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53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鞋模具,包括下模板,具有凸鞋模、下入料道,下入料道系由下模板边缘延伸至凸鞋模;中模板,具有鞋模框、上入料道,上入料道与下模板之下入料道相配合形成入料道,鞋模框为一贯穿且其与下模板之凸鞋模以紧配方式结合于该凸鞋模底部;结合于中模板之上方的上模板;下模板之凸鞋模与中模板之鞋模框及下模板合模后形成鞋形空间。该分离式制鞋模具射出EVA时不会发生夹模现象,模易清洗和保养,并且脱模时可隐藏鞋底侧面的分模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鞋模具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制鞋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射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制鞋模具。一般而言,鞋子可大致区分为鞋底和鞋面两部分,鞋子之生产方式系将鞋底与鞋面分别制造后再将鞋底与鞋面胶合;鞋底之制造方式系依照鞋形设计开模,再以射出成形方式将制鞋原料,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注入所设计之制鞋模具中,直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化熟成后脱模即完成鞋底部分的制造。请参阅图1,其所显示系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1,包括一上模板11、下模板12以及一止料销13。请参阅图2A,该下模板12具有一内模仁框121、一内模仁122、一下入料道123、一止料柱圆孔14、二锁模孔15以及二定位套126,该内模仁122系设于内模仁框121之中,该下入料道123系由下模板12边缘延伸至内模仁框121,该止料柱圆孔14系设于下入料道123之适当位置上,又该内模仁122底部系利用螺栓以镶入紧配方式结合于下模板12之内模仁框121中(请参阅图2B)。请参阅图2C,该上模板11具有一上入料111、一止料柱圆孔14、二锁模孔15以及二定位柱116,该上入料道111系与下模板12之下入料道123相配合而形成一入料道,该上模板11之止料柱圆孔14系与下模板12之止料柱圆孔14相对应,又上述二定位柱116系与二定位套126相配合,其功能系为了避免制鞋模具在合模时发生走模移位之现象,该止料销13系结合于上、下模板11、12之止料柱圆孔14之中,并利用该止料销13做为制鞋模具1入料道之开关(请再参阅图1)。当上、下模板11、12合模之后,该制鞋模具1将会在内模仁122与内模仁框121以及上模板11之间形成一鞋形空间,将止料销13打开以射出成形方式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由入料道注入制鞋模具1之鞋形空间,再将止料销13关闭以防止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外溢,直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化熟成后脱模即完成鞋底之制造。但是,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在使用上仍然具有许多缺点,例如:-->(a)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1在脱模时容易发生夹模现象,由于所设计鞋底之形状并不是规则形状,在脱模时经常会发生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之料渣残留于内模仁122和内模仁框121间之现象,称为夹模现象,其结果经常会造成产品外观缺料或残留杂质而影响品质,现有技术因夹模现象所造成产品之不良率约占15%,不仅浪费生产成本并降低模具之使用效能。(b)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1不易清洗保养,制鞋模具1经过高温长时间的使用后,在内模仁122和内模仁框121之间很容易产生局部性间隙而造成料渣渗入之现象,必需定期将模具拆解清洗,但是由于内模仁122和内模仁框121是以镶入紧配方式结合,拆解不易且清洗费时。(c)由于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1系由上模板11和下模板12结合而成,但是为了配合鞋形使鞋底能够顺利脱模,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合模处必须设计于鞋底之侧面上,开模后会在鞋底2之侧面形成分模线21(Parting Line)而影响鞋子的美观(请参阅图3)。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夹模之制鞋模具,以避免产品因为夹模现象而影响品质。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模仁与模仁框容易拆解之制鞋模具,使渗入内模仁与内模仁框间之料渣容易清洗。本技术之再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具有将分模线隐藏之制鞋模具,使鞋底之侧边无外露之分模线以增加产品之美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分模线隐藏之三块分离式射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鞋模具包括一下模板、一中模板以及一上模板。该下模板表面设有一凸鞋模以及一下入料道,该下入料道系由下模板边缘延伸至凸鞋模;该中模板具有一鞋模框以及一上入料道,该上入料道系与下模板之下入料道相配合而形成一入料道,又该鞋模框系为一贯穿孔其与下模板之凸鞋模系以紧配方式结合于该凸鞋模底部;又该上模板系结合中模板之上方;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由入料道注入下模板之凸鞋模与中模板之鞋模框以及下模板合模后所形成之鞋形空间,直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化熟成后再进行脱模,脱模时系由下模板和中模板先分离,之后再使中模板与上模板分离即完成鞋-->子的制造。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以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之示意图。图2A为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的下模板示意图。图2B为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的内模仁与下模板之示意图。图2C为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的上模板之示意图。图3为由现有技术之制鞋模具制造的分模线外露之鞋子成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制鞋模具。图5A为本技术之制鞋模具的下模板之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之制鞋模具的中模板之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之制鞋模具的上模板之示意图。图6A、6B为本技术之制鞋模具的脱模动作示意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制鞋模具进行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只局限于此。请参阅图4,本技术之制鞋模具3系以铝材料制造而成,包括一上模板31、一中模板32、一下模板33、一止料销35、二吊模柱36以及一调整板34。请参阅图5A,该下模板33具有一凸鞋模331、一下入料道332、一止料销圆孔37、二弹簧机构333、一摩擦销334以及二锁模孔38,该凸鞋模331系设计成一对称之鞋形,该下入料道332系由下模板33边缘延伸至凸鞋模331,该止料销圆孔37系设于下入料道332之适当位置上,该摩擦销334系为尼龙材料且凸出于下模板33表面,又上述二弹簧机构333系包括二弹簧3332和二容置槽3331,当弹簧3332未受压力时系凸出于容置槽3331外,当弹簧3332受力时系容置于容置3331之中。请参阅图5B,该中模板32具有一鞋模框321、一上入料道322、一止料销圆孔37、二吊模柱圆孔323、一摩擦销圆孔324以及二锁模孔38,该鞋模框321系为贯穿孔且以紧配方式结合于凸鞋模331底部,该上入料道322系与下模板33之下入料道332相配合而形成一入料道,又上述摩擦销圆孔324系与下模板33之摩擦销334相配合。请参阅图5C,该上模板31具有一止料销圆孔37、二吊模柱圆孔312以及二-->锁模孔38。其中上模板31与中模板32之间系藉由其上之二吊模柱圆323、312分别与二吊模柱36相连接;又该止料销35系与上、中以及下模板31、32、33之止料销圆孔37相结合,并做为控制入料道之开关。又该调整板34系与下模板33相结合,其主要功效系针对于分模线隐藏之三块分离式射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鞋模具3在经过高温长时期使用之后,凸鞋模331和鞋模框321之间很容易产生局部性间隙,藉由在下模板33和调整板34之间加入适当之垫片以避免间隙的产生。本技术之分模线隐藏之三块分离式射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鞋模具3应用于制造鞋底2时,系先将上、中以及下模板31、32、33相结合,并利用螺栓将制鞋模具3之锁模孔38锁固,合模后之制鞋模具3将在上模板31之合模面与中模板32之鞋模框321以及下模板33之凸鞋模331之间形成一鞋形空间,同时弹簧3332将受压而容置于容置槽3331之中,打开止料销35并且将定量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由入料道注入该鞋形空间,关闭止料销35以避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外溢,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制鞋模具包括:一下模板,其具有一凸鞋模、一下入料道,其中该下入料道系由下模板边缘延伸至凸鞋模;一中模板,其具有一鞋模框、一上入料道,其中该上入料道系与下模板之下入料道相配合而形成一入料道,又该鞋模框系为一 贯穿孔其与下模板之凸鞋模以紧配方式结合于该凸鞋模底部;以及一结合于中模板之上方的上模板;所述的下模板之凸鞋模与中模板之鞋模框以及下模板合模后形成鞋形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制鞋模具包括:一下模板,其具有一凸鞋模、一下入料道,其中该下入料道系由下模板边缘延伸至凸鞋模;一中模板,其具有一鞋模框、一上入料道,其中该上入料道系与下模板之下入料道相配合而形成一入料道,又该鞋模框系为一贯穿孔其与下模板之凸鞋模以紧配方式结合于该凸鞋模底部;以及一结合于中模板之上方的上模板;所述的下模板之凸鞋模与中模板之鞋模框以及下模板合模后形成鞋形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制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制鞋模具更包括一作为控制入料道入开关的止料销,且上述上、中以及下模板分别设有一相对应止料销圆孔,该止料销圆孔系设于入料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制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麒
申请(专利权)人:丰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