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标签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477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1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标签腕带,包括腕带本体,所述的腕带本体上还固定连接有RFID电子信息模块,所述RFID电子信息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源管理模块、电池、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源标签腕带与阅读器之间的有效距离远,便于医院对病人的管理,更好的发挥医疗用标示腕带对病人的标示作用;同时部分电能可由太阳能提供,有利于节约电池电能消耗,延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标签腕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的标示腕带,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源标签腕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震、泥石流、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生产事故频发,在这些应急医疗急救过程中,尤其是在伤员较多的情况下,由于伤员较多,且情况紧急,为了方便对病人的收治情况进行统计和病人病情程度的标示,近年来开发出了医疗用标示腕带,以便于方便统计譬如病人的伤情程度、病人被收治在哪个医院等。现有医疗用标示腕带中均内置无源电子标签,在对标签内信息进行读取和写入时,标签读写设备(阅读器)须贴近医疗用标示腕带,不利于医疗用标示腕带的读写效率和不便于一定范围内多个医疗用标示腕带同时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医疗用标示腕对标签内信息进行读取和写入时,标签读写设备(阅读器)须贴近医疗用标示腕带,不利于医疗用标示腕带的读写效率和不便于一定范围内多个医疗用标示腕带同时管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源标签腕带。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技术问题:有源标签腕带,包括腕带本体,所述的腕带本体上还固定连接有RFID电子信息模块,所述RFID电子信息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电源管理模块、电池、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源输入端相连。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用于向RFID电子信息模块和内存提供电能,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控制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能输入方式,即可选择由电池提供电能和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这样,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能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有利于节约电池电能消耗。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反向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端、反向器、太阳能电池板成串联关系,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相连,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源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上。本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具体的,当太阳能电池板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的反向器基极上为高电位,集电极输出低电位,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端接收信号后使得电池与内存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的通电导线处于断路,内存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的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当太阳能电池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电源管理芯片使能端接收到的反向器信号使得电池与内存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的通电导线处于通路,内存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的电能由电池提供,这样,在本专利技术在有足够光照的情况下,电能由太阳能提供,有利于节约本专利技术中封装的电池中的电量。所述腕带本体呈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带状,且一个自由端上设置有具有蘑菇形勾带的勾面,另一个自由端上设置有具有针织型绒带的绒面。此结构形式,可使得本专利技术根据患者佩戴部位的尺寸线性调整由带状腕带本体形成的箍状体的大小,有利于患者佩戴本专利技术的舒适性,同时,勾面和绒面结构形式的设置,使得腕带本体两个自由端连接扣合强力,撕揭强力大,因为绒面容易损坏,顾使得本专利技术仅能一次性正常使用,有利于防止腕带对病人情况标示错误。所述腕带本体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腕带本体呈可撕连接的病情程度标识牌,所述病情程度标识牌的数量为4个。四个颜色可分别表示伤病人员伤病程度为轻度、重度、极重度和病人死亡四种状况,将伤病情况划分成四个等级,便于医护人员使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病人基本的病情情况;可撕设置使得每个腕带都能满足不同的病人,即判断出病人的伤病情况后留下反映病人伤病严重性特定颜色的病情程度标识牌,撕去其余三个。所述腕带本体的材质为氟橡胶,RFID电子信息模块内嵌在腕带本体内。氟橡胶柔软,此设置有利于本专利技术佩戴的舒适性,将RFID电子信息模块内嵌在腕带本体内,有利于避免病人接触液体时液体对RFID电子信息模块造成损害。所述腕带本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层荧光层。设置的荧光层旨在让腕带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便于医务人员或家属在黑暗中识别病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在运用时,采用有源RFID电子信息模块使得医疗用标示腕带的信息读、写便捷:本专利技术与阅读器的距离为几十米时任然能够完成信息的写入和读出,便于医院对病人的管理,更好的发挥医疗用标示腕带对病人的标示作用。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上的RFID电子标签芯片和内存的电能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有利于节约电池电能消耗,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RFID电子信息模块,101、太阳能电池板,102、电源管理模块,103、电池,104、RFID电子标签芯片,105、内存,2、腕带本体,3、勾面,4、绒面,5、病情程度标识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有源标签腕带,包括腕带本体2,所述的腕带本体2上还固定连接有RFID电子信息模块1,所述RFID电子信息模块I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1、电源管理模块102、电池103、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1和电池10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源输入端相连。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101和电池103用于向RFID电子信息模块I和内存105提供电能,电源管理模块102用于控制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能输入方式,即可选择由电池103提供电能和太阳能电池板101提供电能,这样,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能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有利于节约电池电能消耗。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反向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型号为:CAT32,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端、反向器、太阳能电池板101成串联关系,所述电池103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相连,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源输入端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上。具体的,当太阳能电池板101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的反向器基极上为高电位,集电极输出低电位,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端接收信号后使得电池103与内存105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的通电导线处于断路,内存105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的电能由太阳能电池板101提供;当太阳能电池板10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电源管理芯片使能端接收到的反向器信号使得电池103与内存105和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的通电导线处于通路,内存105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的电能由电池103提供,这样,在本专利技术在有足够光照的情况下,电能由太阳能提供,有利于节约本专利技术中封装的电池103中的电量,延长本专利技术的正常使用寿命。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述腕带本体2呈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带状,且一个自由端上设置有具有蘑菇形勾带的勾面3,另一个自由端上设置有具有针织型绒带的绒面4。所述腕带本体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腕带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源标签腕带,包括腕带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带本体(2)上还固定连接有RFID电子信息模块(1),所述RFID电子信息模块(1)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1)、电源管理模块(102)、电池(103)、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1)和电池(10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源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源标签腕带,包括腕带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带本体(2)上还固定连接有RFID电子信息模块(I ),所述RFID电子信息模块(I)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1 )、电源管理模块(102)、电池(103)、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1)和电池(10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10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RFID电子标签芯片(104)和内存(105)的电源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标签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反向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端、反向器、太阳能电池板(101)成串联关系,所述电池(103)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相连,RFID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北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