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0894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其包括箱体、放置于所述箱体内最底侧的疏水层、位于所述疏水层上侧的幼沙层、位于所述幼沙层上侧的软覆盖层,软覆盖层上侧为透气腔,所述箱体对应透气腔开设透气孔,所述箱体顶部扣设顶盖,所述箱体底部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开口槽,所述疏水层穿过箱体底部侧壁连续延伸至开口槽底部,所述开口槽上侧设置温水供应管,所述开口槽相对一侧设有与箱体相连通的排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龟鳖卵的孵化提供了孵化池自然渗透而湿润、维持恒温并提供热量且自然松软透气性的孵化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卵孵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龟鳖养殖过程中,一般在养龟池一侧设置沙池供龟鳖产卵,所产龟鳖卵埋于沙池进行自然孵化。然而,目前一个养龟池所养殖的龟鳖的数量比较大,同时可能有多只母龟产卵,后产卵母龟挖开沙池过程中可能触碰而导致前面已经产下并在孵化过程中的龟鳖卵,导致前在的卵破损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在龟鳖卵产下后将其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孵化。 申请号为201120149704.7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龟鳖孵化箱,这种孵化箱结构比较复杂,通过温控电加热提供恒温水去强制湿润孵化池中的沙和蛭石,这种通过导管引入温水的模式导致沙池不同区域湿度和温度差异比较大,某些区域温度和湿度过高,某些区域温度和湿度过低,湿度过高而不透气也会反作用影响龟鳖卵的孵化,温控过程中可能漏电而对龟鳖卵造成伤害。长期从上侧加湿渗水会导致沙池中的沙和蛭石增加密实度,降低其透气性,这也会反作用影响龟鳖卵的孵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然湿润提供恒温环境并且自然松软透气的龟鳖卵孵化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其包括箱体、放置于所述箱体内最底侧的疏水层、位于所述疏水层上侧的幼沙层、位于所述幼沙层上侧的软覆盖层,软覆盖层上侧为透气腔,所述箱体对应透气腔开设透气孔,所述箱体顶部扣设顶盖,所述箱体底部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开口槽,所述疏水层穿过箱体底部侧壁连续延伸至开口槽底部,所述开口槽上侧设置温水供应管,所述开口槽相对一侧设有与箱体相连通的排水槽。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疏水层是碎石层。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疏水层包括并排放置的疏水条,所述疏水条包括木棍、树枝、竹竿中至少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疏水层是蜂窝绵。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疏水层与所述幼沙层之间设有过渡砂层。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幼沙层是沙泥混合层,所述软覆盖层是沙泥混合层或蛭石层。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软覆盖层厚度为3-5厘米。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温水供应管设有控流阀。作为本专利技术龟鳖卵孵化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温水供应管与太阳能热水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孵化装置的箱体的最底部设置疏水层,同时设置与疏水层对接的开口槽和排水槽,孵化过程中不断向开口槽提供一定温度的恒温水,恒温水从疏水层流过后从排水槽流出,过程中对幼沙层提供热和水分,通过毛细作用将水分向幼沙层上方渗透,热量也随之上升,埋在幼沙层与软覆盖层之间的龟鳖卵得到水分的滋养和热的呵护,加速龟鳖卵的孵化,提升孵化率。这种自然渗透的模式避免了水分封锁空气,保证了孵化池的透气性,龟鳖卵上侧所覆盖的软覆盖层进一步确保了透气性,使得龟鳖卵得以呼吸,确保龟鳖卵的孵化率。从而本专利技术的龟鳖卵孵化装置为龟鳖卵的孵化提供了一种孵化池自然湿润,维持恒温并且自然松软透气的孵化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其包括箱体10、放置于所述箱体10内最底侧的疏水层12、位于所述疏水层12上侧的幼沙层15、位于所述幼沙层15上侧的软覆盖层16,软覆盖层16上侧为透气腔,所述箱体10对应透气腔开设透气孔18,所述箱体10顶部扣设顶盖19,所述箱体10底部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开口槽22,所述疏水层12穿过箱体底部侧壁连续延伸至开口槽22底部,所述开口槽22上侧设置温水供应管20,所述开口槽相对一侧设有与箱体相连通的排水槽25。在孵化装置的箱体的最底部设置疏水层,同时设置与疏水层对接的开口槽22和排水槽25,孵化过程中不断向开口槽22提供一定温度的恒温水,恒温水从疏水层12流过后从排水槽25流出,过程中持续对幼沙层提供热和水分,通过毛细作用将水分向幼沙层上方渗透,热量也随之上升,埋在幼沙层15与软覆盖层16之间的龟鳖卵28得到水分的滋养和热的呵护,加速龟鳖卵的孵化,提升孵化率。这种自然渗透的模式避免了水分封锁空气,保证了孵化池的透气性,龟鳖卵28上侧所覆盖的软覆盖层16进一步确保了透气性,结合透气腔和透气孔18提供新鲜空气,使得龟鳖卵28得以呼吸,确保龟鳖卵的孵化率。从而本专利技术的龟鳖卵孵化装置为龟鳖卵的孵化提供了一种使孵化池自然湿润、维持恒温并且自然松软透气的孵化环境。更佳地,所述疏水层12是碎石层,碎石之间具有较多的缝隙可以储存水分,使得不断增补的温热的水从疏水层12流过,热量和水分都会自然向上渗透,沿幼沙层向上补充,幼沙层水分不足时才会补充,不至于强制补充,确保了孵化池的透气性。水分和热量非常自然地慢慢渗透上升,最后以水汽形式提供至龟鳖卵附近的孵化区域,模仿了地下水的模式,具有仿生效果,比较接近自然环境,营造出更加适合龟鳖卵的孵化环境。所供应的热 水源源不断提供热量,使得孵化环境自然维持适宜的恒温环境,加速孵化并保证孵化率。更佳地,所述疏水层12包括并排放置的疏水条,所述疏水条包括木棍、树枝、竹竿中至少一种,这样设置的疏水环境同样可以营造出更加接近大自然的适合龟鳖卵的孵化环境,提供热量和水分,使得孵化环境自然维持适宜的恒温环境,加速孵化并保证孵化率。更佳地,所述疏水层12是蜂窝绵。类似地,这种布置模式也可以构成疏水环境,营造出更加接近大自然的适合龟鳖卵的孵化环境,同时提供热量和水分,使得孵化环境自然维持适宜的恒温环境,加速孵化并保证孵化率。更佳地,所述疏水层12与所述幼沙层15之间设有过渡砂层,避免幼沙跌入疏水层12的缝隙而造成沙泥流失沉降。同样地也可以设置透水膜于疏水层12与幼沙层15之间,防止沙泥流失沉降的同时保证提供水分和热量,滋养孵化池,提升孵化效果。更佳地,所述幼沙层12是沙泥混合层,所述软覆盖层16是沙泥混合层或蛭石层,幼沙层12可以确保孵化池具有松软透气的环境,沙泥混合使得其更加容易吸附水分并保持松软的环境,也有利于热量的提供,软覆盖层16使用蛭石可以维持较轻的覆盖并保证较佳的透气性。更佳地,所述软覆盖层16厚度为3-5厘米,适合孵化所需的保温需求,避免龟鳖卵与外界过快进行热交换,使得孵化位置附近维持较适宜的恒温,同时此厚度可以具有一定透气性,使得龟鳖卵能够“呼吸”。 更佳地,所述温水供应管20设有控流阀,通过控流阀调节水流的速度,进一步控制水分和热量的供应,进而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温度和湿度频繁急剧变化。更佳地,所述温水供应管20与太阳能热水器相连接,避免使用电设备,从而避免与电接触,更贴近自然环境,防止漏电伤害龟鳖卵。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放置于所述箱体内最底侧的疏水层、位于所述疏水层上侧的幼沙层、位于所述幼沙层上侧的软覆盖层,软覆盖层上侧为透气腔,所述箱体对应透气腔开设透气孔,所述箱体顶部扣设顶盖,所述箱体底部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开口槽,所述疏水层穿过箱体底部侧壁连续延伸至开口槽底部,所述开口槽上侧设置温水供应管,所述开口槽相对一侧设有与箱体相连通的排水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龟鳖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放置于所述箱体内最底侧的疏水层、位于所述疏水层上侧的幼沙层、位于所述幼沙层上侧的软覆盖层,软覆盖层上侧为透气腔,所述箱体对应透气腔开设透气孔,所述箱体顶部扣设顶盖,所述箱体底部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开口槽,所述疏水层穿过箱体底部侧壁连续延伸至开口槽底部,所述开口槽上侧设置温水供应管,所述开口槽相对一侧设有与箱体相连通的排水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鳖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是碎石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龟鳖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包括并排放置的疏水条,所述疏水条包括木棍、树枝、竹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火廖
申请(专利权)人:电白县星火水生野生动物繁育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