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卵孵化器,该孵化器尤其适用于福寿螺。
技术介绍
福寿螺为淡水贝类软体动物,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迅速扩散至南方各省。福寿螺常啃食水稻等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农业灾害,并且会传染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是其营养丰富,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可以作为很多饲养动物的优质蛋白质饲料来源,因此人工养殖有很大的意义。福寿螺为胎生,雌性福寿螺常在夜间爬出水面在池壁、露出水面的植物的茎、叶等物上产卵,刚产出的卵十分柔软,数小时后逐渐硬化。自然状态下,福寿螺卵的孵化的时间较长,且容易受到蚂蚁、小龙虾等敌害生物的危害;福寿螺卵必须在空气中才能正常孵化,下雨时容易遭到水淹,影响孵化。总体而言,自然状态下福寿螺卵孵化易受敌害生物危害、孵化时间长,且其孵化温度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卵孵化温度可控、且可同时用于螺卵孵化及幼螺饲养的孵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卵孵化器,包括孵化器壳体,所述孵化器壳体上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设有温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器壳体,所述孵化器壳体上设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设有温度调节器和温度计,所述盖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器开启和关闭的调节开关;所述孵化器壳体内还设有隔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罗渡,胡隐昌,牟希东,顾党恩,徐猛,杨叶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