对覆盖有胶膜的物件以较顺利与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压合动作以及实施所述压合动作的压合装置,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研发的方向。请参阅图1,其为将一物件10以一具有胶性物质113、114的胶膜11黏附于其上的实施原理示意图。即在图1中,该胶膜11包含有一上、下薄膜层111、112,且于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的相互对应表面处分别涂覆有所述胶性物质113、114。另外,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相互形成一开口状的结构,以将该物件10放置于其中。如此一来,即可将上述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通过使用如图2A、2B所示的公知压合装置20(例如,为一护贝装置),来进行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使该胶膜11可以更为稳固地黏附于该物件10。当然,有关该胶膜11的另一常见结构,还可以是仅在所述上、下薄膜层111、112之一的表面涂覆有胶性物质,另一薄膜层的表面则未涂覆有胶性物质。然而,有关该胶膜11的具体实施方式,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且非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特征,于此不再予以赘述。再请参阅图2A、2B,其分别为公知的压合装置20的立体与侧视结构示意图。于图2中,该公知的压合装置20所包含的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例如,在所述滚轮的滚动面处均可环状包覆着一弹性硅胶层)的一轴端(图中未示出),固设于一滚轮支架21上,且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另一轴端222、232则固设于另一滚轮支架(图未示出)上。另外,为使图1所示的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能受到加热以使所述胶性物质113、114软化而黏附于该物件10,通常沿着滚轮的外型而在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顶部外侧与底部外侧处,分别环设两个加热片24、25。至于用以使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进行滚动的驱动装置、用以使这两个加热片24、25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设置于该公知压合装置20周围的壳体的各种公知组件,其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非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特征,在此不再予以赘述。应当说明的是,当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沿图2A、2B中标示的I方向送入之后,通过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的滚动即可引入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进入由所述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相互对应接触所形成的压合面,由于这两个长轴型滚轮22、23用以构成一压合机构,因此可对于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进行一压合动作。同时,这两个加热片24、25所散发的热能也会同步使该胶性物质113、114软化而黏附于该物件10。最后,再自图2A、2B中标示的O方向脱离该公知压合装置20,以形成一护贝物件。图2A、2B中所示的该公知的压合装置20的缺陷在于,覆盖有该胶膜11的该物件10受到两个加热片24、25所散发的热能影响通常会有软化弯曲的现象,然而此种结果却容易致使上述护贝物件卡入图2A、2B中位于该加热片24与该长轴型滚轮22之间的间隙槽26(或该加热片25与该长轴型滚轮23之间的间隙槽27)内,造成该长轴型滚轮22或23卡死而无法进行滚动,且所述已扭曲变形的护贝物件也不易取出,增加了使用上的风险与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护贝物件卡住压合机构的压合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护贝物件卡住压合机构的压合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通道,具有一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其用以使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入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之后能依序通过该第一与第二通道区段,且分别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二加压动作,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脱离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时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且覆盖该第一通道区段,以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物件为一片状物。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起始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而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且该第二通道区段的结束点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通道区段的结束点与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起始点相互邻接,而使该第一及第二通道区段形成一连续式的通道区段。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压合通道由一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面相互对应设置地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一侧边至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侧边之间。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或第二压合组件均被构成为,由两个长轴型滚轮穿过一环形中空弹性带内部,且这两个长轴型滚轮间隔一段距离并分别靠设于该压合通道的入口与出口处,以支撑形成出一带状式滚轮组。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压合组件分别为一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与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均为所述压合面,且相互对应设置而构成该压合通道。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是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一通道区段时,同时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以及一加热组件的加热。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加热组件至少包含一加热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入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第二加压动作指该物件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时,受到该第一及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挤压。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在该第二通道区段中还可包含通过一冷却组件来实施一冷却动作,以使通过该第二通道区段的该物件受到冷却。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该冷却片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以及包覆该长轴型滚轮的部分环形中空弹性带的外侧。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冷却组件至少包含一冷却片,所述冷却片分别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出口处的长轴型滚轮的轮轴内部。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压合装置还至少包含一限制结构,其设于包含该第一或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一压合机构处,以增加其中所述滚论与所述环形中空弹性带之间的弹性束缚力。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圆形横杆,该圆形横杆的两杆端中至少有一杆端配合一弧形限制部而连设于一滚轮支架,且该圆形横杆的杆体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该限制结构至少包含一弹性横杆,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设有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以使该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压缩设置于该弹性横杆的一侧与该压合装置的顶部或底部间,且该弹性横杆的另一侧为一半圆形抵顶部,以抵顶于该第一带状式滚轮组的顶部矩形面或该第二带状式滚轮组的底部矩形面。依据上述的专利技术构思,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弹性支撑部中的任一个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合装置,包含:一压合通道,其具有一第一通道区段与一第二通道区段,该压合通道用以使一覆盖有胶膜的物件在进入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之后能依序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区段与第二通道区段,且分别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一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以及一第 二加压动作,以使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脱离该压合通道的出口处时形成一压合物件;以及一加热组件,其设置于靠近该压合通道的入口处且覆盖该第一通道区段,以对该覆盖有胶膜的物件进行所述第一加压与加热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