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高温箱和下腔室;高温箱位于下腔室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加热区通过风管与过滤器连通,过滤器的底板与下腔室连通,下腔室下部具有与加热区连通的第一风道,高温箱的侧壁具有与加热区连通的第二风道。加热区为循环风提供动力,通过第一风道从下腔室吸取循环风,同时,也会通过第二风道从高温箱吸取空气,由于加热区的吸力,使高温箱内部位于风管和过滤器外部的空间的压力将会低于加热区的压力,则此空间内的尘埃将会由于压差通过第二风道进入加热区,不会沉积在风管和过滤器的表面,高温箱内不会堆积尘埃,清除了循环风的污染源,消除了高温箱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
本技术涉及灭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
技术介绍
灭菌烘箱用于无菌制剂产品的药瓶灌装生产中,清洗药瓶后,灭菌烘箱是保证药瓶烘干、无菌的重要设备。灭菌烘箱包括进瓶预热段、灭菌高温段和冷却段,进瓶预热段在洗瓶间,清洗药瓶后,将药瓶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传送药瓶先经过灭菌高温段,然后传送到冷却段,药瓶经冷却段冷却后出瓶,出瓶后传送至灌装间。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灭菌烘箱的灭菌高温段的结构示意图。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高温箱和下腔室2’ ;加热区顶部设置风机I’,中部设置加热管3’ ;高温箱位于下腔室2’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5’ ;加热区上部设有与过滤器5’连通的风管4’,过滤器5’的底板与下腔室2’连通,下腔室2’下部具有与加热区连通的风道7,。风机I’从下腔室2’抽取循环风,循环风经过加热管3’后进入风管4’,风管4’内的循环风经过过滤器5’后成为无菌高温循环风,然后对传送带6’上的药瓶灭菌。循环风对传送带6’上的药瓶灭菌后,进入传送带6’下侧的下腔室2’,风机I’产生的吸力使下腔室2’内的循环风由风道7’再次进入加热区,循环风经加热管3’再次加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灭菌烘箱工作过程中,循环风经过高温箱时,仅位于风管4’和过滤器5’的流道内,同时,高温箱仅通过过滤器5’的底板与下腔室2’连通,风管4’和过滤器5’外部为封闭的空间,长时间的工作后,由于空气不流通,高温箱内会出现尘埃积聚的现象,尘埃积累在风管4’和过滤器5’的表面,从而污染循环风,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消除灭菌烘箱的高温箱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该灭菌烘箱的高温箱不存在尘埃堆积,消除了安全隐患。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高温箱和下腔室;所述高温箱位于所述下腔室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所述加热区通过风管与所述过滤器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底板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下腔室下部具有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高温箱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加热区连通的第二风道。优选地,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高温箱的所述侧壁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加热区的顶部设有风机,中部设有加热管;所述第二风道安装管道,所述管道位于所述加热区的端口朝向所述风机。优选地,所述管道呈L形。优选地,所述过滤器的上侧设有静压箱,所述风管通过所述静压箱与所述过滤器连通,所述静压箱的底板为网孔板。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高温箱和下腔室;高温箱位于下腔室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加热区通过风管与过滤器连通,过滤器的底板与下腔室连通,下腔室下部具有与加热区连通的第一风道,高温箱的侧壁具有与加热区连通的第二风道。具体的,第二风道位于高温箱的侧壁的中部;循环风经加热区加热后,由风管通入高温箱的过滤器内,经过滤器过滤后成为无菌高温循环风进入下腔室,对下腔室工作区域的药瓶进行灭菌处理,循环风经过工作区域后通过下腔室下部的风道进入加热区,再次被加热后进行下一次循环。加热区为循环风提供动力,通过第一风道从下腔室吸取循环风,同时,也会通过第二风道从高温箱吸取空气,由于加热区的吸力,使高温箱内部位于风管和过滤器外部的空间的压力将会低于加热区的压力,则此空间内的尘埃将会由于压差通过第二风道进入加热区,不会沉积在风管和过滤器的表面,高温箱内不会堆积尘埃,清除了循环风的污染源,消除了高温箱存在的安全隐患。加热区的顶部设有风机,中部设有加热管;第二风道安装管道,管道位于加热区的端口朝向风机;管道呈L形。【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典型的灭菌烘箱的灭菌高温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的灭菌高温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部件名称和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风机I’,下腔室2’,加热管3’,风管4’,过滤器5’,传送带6’,风道7’ ;图2中的部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加热区1,风机11,加热管12,高温箱2,下腔室3,过滤器4,风管5,第一风道6,第二风道7,管道71,静压箱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该灭菌烘箱的高温箱不存在尘埃堆积,消除了安全隐患。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的灭菌高温段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1、高温箱2和下腔室3 ;高温箱2位于下腔室3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4 ;加热区I通过风管5与过滤器4连通,过滤器4的底板与下腔室3连通,下腔室3下部具有与加热区I连通的第一风道6,高温箱2的侧壁具有与加热区I连通的第二风道7。灭菌烘箱包括进瓶预热段、灭菌高温段和出瓶冷却段,进瓶预热段在洗瓶间,清洗药瓶后,将药瓶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传送药瓶经过灭菌高温段,然后传送到冷却段,药瓶经冷却段冷却后出瓶,出瓶后传送至灌装间。在灭菌高温段,由高温循环风对工作区域的药瓶进行灭菌处理。循环风在加热区I被加热,由风管5通入高温箱2的过滤器4,经过滤器4过滤后成为无菌高温循环风,然后进入下腔室3,对下腔室3工作区域的药瓶进行灭菌处理,循环风经过工作区域后通过下腔室3下部的第一风道6进入加热区1,再次被加热后进行下一次循环。循环风经过高温箱2时,仅位于风管5和过滤器4的流道内,同时,高温箱2仅通过过滤器4的底板与下腔室3连通,第二风道7连通了加热区I与高温箱2内位于风管5和过滤器4外部的空间。加热区I为循环风提供动力,通过第一风道6从下腔室3吸取循环风,同时,也会通过第二风道7从高温箱2吸取空气,由于加热区I的吸力,使高温箱2内部位于风管5和过滤器4外部的空间的压力将会低于加热区I的压力,则此空间内的尘埃将会由于压差通过第二风道7进入加热区I,不会沉积在风管5和过滤器4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高温箱2内不会堆积尘埃,清除了循环风的污染源,消除了高温箱2存在的安全隐患。具体的,第二风道7可以位于高温箱2的侧壁的中部,也可以位于侧壁的上部或下部,第二风道7位于侧壁的中部时,能够获得更好的除尘效果。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区I的顶部设有风机11,中部设有加热管12 ;第二风道7安装管道71,管道71位于加热区I的端口朝向风机11。风机11对循环风提供动力,将下腔室3的循环风吸入加热区1,进入加热区I后,经过加热管12时被加热成为高温循环风,然后由风管5通入过滤器4。第二风道7的管道71的端口朝向风机11,有助于对高温箱2内的气体进行引流,有助于减小高温箱2内的压力。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管道71可以呈L形,当然,管道71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有助于对高温箱2内的气体进行引流的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4的上侧设有静压箱8,风管5通过静压箱8与过滤器4连通,静压箱8的底板为网孔板。网孔板位于过滤器4上部,循环风进入静压箱8后,先由静压箱8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1)、高温箱(2)和下腔室(3);所述高温箱(2)位于所述下腔室(3)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4);所述加热区(1)通过风管(5)与所述过滤器(4)连通,所述过滤器(4)的底板与所述下腔室(3)连通,所述下腔室(3)下部具有与所述加热区(1)连通的第一风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箱(2)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加热区(1)连通的第二风道(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包括加热区(I)、高温箱(2)和下腔室(3);所述高温箱(2 )位于所述下腔室(3 )上侧,其内部设有过滤器(4 );所述加热区(I)通过风管(5 )与所述过滤器(4 )连通,所述过滤器(4 )的底板与所述下腔室(3 )连通,所述下腔室(3 )下部具有与所述加热区(I)连通的第一风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箱(2)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加热区(I)连通的第二风道(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除尘风道的灭菌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7)位于所述高温箱(2)的所述侧壁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汉琳,骆永翔,洪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