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吊装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741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吊装梁,属于吊装工具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衡吊装梁,可以有效防止直接采用钢丝绳吊装构件时造成构件变形的问题,且吊装不规则构件时容易保证平衡。其包括吊装梁,所述吊装梁由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组成,所述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所述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下部吊耳。吊装构件时,选择使用适当位置的上部吊耳与吊车钩头连接,选择使用适当位置的下部吊耳与构件连接,可有效防止直接采用钢丝绳吊装构件时,钢丝绳与构件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而导致构件变形,且吊装不规则构件时容易保证平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吊装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工具,尤其是一种平衡吊装梁。
技术介绍
在构件设备吊装过程中,吊点的选择尤为关键。罐体设备现场组装过程中,常采用钢丝绳及卡环直接吊装环带构件,由于钢丝绳形成吊装夹角,尤其在钢丝绳与构件之间形成的夹角太小时,易使构件产生变形,组对难度加大;对于较薄构件直接吊装容易变形;对于不规则构件,吊装时难于选择某一适当位置作为吊点以保证平衡,为了在吊装过程中保证平衡,往往需要调整几次吊点,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衡吊装梁,可以有效防止直接采用钢丝绳吊装构件时造成构件变形的问题,且吊装不规则构件时容易保证平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平衡吊装梁,包括吊装梁,所述吊装梁由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组成,所述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所述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下部吊耳。进一步的,在所述吊装梁上至少设置有一组连系梁,所述连系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装梁连接,所述连系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装梁连接。进一步的,每组上部吊耳位于以所述第一吊装梁与第二吊装梁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每组下部吊耳位于以所述第一吊装梁与第二吊装梁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吊耳与所述下部吊耳数量相等,且所述上部吊耳与所述下部吊耳以所述吊装梁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吊装梁与第二吊装梁的交叉处、所述连系梁与所述吊装梁的连接处设置有筋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均采用H型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连系梁由角钢或槽钢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平衡吊装梁,由于在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和第二吊装梁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底面设有若干组下部吊耳,吊装构件时,选择使用适当位置的上部吊耳与吊车钩头连接,选择使用适当位置的下部吊耳与构件连接,可有效防止直接采用钢丝绳吊装构件时,钢丝绳与构件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而导致构件变形,且吊装不规则构件时容易保证平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吊装梁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所示:1-吊装梁,11-第一吊装梁,12-第二吊装梁,2-联系梁,31-上部吊耳,32-下部吊耳,4-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平衡吊装梁,包括吊装梁1,所述吊装梁I由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组成,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31,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下部吊耳32。每组上部吊耳31为四个,在十字交叉型的吊装梁I的四个半轴上各设置一个;每组下部吊耳32为四个,在十字交叉型的吊装梁I的四个半轴上各设置一个。吊装构件时,可以采用卡环或钢丝绳等将上部吊耳31挂在吊车钩头上,可以采用卡环、钢丝绳等将下部吊耳32与构件连接,根据吊装高度、钢丝绳长度不同及构件形状不同,选择不同位置的吊耳组合使用以达到吊装过程中保证构件平衡、吊装安全和构件无变形的目的;通过选择使用适当位置的下部吊耳,可有效防止直接采用钢丝绳吊装构件时,钢丝绳与构件之间形成的夹角太小,导致构件变形;且采用本技术的平衡吊装梁,由于可以将不同位置的吊耳组合使用,吊装不规则构件时容易保证平衡。为了增加平衡吊装梁的侧向刚度和调节所述吊装梁I的变形,在所述吊装梁I上至少设置有一组连系梁2,所述连系梁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装梁11连接,所述连系梁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装梁12连接。每组联系梁2为四根,在十字交叉型的吊装梁I形成的四个区域内各设置一根。每组上部吊耳31可以分布在以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也可以不分布在上述同一圆周上;每组下部吊耳32可以分布在以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也可以不分布在上述同一圆周上。但为了在吊装规则构件时,构件受力均匀且容易保证构件平衡,每组上部吊耳31位于以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每组下部吊耳32位于以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设置多组上部吊耳31的目的是为了根据不同的吊装夹角选择使用不同位置的上部吊耳31组合后与吊车钩头连接,因此可以将上部吊耳31与下部吊耳32数量设置为相等,也可以设置为不相等,但为了使用平衡吊装梁时,平衡吊装梁的上下面可以互换使用,所述上部吊耳31与所述下部吊耳32数量相等,且所述上部吊耳31与所述下部吊耳32以所述吊装梁I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镜像对称。为了增加连接处的强度,在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处、所述连系梁2与所述吊装梁I的连接处设置有筋板4。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可以选用方钢、H型钢、工字钢等制成,为了节约钢材用量、节约成本、减轻平衡吊装梁自身的重量,可以选用H型钢或工字钢制成,但由于H型钢的翼缘比较宽、翼缘两表面相互平行,便于在翼缘上安装上部吊耳31和下部吊耳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均采用H型钢制成。所述连系梁2可以选用钢管、钢板、角钢、槽钢等钢材制成,由于所述连系梁2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平衡吊装梁的侧向刚度和调节所述吊装梁I的变形,其竖直方向承受的力 比较小,为了节约成本,所述连系梁2由角钢或槽钢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平衡吊装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梁(1),所述吊装梁(1)由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组成,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31),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下部吊耳(32)。

【技术特征摘要】
1.平衡吊装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梁(1),所述吊装梁(I)由构成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组成,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上部吊耳(31),所述第一吊装梁(11)和第二吊装梁(12)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组下部吊耳(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吊装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装梁(I)上至少设置有一组连系梁(2),所述连系梁(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装梁(11)连接,所述连系梁(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装梁(12)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吊装梁,其特征在于:每组上部吊耳(31)位于以所述第一吊装梁(11)与第二吊装梁(12)的交叉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每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宏邱和明黄峻陈川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