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8233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用于为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进行非直接接触充电,包括植入式医疗器械、体内线圈和体外线圈,植入式医疗器械位于人体内,体内线圈设置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上,体外线圈位于人体外,体外线圈与电源相连接。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设置了体外线圈和体内线圈,使用时体外线圈通过通电和断电产生电磁场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使体内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即可为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充电,实现了不经过手术即可为电池充电,避免了患者再次进行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充电装置,用于为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进行非直接接触充电。
技术介绍
用电池作动力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如起博器等),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7年。电池耗尽电能时,需要再次手术更换电池。这会增加手术的次数,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不经过手术即可为电池充电,避免了患者再次进行手术的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包括植入式医疗器械、体内线圈和体外线圈,植入式医疗器械位于人体内,体内线圈设置在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上,体外线圈位于人体外,体外线圈与电源相连接。工作原理为:体外线圈通过通电和断电产生电磁场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使体内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为植入式医疗器械(如起搏器等)的电池充电。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设置了体外线圈和体内线圈,使用时体外线圈通过通电和断电产生电磁场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使体内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即可为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池充电,实现了不经过手术即可为电池充电,避免了患者再次进行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植入式医疗器械;2、体内线圈;3、体外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植入式医疗器械I位于人体内,体内线圈2设置在植入式医疗器械I的电池上,体外线圈3位于人体外,体外线圈3与电源相连接。工作原理为:体外线圈3通过通电和断电产生电磁场变化,电磁场的变化使体内线圈2产生感应电流,为植入式医疗器械I的电池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式医疗器械(1)、体内线圈(2)和体外线圈(3),植入式医疗器械(1)位于人体内,体内线圈(2)设置在植入式医疗器械(1)的电池上,体外线圈(3)位于人体外,体外线圈(3)与电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式医疗器械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式医疗器械(I)、体内线圈(2)和体外线圈(3),植入式医疗器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伟宋立涛巩家富巩杰郑慧刘洪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