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炎煌专利>正文

一种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49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包括母模具(2)和公模具(3),其特征在于母具(2)的凹槽(21)外缘(23)形成有较高凸墙(22),凸墙(22)较模具外缘(23)为高;公模具(3)则形成可与母模具(2)的凸墙(22)组合密贴的内凹部(31)。(*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本技术一种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涉及鞋底模具。鞋中底,通常用发泡塑料通过模具热压而成,因此,模具的结构状况是直接影响鞋中底的生产质量的因素之一。通常鞋中底的成型步骤是:1,将EVA原料放入一米四方的模具内,使其充分发泡成一米四方的块状体;2,以堑刀裁切成鞋形的粗坯件;3,再以机器将粗坯件,按所要求成型的花纹,进行二次粗加工;4,粗坯再放入具有鞋中底设计要求全部花纹的精加工的模具内热压成型,冷却定型。上述此种成型步骤虽能制造出鞋中底,但由于制造过程繁琐,不仅浪费材料,而且需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极不经济。已有的一次成型鞋中底的模具如图1所示,公、母模具11、12只具备凹槽13与凸榫14,其中凸榫14的凸部为略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在用于鞋中底注塑成型时,与母模具的凹槽内壁的竖直接触面很短,只能一次完全密合,以致发泡材料15注入后,由于空间有限,难以充分发泡,不仅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而且还会因密度不均而导致鞋中底的花纹无法确切形成,以及成型后的鞋中底将因发泡不充分,而使整体较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鞋中底模具的结构,使其制作的鞋中底性能稳定,密度均匀,整体较轻。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包括母模具和公模具,母模具的凹槽外缘形成有较高凸墙,凸墙较模具外缘为高;-->公模具则形成可与母模其凸墙组合密贴的内凹部。另外,公模具亦可呈凸字状,且具备长边,而母模具于其凹槽的槽壁亦可形成较高的高墙。本技术模具结构由于使公模具的凸部和母模具的凹部在竖直方向加长了密贴面,使其用于鞋中底注塑成型时,不必一下完全密合,注入发泡材料开始时,可不完全密合,以便保证发泡材衬有充分发泡的空间,待发泡材料充分发泡后再将其完全密合,从而可避免因材料发泡不充分导致的鞋中底质量问题的各种欠缺,生产出品质稳定、密底均匀、更轻的鞋中底。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中可以得到进一步了解:图1是已有技术模具的组合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注塑时的上、下模组合示图图3是本技术上、下模组合示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剖面示图图5是图4的组合示图图面元件编号:    11......公模具       22......凸墙    12......母模具       23......外缘    13......凹槽         24......高墙    14......凸榫         3.......公模具    15......发泡材料     31......内凹部    2.......母模具       32......长边    21......凹槽         4.......发泡材料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模具包括母模具2和公模具3,-->母模具2的凹槽21外缘23形成有较高凸墙22,凸墙22较模具外缘23为高;公模具3则形成可与母模具2凸墙22组合的内凹部31,使当公模具3与母模具2组合后,凸墙22与内凹部31间有足够长的组合密贴区。如图3所示,使用本技术制作鞋中底时,在公、母模具间注入发泡材料4后,由于凸墙22与凹部31加长了密贴区,而使公、母模具3、2组成的空间大小可按需要进行调整,如在材料发泡进行中,为使发泡材料能在不受完全挤压状态下充分发泡,可将公、母模具保持在不完全密合状态,待发泡完全后,再使它们完全密合,即可完成材料密度均匀的鞋中底的成型。实施例2,如图4、5所示,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中,公模具向下形成凸字状,具有A距离的长边32;而母模具2于其凹槽21较外缘23低,而形成A距离的高墙24,长边32与高墙24在公母模具组合时,同样可组成较长的密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鞋中底模具的改进结构,包括母模具(2)和公模具(3),其特征在于母具(2)的凹槽(21)外缘(23)形成有较高凸墙(22),凸墙(22)较模具外缘(23)为高;公模具(3)则形成可与母模具(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炎煌
申请(专利权)人:林炎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