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577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9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所述的盐碱地治理结构包括垂直层状结构和水平排盐结构,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包括下层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中层的土工布层以及上层的原土改良层,所述水平排盐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改良土壤与原土改良层之间的排盐隔盐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盐碱地治理结构是一种水平、垂直方向充分隔盐排盐结构,该结构集排盐、隔盐、防止二次盐碱化、利于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且施工简易。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改善了原土酸碱度和盐碱地的结构;另一方面还具有降低周边未改良土壤区盐碱含量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的治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
技术介绍
盐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此种土壤环境,会对植物生长直接形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我国现有盐碱土壤面积大,盐碱含量高,多数位于滨海地区或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排盐、隔盐是盐碱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现有的盐碱地治理方案中,往往都采用的是单纯的平面排盐方法;这种单纯的平面排盐方法很容易导致周边盐碱向已改良后的土壤迁移,并由此导致二次盐碱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盐碱向土壤上层迁移并防止周边未改良土壤中盐碱向改良后土壤迁移的盐碱地治理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所述的盐碱地治理结构包括垂直层状结构和水平排盐结构,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包括下层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中层的土工布层以及上层的原土改良层,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的底部设有排盐暗管,所述水平排盐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改良土壤与原土改良层之间的排盐隔盐层,所述排盐隔盐层包括位于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外围的石笼网及填充在石笼网内的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所述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与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相连并至少在局部形成L排盐、隔盐结构。优选地,所述石笼网为高度15~40cm、宽度15~40cm、长度30~70cm的笼状结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铺设单层石笼网,在垂直方向上铺设至少2~3层石笼网。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或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中,沸石:碎石的体积比为0.5~1:1~3。优选地,所述原土改良层为体积比0.5~2:1~3:10~20的糠醛渣、草炭土和原土壤。优选地,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的高度为20~35cm。优选地,所述排盐暗管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2m。优选地,所述排盐暗管的直径为60~11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盐隔盐层与所述原土改良层之间还铺设有土工布。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盐碱地治理结构是一种水平方向结合垂直方向的综合隔盐排盐结构,该结构集排盐、隔盐、防止二次盐碱化、利于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且施工简易。同时,本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碎石沸石混合层排盐、吸盐,并通过糠醛渣、草炭土改善原土酸碱度,利用综合土壤改善盐碱地的结构;另一方面还具有降低周边未改良土壤区盐碱含量的功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盐碱地治理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盐暗管;2~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3~土工布层;4~原土改良层;5~排盐隔盐层;6~未改良土壤;7~石笼网;8~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A~改良区域;B~未改良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垂直层状结构和水平排盐结构,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包括下层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中层的土工布层3以及上层的原土改良层4,其中,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的高度为20~35cm,原土改良层4为体积比0.5~2:1~3:10~20的糠醛渣、草炭土和原土壤;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的底部设有排盐暗管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2m,直径为60~110mm;所述水平排盐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改良土壤6与原土改良层4之间的排盐隔盐层5,所述排盐隔盐层5包括位于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外围的石笼网7及填充在石笼网7内的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所述石笼网7为高度15~40cm、宽度15~40cm、长度30~70cm的笼状结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铺设单层石笼网7,在垂直方向上铺设至少2~3层石笼网7;所述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与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相连并至少在局部形成L排盐、隔盐结构,并且其中沸石:碎石的体积比为0.5~1:1~3。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a、在滨海原生盐碱土的地下构建暗管排盐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在改良区域A中,排盐暗管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m,暗管1的直径为60mm,并且与市政管道相通;b、在所述排盐暗管1的上方铺设30cm高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中,沸石:碎石的体积比为1:2,通过设置的第一沸石碎石层2和暗管排盐系统的排盐暗管1,防止盐碱向土壤层迁移,并且将土壤中盐碱经淋洗后排走;铺设完成后,在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的表层再铺土工布层3;c、将糠醛渣、草炭土与原土按照体积比0.5:1:10混合均匀,这种混合土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性状,增加有机质;之后回填并踩实,形成原土改良层4;d、在排盐隔盐层5设置3层高度300mm,宽度300mm,长度500mm石笼网7,所述石笼网7内填充沸石碎石混填料,沸石:碎石的体积比为1:2,改良区域A通过石笼网7和石笼网7内的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与未改良区域B进一步进行隔离,并且吸附未改良区域B里的未改良土壤6侧向盐碱,通过石笼网7经排盐管1排入市政管道内;该设置可以通过土壤表层降水进行淋洗,既吸附下层盐碱,防止盐碱向土壤迁移,又可以通过降雨将本层所吸附盐碱通过下方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中的空隙结构排走。同时,该结构可通过降雨淋洗,来降低未改良土壤6上层土壤的盐碱。e、在治理后的土壤上栽植绿化植物(图中未示出),以进一步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最后,本专利技术还能通过糠醛渣、草炭土与土壤相混合的原土改良层4,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性状,增加有机质,最终改良土壤。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层状结构和水平排盐结构,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包括下层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中层的土工布层(3)以及上层的原土改良层(4),所述沸石碎石混合层(2)的底部设有排盐暗管(1),所述水平排盐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改良土壤(6)与原土改良层(4)之间的排盐隔盐层(5),所述排盐隔盐层(5)包括位于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外围的石笼网(7)及填充在石笼网(7)内的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所述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与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相连并至少在局部形成L排盐、隔盐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层状结构和水平排盐结构,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包括下层的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中层的土工布层(3)以及上层的原土改良层(4),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的底部设有排盐暗管(1),所述水平排盐结构包括设置在未改良土壤(6)与原土改良层(4)之间的排盐隔盐层(5),所述排盐隔盐层(5)包括位于所述垂直层状结构外围的石笼网(7)及填充在石笼网(7)内的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所述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与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相连并至少在局部形成L排盐、隔盐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沸石碎石混合层(2)或第二沸石碎石混合层(8)中,沸石:碎石的体积比为0.5~1:1~3;所述原土改良层(4)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波马亚云杨丽晶王婉清翟鹏辉樊蓓莉谭德远郭宏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