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式珩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471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涉及珩磨技术领域的压片式珩磨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锥轴,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油石槽,每个油石槽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螺纹沉孔,所述每个油石槽内设置有油石座,所述油石座的底部与锥轴相接触,两个设有通孔的弹性压片的按压端分别压固在油石座的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弹性压片的通孔分别对准油石槽的两个螺纹沉孔且两个紧固件将两个弹性压片固定在对应的螺纹沉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壳体强度,在使用时又能够保证油石座固定在油石槽内,不会飞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多油石珩磨结构,壳体和锥轴可以反复利用,且能够保证珩磨孔径的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片式珩磨头
本技术涉及珩磨
,具体涉及一种压片式珩磨头。
技术介绍
珩磨是一种低速磨削法,珩磨加工因表面质量特性好、加工精度高、工艺经济,被大量应用于各种形状的孔的光整度和精加工。对于孔径小于16_以下的产品,一般用单油石工具来珩磨,由于单油石工具的壳体和锥轴不能反复利用,在珩磨精度上,也不如多油石工具。所以对于高精度产品,单油石工具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图1所示,现有的多油石工具采用卡箍式结构,所述卡箍式结构包括两个镜像对称的卡箍槽,所述每个卡箍槽内设有对应的箍簧,由于现有设计的卡箍槽的槽壁很薄,该槽壁的强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珩磨油石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压片式珩磨头。本技术的压片式珩磨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锥轴,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油石槽,每个油石槽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螺纹沉孔,所述每个油石槽内设置有油石座,所述油石座的底部与锥轴相接触,两个设有通孔的弹性压片的按压端分别压固在油石座的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弹性压片的通孔分别对准油石槽的两个螺纹沉孔且两个紧固件将两个弹性压片固定在对应的螺纹沉孔中。所述油石座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深度与油石槽的径向端部的深度相适配。本技术既保证了壳体强度,在使用时又能够保证油石座固定在油石槽内,不会飞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多油石珩磨结构,壳体和锥轴可以反复利用,且能够保证珩磨孔径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多油石工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片式珩磨头,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有锥轴12,所述壳体11的外表面上均布有3个油石槽13,每个油石槽13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螺纹沉孔14,所述每个油石槽13内设置有油石座15,所述油石座15的底部与锥轴12相接触,两个设有通孔的弹性压片16的按压端分别压固在油石座15的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弹性压片16的通孔分别对准油石槽13的两个螺纹沉孔14且两个螺钉17将两个弹性压片16固定在对应的螺纹沉孔14中。所述油石座15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深度与油石槽13的径向端部的深度相适配。本技术既保证了壳体11强度,在使用时又能够保证油石座15固定在油石槽13内,不会飞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多油石珩磨结构,壳体11和锥轴12可以反复利用,且能够保证珩磨孔径的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片式珩磨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油石槽,每个油石槽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螺纹沉孔,所述每个油石槽内设置有油石座,所述油石座的底部与锥轴相接触,两个设有通孔的弹性压片的按压端分别压固在油石座的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弹性压片的通孔分别对准油石槽的两个螺纹沉孔且两个紧固件将两个弹性压片固定在对应的螺纹沉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片式珩磨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油石槽,每个油石槽的两个径向端部设有螺纹沉孔,所述每个油石槽内设置有油石座,所述油石座的底部与锥轴相接触,两个设有通孔的弹性压片的按压端分别压固在油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素环盛平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宁珩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