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景涛专利>正文

一种切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132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割机,包括基座、导轨、电机、减速机A、传动装置、切割装置,导轨设置于基座上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同步带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工作台、同步带压板,工作台通过同步带压板与同步带上的同步带接头相互压紧,切割装置包括固定板、主切割伺服电机、偏心轮、进给伺服电机、减速机B、摆动杆、锯片、支架,固定板与工作台连接并通过滑块沿导轨作往复运动,固定板正面设置有摆动支点轴承,主切割伺服电机通过支架与摆动支点轴承连接,锯片与主切割伺服电机连接,进给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B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通过摆动杆与主切割伺服电机的外壳连接。该切割机占用空间小、响应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切割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割机
本技术涉及切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割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切割机其导轨设置在底部,切割机构主要由普通电机通过V型带轮带动切割片旋转进行切割工作,由气缸作为切割进给力,切割机构整体通过齿轮在导轨上运动,通过切割机中部的U型槽作为切削液和切屑排出聚集处,在实际切割过程中,使用V带连接切割片将造成V带张紧,带面磨损等问题,影响切割效率,通过齿轮连接的方式带动切割机构运动,在电机启动和停止时将对切割机构造成冲击以及磨损,影响切割机构的使用寿命,由于导轨设置在底部,U型槽设置于切割机的中部,使得切割机构所产生的废屑以及冷却液等无法顺利排出,实际生产中清扫较为麻烦,如果切屑积蓄过多,会对主切割机构照成影响,使用气缸作为切割动作的主体,对底座应力伤害过大,使用时经常会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切割效率、排屑不便等缺陷,提供了 一种新的切割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切割机,包括基座、导轨、电机、减速机A、传动装置、切割装置,所述的导轨设置于基座上部,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同步带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工作台、同步带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割机,包括基座(11)、导轨(10)、电机(13)、减速机A(34)、传动装置、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10)设置于基座(11)上部,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3)、同步带主动轮(12)、同步带从动轮(1)、工作台(23)、同步带压板(18),所述的同步带主动轮(12)和同步带从动轮(1)分别设置于基座(11)的两侧,所述的电机(13)设置于基座(11)一侧并通过减速机A(34)带动同步带主动轮(12)旋转,所述的同步带(3)一端套于同步带主动轮(12)上,另一端套于同步带从动轮(1)上,所述的同步带(3)上设置有同步带接头(17),所述的同步带压板(18)设置于工作台(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机,包括基座(11)、导轨(10)、电机(13)、减速机A(34)、传动装置、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10)设置于基座(11)上部,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3)、同步带主动轮(12)、同步带从动轮(I)、工作台(23)、同步带压板(18),所述的同步带主动轮(12)和同步带从动轮(I)分别设置于基座(11)的两侧,所述的电机(13)设置于基座(11)一侧并通过减速机A(34)带动同步带主动轮(12)旋转,所述的同步带(3) —端套于同步带主动轮(12)上,另一端套于同步带从动轮(I)上,所述的同步带(3)上设置有同步带接头(17),所述的同步带压板(18)设置于工作台(23)上,所述的工作台(23)通过同步带压板(18)与同步带接头(17)相互压紧,所述的切割装置包括固定板(8)、主切割伺服电机(6)、偏心轮(16)、进给伺服电机(14)、减速机B (15)、摆动杆(22)、锯片(20)、支架(7),所述的固定板(8)与所述的工作台(23)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板(8)背面设置有滑块(9),正面设置有摆动支点轴承(5),所述的固定板(8)通过滑块(9)沿导轨(10)作往复运动,所述的支架(7) —端与摆动支点轴承(5)相连接,另一端与主切割伺服电机(6)相连接,所述的锯片(20)与所述的主切割伺服电机(6)相连接,所述的减速机B (15)与所述的进给伺服电机(14)相连接,所述的偏心轮(16)与所述的减速机B (15)相连接,所述的减速机B (15)设置于工作台(23)上,所述的摆动杆(22) —端与偏心轮(16)相连接,另一端与主切割伺服电机(6)的外壳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夹紧气缸(25)、气缸支架(24)、静夹紧块(28)、动夹紧块(29)、夹紧导轨(27)、关节球轴承螺杆(26)、上支撑板(31)、下支撑板(30)、支撑板支点(32),所述的气缸支架(24)、静夹紧块(28)、支撑板支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景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