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112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上模架下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凹模,凸模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大凸模,大凸模垂直连接有上卸料板,上模架的中部具有型腔,型腔内置打料板,打料板连接有打料杆的一端,打料杆的另一端与上卸料板连接,凸模固定板上另设有三个小凸模,小凸模具有模端和模头,模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部,两边凸起部底部与模头头部构成呈沉头螺钉状的冲压部,下模架上固定有凹凸模和下卸料板,凹模与凹凸模通过卸料板导柱连接,卸料板导柱外壁上设有卸料板导套,上模架中部的顶部连接有模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程序,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消除毛刺,改善粗糙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盖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
技术介绍
压盖是现代机械加工,零部件制造方面一种非常常见的器件,尤其是超越离合器对于压盖而言,压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压盖一般用于滚柱的轴向定位,传递扭矩,保证离合器的正常工作;同时,具有防尘、密封,防止液体泄露,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鉴于离合器广泛的用途,如何提升压盖的成产效率,一直是诸多生产厂家一直寻求解决的技术问题。要加工如图1、图2这类工件,中部具有一个圆形通孔,周向均布有3个沉孔,沉孔边缘还对称设置两个槽孔,之前的工艺流程为落料一压槽一锪沉孔一去沉孔毛刺一去小槽毛刺。此种工艺流程存在效率低下,工艺复杂,压盖表面粗糙等诸多问题,虽被广泛使用,但是始终为人垢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压盖制造效率低下,工艺复杂,压盖表面粗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的上模架和下模架通过模架导柱连接,所述的模架导柱靠近上模板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模架导套,所述的模架导柱与模架导套之间还设置有钢球衬套,所述的模架导柱靠近下模板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模架下面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凹模,所述的凸模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大凸模,所述的大凸模垂直连接有上卸料板,所述的上模板的中部具有一个型腔,所述的型腔内设置有与上模板轴向平行的打料板,所述的打料板垂直连接有打料杆的一端,打料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以及凸模固定板后与上卸料板连接,所述的凸模固定板上另设置有三个小凸模,所述的小凸模以大凸模为圆心周向均布在凸模固定板上,所述的小凸模具有模端和模头,所述的模头的外壁上沿着模头轴向对称设置有凸起部,两边凸起部底部与模头头部构成对压盖挤孔压槽的冲压部,所述的冲压部呈沉头螺钉状,所述的下模架上通过螺钉依次固定有凹凸模和下卸料板,所述的凹模与凹凸模之间设置有卸料板导柱,所述的凹模与凹凸模之间通过卸料板导柱连接,所述的卸料板导柱靠近凹模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卸料板导套,所述的上模架中部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模柄。模具开启后,由送料器送入条料和控制步矩,然后机床滑块带动上模架下行,卸料板压料后,由凹模、大凸模和卸料板导套一次性完成落料和冲孔动作,上模架继续下行,由小凸模完成挤孔、压槽动作,而模头的外壁上沿着模头轴向对称设置有凸起部,两边凸起部底部与模头头部构成对压盖挤孔压槽的冲压部,冲压部呈沉头螺钉状,凸起部的截面与要加工工件上槽孔一致,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这样的结构与要加工工件匹配,因此可以一次成型,模具开启后加工产生的废料都由凹凸模的凹模孔落下,上模架开始上升,条料由下卸料板卸下,加工的工件由上卸料板推出,落在前进的条料上,由模具中滑出。为了使得一次成型的效果更好,实现起来更加方便,具体的说,所述的凹凸模对应大凸模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大凸模进入的第一孔,所述的凹凸模上对应三个小凸模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单个小凸模进入的第二孔。为了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的凹凸模与下卸料板之间设置有橡皮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简化了程序,将原工艺中的落料工序、冲孔工序、压槽工序与锪沉孔工序合并为落料、冲孔、挤孔、压槽一次成型,使整个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消除毛刺,改善粗糙度,工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要加工的工件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要加工工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上小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架,2、下模架,3、模架导柱,4、模架导套,5、弹簧,6、第一垫板,7、第二垫板,8、凸模固定板,9、凹模,10、大凸模,11、上卸料板,12、型腔,13、打料板,14、打料杆,15、小凸模,16、模端,17、模头,18、凸起部,19、凹凸模,20、下卸料板,21、卸料板导柱,22、模柄,23、卸料板导套,24、钢球衬套,25、行程空腔,26、第一孔,27、第二孔,28、橡皮圈。【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3-4所示,本技术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模架I和下模架2,上模架I和下模架2通过模架导柱3连接,模架导柱3靠近上模架I 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模架导套4,模架导柱3与模架导套4之间还设置有钢球衬套24,模架导柱3靠近下模架2 —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5,上模架I下面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凸模固定板8和凹模9,凸模固定板8的中部设置有大凸模10,大凸模10垂直连接有上卸料板11,上模架I的中部具有一个型腔12,型腔12内设置有与上模架I轴向平行的打料板13,打料板13垂直连接有打料杆14的一端,打料杆1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以及凸模固定板8后与上卸料板11连接,凸模固定板8上另设置有三个小凸模15,小凸模15以大凸模10为圆心周向均布在凸模固定板8上,小凸模15具有模端16和模头17,模头17的外壁上沿着模头17轴向对称设置有凸起部18,两边凸起部18底部与模头17头部构成对压盖挤孔压槽的冲压部,冲压部呈沉头螺钉状,下模架2上通过螺钉依次固定有凹凸模19和下卸料板20,凹模9与凹凸模19之间设置有卸料板导柱21,凹模9与凹凸模19之间通过卸料板导柱21连接,卸料板导柱21靠近凹模9 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卸料板导套23,上模架I中部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模柄22,凹凸模19对应大凸模1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大凸模10进入的第一孔26,凹凸模19上对应三个小凸模1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单个小凸模15进入的第二孔27,凹凸模19与下卸料板20之间设置有橡皮圈28。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效率,进一步简化程序,对原始工艺进行了简化设计,将原工艺中的落料工序、冲孔工序、压槽工序与锪沉孔工序合并为落料、冲孔、挤孔、压槽一次成型,使整个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消除毛刺,改善粗糙度,工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首先要加工工件的结构决定大凸模10位于模具的中心,打料杆14不能直接卸料,将打料杆14的力量传给打料板13,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模具开启后,由送料器送入条料和控制步矩,然后机床滑块带动上模架I下行,上卸料板11和下卸料板20压料后,大凸模10进入第一孔26,小凸模15进入第二孔27,下卸料板20受到挤压,因为橡皮圈28,发生形变,由凹模9、大凸模10和卸料板导套23 —次性完成落料和冲孔动作,上模架I继续下行,由小凸模15完成挤孔、压槽动作,模具开启后加工产生的废料都由凹凸模19的凹模孔落下,上模架I开始上升,条料由下卸料板20卸下,加工的工件由上卸料板11推出,落在前进的条料上,由模具中滑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模架(1)和下模架(2),所述的上模架(1)和下模架(2)通过模架导柱(3)连接,所述的模架导柱(3)靠近上模架(1)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模架导套(4),所述的模架导柱(3)与模架导套(4)之间还设置有钢球衬套(24),所述的模架导柱(3)靠近下模架(2)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5),所述的上模架(1)下面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凸模固定板(8)和凹模(9),所述的凸模固定板(8)的中部设置有大凸模(10),所述的大凸模(10)垂直连接有上卸料板(11),所述的上卸料板(11)与凸模固定板(8)之间具有行程空腔(25),所述的上模架(1)的中部具有一个型腔(12),所述的型腔(12)内设置有与上模架(1)轴向平行的打料板(13),所述的打料板(13)垂直连接有打料杆(14)的一端,打料杆(1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以及凸模固定板(8)后与上卸料板(11)连接,所述的凸模固定板(8)上另设置有三个小凸模(15),所述的小凸模(15)以大凸模(10)为圆心周向均布在凸模固定板(8)上,所述的小凸模(15)具有模端(16)和模头(17),所述的模头(17)的外壁上沿着模头(17)轴向对称设置有凸起部(18),两边凸起部(18)底部与模头(17)头部构成对压盖挤孔压槽的冲压部,所述的冲压部呈沉头螺钉状,所述的下模架(2)上通过螺钉依次固定有凹凸模(19)和下卸料板(20),所述的凹模(9)与凹凸模(19)之间设置有卸料板导柱(21),所述的凹模(9)与凹凸模(19)之间通过卸料板导柱(21)连接,所述的卸料板导柱(21)靠近凹模(9)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卸料板导套(23),所述的上模架(1)中部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模柄(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超越离合器压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模架(I)和下模架(2),所述的上模架(I)和下模架(2)通过模架导柱(3)连接,所述的模架导柱(3)靠近上模架(I) 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模架导套(4),所述的模架导柱(3)与模架导套(4)之间还设置有钢球衬套(24),所述的模架导柱(3)靠近下模架(2)—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弹簧(5),所述的上模架(I)下面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凸模固定板(8)和凹模(9),所述的凸模固定板(8)的中部设置有大凸模(10),所述的大凸模(10)垂直连接有上卸料板(11),所述的上卸料板(11)与凸模固定板(8 )之间具有行程空腔(25 ),所述的上模架(I)的中部具有一个型腔(12),所述的型腔(12)内设置有与上模架(I)轴向平行的打料板(13 ),所述的打料板(13)垂直连接有打料杆(14 )的一端,打料杆(14 )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以及凸模固定板(8)后与上卸料板(11)连接,所述的凸模固定板(8)上另设置有三个小凸模(15),所述的小凸模(15)以大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溪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