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907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包括第一蓄冰槽、第二蓄冰槽、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系统管道、第二系统管道、第三系统管道、第四系统管道,所述第一蓄冰槽与所述第二蓄冰槽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冰装置利用调节阀灵活调整并联的第一蓄冰槽和第二蓄冰槽的系统流程方向,使得系统可实现异程并联,各个冰槽可以灵活控制,能同时实现多种蓄冷及放冷工况组合,在多冷源组网运行或有冷回收的蓄冰空调系统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能存储蓄冰装置,尤其涉及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
技术介绍
蓄冰空调系统是夜间利用低谷电价进行蓄冰,白天高峰电价时融冰供冷,从而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平衡电网用电负荷的空调系统。传统的蓄冰空调系统冷源比较单一,通常采用电制冷机组,蓄冰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冰槽组成,系统运行时不同冰槽同时蓄冷或同时放冷。对于周边有冷能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可以将建筑物原有冰蓄冷系统与冷能回收蓄冷利用相结合,采用多个冷源蓄冷协同工作的方式共同为建筑物提供空调制冷。随着系统蓄冷冷源增加,传统的蓄冰装置由于运行模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多冷源协同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包括第一蓄冰槽、第二蓄冰槽、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系统管道、第二系统管道、第三系统管道、第四系统管道,所述第一蓄冰槽与所述第二蓄冰槽并联,所述第一蓄冰槽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一冰槽管道和第二冰槽管道,所述第二蓄冰槽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三冰槽管道和第四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冰槽(1)、第二蓄冰槽(2)、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系统管道(101)、第二系统管道(102)、第三系统管道(103)、第四系统管道(104),所述第一蓄冰槽(1)与所述第二蓄冰槽(2)并联,所述第一蓄冰槽(1)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一冰槽管道(105)和第二冰槽管道(106),所述第二蓄冰槽(2)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三冰槽管道(107)和第四冰槽管道(108),所述第一冰槽管道(105)和所述第三冰槽管道(107)分别与所述第三系统管道(103)连通,所述第二冰槽管道(106)和所述第四冰槽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蓄冰槽(I)、第二蓄冰槽(2)、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系统管道(101)、第二系统管道(102)、第三系统管道(103)、第四系统管道(104),所述第一蓄冰槽(I)与所述第二蓄冰槽(2)并联,所述第一蓄冰槽(I)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一冰槽管道(105)和第二冰槽管道(106),所述第二蓄冰槽(2)设有用于进液和出液的第三冰槽管道(107)和第四冰槽管道(108),所述第一冰槽管道(105)和所述第三冰槽管道(107)分别与所述第三系统管道(103)连通,所述第二冰槽管道(106)和所述第四冰槽管道(108)分别与所述第四系统管道(104)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冰槽管道(106)与所述第四冰槽管道(108)之间的第四系统管道(104)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冰槽管道(105)与所述第三冰槽管道(107)之间的第三系统管道(103)处,所述第七阀门位于所述第一冰槽管道(105)处,所述第八阀门位于所述第三冰槽管道(107)处;所述第一系统管道(101)与所述第一冰槽管道(105)连通,所述第六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系统管道(101)处,所述第二系统管道(102)与所述第二冰槽管道(106)连通,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系统管道(102)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冰装置还包括第一蓄冰泵(6)、第二蓄冰泵(5)、制冷机组(7),所述第一蓄冰泵(6)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系统管道(102)连通,所述第一蓄冰泵(6)输出端与所述制冷机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运文滕云龙杜琳琳杨国旗陆涵罗彬安成名李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九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