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812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包括:砌体梁模块,由第一砌体梁模块(2)、砌体梁主体(1)和第二砌体梁模块(3)构成;直接顶模块,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的第一直接顶模块(4)以及至少4个第二直接顶模块(5);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第一伪顶模块(6)和煤层模块(7);用于支撑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挡板(8),其高度低于所述煤层模块(7);气囊(9),置于所述挡板(8)、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和煤层模块(7)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系统模型能动态演示煤层开采及顶板结构变化,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还可以循环演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开采可视化矿压显现综合仿真模型,尤其适合煤矿开采中煤层顶板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教学演示。
技术介绍
煤炭行业教学、生产和科研活动中,矿压显现活动是研究的核心,而煤层顶板结构变化又是所有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使井下复杂又看不见的顶板结构变化让所有人了解,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制作顶板的结构静态示意图和结构静态模型。但是此类方法无法阐明矿压显现的过程;极少的电气自动化模型不仅很难重现顶板具体变化过程,同时造价昂贵,易于损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阐明矿压显现和顶板结构变化模型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循环演示的阐明顶板结构变化和矿压动态显现的综合仿真模型。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煤层模块、伪顶模块、直接顶模块和砌体梁模块;所述砌体梁模块由第一砌体梁模块、砌体梁主体和第二砌体梁模块构成,其中,所述砌体梁主体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的底部铰接,与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的顶部铰接;所述直接顶模块包括第一直接顶模块以及至少4个第二直接顶模块,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第一直接顶模块的底部铰接,前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底部铰接,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顶部铰接;所述伪顶模块包括第一伪顶模块和两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在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底部设置有挡板,其高度低于所述煤层模块;气囊,置于所述挡板、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和煤层模块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所述气囊充气后的高度等于所述伪顶模块和所述煤层模块之和。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所述煤层模块、所述第一伪顶模块、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和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之间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靠近所述煤层模块处还设置有液压模块,在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的底部还设置有矸石模块;所述砌体梁模块由PVC材料制成,所述直接顶模块由塑料泡沫制成,所述第一伪顶模块由木材或PVC材料制成,两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由具有弹性的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一个固定在所述煤层模块顶部,位于第I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底部,另一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固定在所述液压模块上。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且大于所述第一伪顶模块的长度,所述煤层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多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砌体梁主体的长度,所述液压模块的高度同所述煤层模块的高度。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为7个,其中,从左至右第I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的底部铰接,第2~5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底部铰接,第6和7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顶部铰接;所述挡板设置于第7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的底部。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和通气管,在靠近所述囊体的所述通气管处设置有充放气开关,当所述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支撑所述多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与第一直接顶模块连成一条直线并处于水平位置;所述气囊为两个,两个气囊的放气表示对煤层的开采。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还包括容纳所述模型的模型箱体,其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铰接指通过合页进行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中,ω为0.024,所述模型箱体的尺寸为110CmX20CmX60Cm;所述煤层模块的尺寸为35cmX 18cmX 12cm ;所述第一伪顶模块尺寸为20cmX 18cmX 5cm,所述直接顶模块高度为8cm,由I个尺寸为20.2cmX 18cmX8cm的第一直接顶模块和7个尺寸为8cmX 18cmX8cm的第二直接顶模块组成,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尺寸为21.3cmX IScmX 22cm,所述砌体梁主体尺寸为54cmX 18cmX22cm ;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尺寸为18cmX 18cmX22cm ;所述气囊长18cm,直径17cm ;所述挡板尺寸为4cmX18cmX9.6cm ;所述砰石模块的高度为9.6cm。本技术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通过对现 实生产中顶板结构的变化,提供了一套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用于煤矿开采中煤层顶板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教学演示,具有如下优占-^ \\\.一、能动态演示煤层开采及顶板结构变化;二、造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三、可循环演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实生产中工作面开采时顶板结构变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演示工作面开采时顶板结构变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演示工作面未开采时顶板结构变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实开采中各个断裂点所在的椭圆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模型中各个断裂点所在的椭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为现实生产中工作面开采时顶板结构变化示意图,本技术通过对现实生产中顶板结构的变化,提供了一套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用于煤矿开采中煤层顶板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教学演示。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煤层模块7、伪顶模块、直接顶模块和砌体梁模块;所述砌体梁模块由第一砌体梁模块2、砌体梁主体I和第二砌体梁模块3构成,其中,所述砌体梁主体I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的底部铰接,与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3的顶部铰接;所述顶模块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的第一直接顶模块4以及至少4个第二直接顶模块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为7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其中,第I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底部铰接,第2?5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铰接,第6和7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顶部铰接;所述伪顶模块包括第一伪顶模块6和两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13 ;用于支撑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挡板8,其高度低于所述煤层模块7 ;气囊9,置于所述挡板8、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和煤层模块7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所述容纳空腔用来表示生产中的采空区。本技术所述的铰接可以为任何装置形成的铰接效果,如合页14。所述煤层模块7、所述第一伪顶模块6、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和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之间通过粘结剂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靠近所述煤层模块7处还设置有液压模块12,用来模拟现实生产中的液压支架,在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3的底部还设置有矸石模块10,于模拟开采后填充的矸石袋,使演示更贴近生产实践,更形象生动。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且大于所述第一伪顶模块6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煤层模块(7)、伪顶模块、直接顶模块和砌体梁模块;?所述砌体梁模块由第一砌体梁模块(2)、砌体梁主体(1)和第二砌体梁模块(3)构成,其中,所述砌体梁主体(1)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的底部铰接,与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3)的顶部铰接;?所述直接顶模块包括第一直接顶模块(4)以及至少4个第二直接顶模块(5),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底部铰接,前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铰接,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顶部铰接;?所述伪顶模块包括第一伪顶模块(6)和两个第二伪顶模块(13);?在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设置有挡板(8),其高度低于所述煤层模块(7);?气囊(9),置于所述挡板(8)、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和煤层模块(7)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所述气囊(9)充气后的高度等于所述伪顶模块和所述煤层模块(7)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煤层模块(7)、伪顶模块、直接顶模块和砌体梁模块; 所述砌体梁模块由第一砌体梁模块(2)、砌体梁主体(1)和第二砌体梁模块(3)构成,其中,所述砌体梁主体(1)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的底部铰接,与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3)的顶部铰接; 所述直接顶模块包括第一直接顶模块(4)以及至少4个第二直接顶模块(5),其中,第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底部铰接,前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铰接,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顶部铰接; 所述伪顶模块包括第一伪顶模块(6)和两个第二伪顶模块(13); 在后一部分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设置有挡板(8),其高度低于所述煤层模块(7); 气囊(9),置于所述挡板(8)、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和煤层模块(7)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所述气囊(9)充气后的高度等于所述伪顶模块和所述煤层模块(7)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层模块(7)、所述第一伪顶模块(6)、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和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之间通过粘结剂固定; 在所述容纳空腔内靠近所述煤层模块(7)处还设置有液压模块(12),在所述第二砌体梁模块(3)的底部还设置有矸石模块(10);所述砌体梁模块由PVC材料制成,所述直接顶模块由塑料泡沫制成,所述第一伪`顶模块(6 )由木材或PVC材料制成,两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13)由具有弹性的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一个固定在所述煤层模块顶部,位于第I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另一个所述第二伪顶模块(13)固定在所述液压模块(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且大于所述第一伪顶模块(6)的长度,所述煤层模块(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砌体梁模块(2),多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砌体梁主体(1)的长度,所述液压模块(12)的高度同所述煤层模块(7)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演示煤层开采顶板动态变化的仿真系统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为7个,其中,从左至右第I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所述第一直接顶模块(4)的底部铰接,第2~5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部铰接,第6和7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与其前一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顶部铰接;所述挡板(8)设置于第7个所述第二直接顶模块(5)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飞胜朱萌萌任禹王宗根王文杰许鸣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