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8981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盒体及与盒体相适配的带孔顶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所述盒体分隔成若干个区间,所述区间内设置有多孔隔板和至少一个缺口挡板,所述多孔隔板设置于区间内部的外围,所述缺口挡板设置于区间内部的内围,所述缺口挡板构成用于放置软体动物的容置区间,所述多孔隔板、间隔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构成用于放置挥发性物质的第二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一次性实现福寿螺对多种植物和/或动物源化学物质的判断,并且不会产生气味干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大大提高福寿螺对动植物源挥发性物质的筛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物对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判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判断软体动物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
技术介绍
软体动物(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上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类引入中国,而后在国内扩散繁殖形成大规模种群。该软体动物取食水稻及其它农作物,成为危害巨大的入侵物种。目前,国际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我国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也将该软体动物列入了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该软体动物还携带有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因食用软体动物而导致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事件。该软体动物种群繁殖迅速,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目前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喷施或投加化学杀螺剂的方法防治软体动物,这给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长期使用杀螺剂也会产生软体动物的抗药性问题。为克服这些弊端,许多研究已经开始利用对该软体动物有引诱或驱避作用的植物源(或动物源)的化学物质来诱集或驱赶该软体动物,进而形成环保型的防控技术(如植物源农药、软体动物的诱集植物或动物、软体动物的驱赶植物或动物),但由于植物源(或动物源)的化学物质种类众多,在进行筛选时工作量大,且在物质筛选时,常常由于物质的单一性造成选择或趋避的假象,这些都会影响该方面研究的进展和成效。因此,仍需设计一种可同时判断软体动物对多种挥发性物质气味的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本技术能够一次性实现软体动物对多种植物和/或动物源化学物质的判断,并且不会产生气味干扰;本技术将大大提高软体动物对动植物源挥发性物质的筛选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手段: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盒体和与盒体相适配的带孔顶盖,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所述盒体分隔成若干个区间,所述区间内设置有多孔隔板和至少一个缺口挡板,所述多孔隔板设置于区间内部的外围,所述缺口挡板设置于区间内部的内围,所述缺口挡板围成用于放置软体动物的容置区间,所述多孔隔板、间隔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构成用于放置挥发性物质的第二区间。本技术在使用时,待测的挥发性物质放置于第二区间内,挥发性物质的气味可以均匀地透过多孔隔板上的小孔散发出来。气味弥漫扩散后,软体动物即可感应到气味,进而做出喜好/趋避行为选择,喜好某种气味时即向此第二区间方向爬行,而后进入“S”形曲折通道,最终到达放置挥发性物质的第二区间的前方。此时可以统计达到该区的数量或比率作为喜好程度的衡量指标。如果第二区间内放置的是驱避软体动物的挥发性物质,软体动物会向相反的其他区间躲避,通过统计得到待测挥发性物质没有软体动物到达该区的频率,可以对比筛选出挥发性物质对软体动物的趋/避性。本技术中的“S”形曲折通道的设计保证了软体动物对所喜好物质的真实性,确保软体动物的行为是由挥发性气味吸引或驱避所致,从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本技术设置与盒体相适配的带孔顶盖能与盒体形成良好的阻隔区间,不透气,从而可防止挥发性物质气味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可防止软体动物逃逸。实验时首先将各挥发性物质放置在相应的第二区间,盖上带孔顶盖。待平衡约5~15min后,将软体动物放置于容置区间内,软体动物即可根据对不同挥发性物质的气味的喜好,通过“S”形曲折通道最终到达第二区间的前方的数量和比例等,来确定软体动物对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喜好/趋避行为,进而为农业生产中诱杀软体动物和趋避软体动物的挥发性物质的筛选提供准确判断依据。优选地,所述盒体为八边盒,所述间隔板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八边盒被间隔板划分成八个区间。优选地,所述缺口挡板包括第一缺口挡板、第二缺口挡板和第三缺口挡板。优选地,所述第一缺口挡板、第二缺口挡板和第三缺口挡板之间的间隔相等,缺口相反,形成“S”形曲折通道。各缺口挡板与间隔板围成的通道构成了一个“S”形曲折通道。软体动物在感受到喜好/趋避挥发性物质后,可由盒体中央开始爬行,而后通过“S”形曲折通道,达到挥发性物质所在的第二区间。如果最终到达第二区间的软体动物数量越多,说明位于此第二区间的挥发性物质对软体动物的吸引效果越强,反之亦然。优选地,所述多孔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相同,并按照“W”型均匀等距分布。软体动物大都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具有喜好或趋避选择行为,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适用于所以具有这种类型的软体动物。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适用于腹足类软体动物。更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更适用于福寿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将软体动物同时对多个植物和/或动物源化学物质的趋避或喜好程度进行比较,一次可以完成最多8种植物和/或动物源化学物质的趋避或喜好程度的排列。(2)本技术通过设置间隔板和与盒体相适配的多孔顶盖使得位于不同区间内的多个植物和/或动物源化学物质之间不会产生气味干扰,从而能够准确地获得软体动物对待测植物和/或动物趋避或喜好的特性。(3)软体动物以群体的方式进入本技术的容置区间,可有效排除个体差异的干扰,也提高了软体动物选择行为判断的效率。本技术不仅使得软体动物能够同时对不同植物挥发性气味的喜好性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对其他动物(如天敌)的气味进行筛选。本技术将大大提高对软体动物选择/喜好的动植物源挥发性物质的筛选效率,为软体动物的环保型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判断软体动物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八边盒的俯视图;图2为八边盒的多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八边盒的带孔顶盖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四种乔木类植物的茎叶对福寿螺的吸引效率对比(以水稻为对比);图5为实施例2中的四种外来植物的茎叶对福寿螺驱避率对比(以水稻为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盒体(1)及与盒体(1)相适配的带孔顶盖(2),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板(3),所述间隔板(3)将所述盒体(1)分隔成若干个区间(4),所述区间(4)内设置有多孔隔板(5)和至少一个缺口挡板(6),所述多孔隔板(5)设置于区间(4)内部的外围,所述缺口挡板(6)设置于区间(4)内部的内围,所述缺口挡板(6)围成用于放置软体动物的容置区间(7),所述多孔隔板(5)、间隔板(3)与所述盒体(1)的内壁构成用于放置挥发性物质的第二区间(9)。

【技术特征摘要】
1.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盒体(1)及与盒体(1)相适配的带孔顶盖(2),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板(3),所述间隔板(3)将所述盒体(1)分隔成若干个区间(4),所述区间(4)内设置有多孔隔板(5)和至少一个缺口挡板(6),所述多孔隔板(5)设置于区间(4)内部的外围,所述缺口挡板(6)设置于区间(4)内部的内围,所述缺口挡板(6)围成用于放置软体动物的容置区间(7),所述多孔隔板(5)、间隔板(3)与所述盒体(1)的内壁构成用于放置挥发性物质的第二区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福寿螺对挥发性物质气味喜好/趋避选择行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为八边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判断福寿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家恩赵本良徐武兵罗明珠钟秋华李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