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9320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1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于被作所欲调节温度的标的与自然温能母体之间,设有具中间储温体的通过自然温能均温的方法与装置,具有通过中间储温体以提升所引用自然温能母体温能热容量、热传交换速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4月17日,申请号为200910130457.3,专利技术名称为“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针对目前利用自然界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等具安定温度的自然温能母体作空调应用的系统或装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两端分别设有流体导管的均温装置之间,创新设置中间储温体,中间储温体具良好的热传导系数及较高的单位热容量比值,两者或其中之一优于其外围具安定温度的自然温能母体,中间储温体含由固态、或胶状、或液态、或气态物体所构成,通过其较佳热传导系数以及较高的单位热容量比值,吸收其周围具安定温度的自然温能母体的温能,由于其较高单位热容量比值的特性可储存较多的温能以及较佳热传导系数,有利于短时间经均温装置对通过均温装置的气体释出较大温能。
技术介绍
传统室温调节系统如冷气机等,为以动力驱动冷媒压缩机构成主动降温装置,而暖气则以电能或物质燃烧以获取热量,故空间的温度调节,长久以来不仅耗费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污染及废热与废弃物,针对上述缺失,目前利用浅层地表温能作为空调应用日益增多,但浅层地表的热传导系数较低,温能传输慢而且单位热容量比值较低,不利于短时间释出较大温能,使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流体搅动泵泵动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方法,应用在现有由自然温能母体(100)直接设置均温装置(101)、或主动均温装置(201)的系统中,当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时,通过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流体搅动泵(214),以泵动自然温能母体(100)流经均温装置(101)、或流经主动均温装置(201)的气态或液态物流,以增进自然温能母体(100)对均温装置(101)、或对主动均温装置(201)的温能传输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态物质添加装置,该气态物质添加装置供由第一流体导管(102)送入有益人体、动物、植物的气态物体,或送入由气流带动的微粉粒的物体或雾状液体,或送入对物品维护有利的气态物体或微粉粒物体或雾状液体,或送入可嗅察气味的气态物体或微粉粒物体或雾状液体,所述气态物质添加装置应用于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或一般养殖温室或储物仓库室内空间的供气系统。该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通过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之间设置中间储温体,而均温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导管及第二流体导管,以供传输气流,而通过均温装置对所通过的气流作调温,并将气流传输至被作温度调节的空间,而使被作温度调节的空间获得接近自然温能母体的温能为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由气流传输管道与自然温能母体间的均温作用,对通过气流作均温调节的应用例;图2为现有技术在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建筑物间的气流传输管道串设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的均温装置的应用例;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中间储温体的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实施例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单独一个均温装置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串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6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并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至少三个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串并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中间储温体与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串联联结的分散设置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中间储温体与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并联联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3实施例中由至少三个中间储温体与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串并联联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具中间储温体的温能间接经蓄温传输体对被作温度调节空间作闭路式的温度调节系统实施例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单独一个主动均温装置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实施例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主动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串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主动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并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三个主动均温装置其流体导管呈串并联设置于一个中间储温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中间储温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串联联结的分散设置实施例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两个中间储温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并联联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1实施例中由至少三个中间储温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共构体,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而其流体导管作串并联联结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9为图11系统加设辅助调节装置的系统实施例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0所示为由固态或胶状物质构成的中间储温体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1所示为由可密闭壳体内置入液态或气态或胶状或固态物质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2为图21设有流体流入管道及流体流出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3所示为由开放槽内置入液态或胶状物质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4为图23设有流体流入管道及流体流出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图23设有流体流入沟渠及流体流出沟渠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3同时设有流体流入管道及流体流入沟渠,及设有流体流出管道及流体流出沟渠的结构示意图;图27所示为由多颗粒状或多块状固体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8所示为由网状结构所包覆的多颗粒状或多块状固体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9为由呈多孔状结构所包覆的多颗粒状或多块状固体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0为由呈栅状结构所包覆的多颗粒状或多块状固体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1为在供设置均温装置101的中间储温体1000与自然温能母体100之间,呈平面指向或立体指向或垂直指向,设置辐射状辅助导热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由呈空心结构而内含导热填充物或热管结构构成,供设置于供均温装置101的中间储温体1000与自然温能母体100间的由呈空心结构,而内含导热填充物或热管结构构成的辐射状辅助导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3所示为由固态或胶状物质构成的中间储温体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4所示为由可密闭壳体内置入液态或气态或胶状或固态物质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5为图34设有流体流入管道及流体流出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6所示为由开放槽内置入液态或胶状物质构成中间储温体而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与主动均温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7为图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流体搅动泵泵动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方法,应用在现有由自然温能母体(100)直接设置均温装置(101)、或主动均温装置(201)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当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时,通过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流体搅动泵(214),以泵动自然温能母体(100)流经均温装置(101)、或流经主动均温装置(201)的气态或液态物流,以增进自然温能母体(100)对均温装置(101)、或对主动均温装置(201)的温能传输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流体搅动泵泵动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方法,应用在现有由自然温能母体(100)直接设置均温装置(101)、或主动均温装置(201)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当由气态或液态物体所构成自然温能母体(100)时,通过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100)的流体搅动泵(214),以泵动自然温能母体(100)流经均温装置(101)、或流经主动均温装置(201)的气态或液态物流,以增进自然温能母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