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层内部小尺度成因单元界面定量化表征的方法。
技术介绍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于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油田对于储层研究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这两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储层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时,储层内部低渗界面对油藏内部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已逐渐被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构型(architecture)的概念用于描述储层内部不同级次的成因单元。在油田开发实践中也发现,储层内部的低渗构型界面对于油藏内部的流体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时,由于不同尺度的构型界面分布规模、分布连续性、物理性质等属性差别较大,目前尚无一种成熟的技术方案用来描述各个级次的构型界面。对于较大尺度的地下储层界面(如洪泛面等)尚可通过确定性方法进行描述,但对于分布不稳定的小尺度界面(如河流相储层的点坝侧积层等)的描述则较难实现,如果通过精细的网格模型来描述,势必会造成地质模型巨大的网格数量,并且在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粗化时也很难保留。因此,寻找一种储层内部小尺度成因单元界面定量化表征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通过采用低通滤波算法,结合井点解释数据对三维地质模型中的沉积微相数据进行光滑,在此基础上追踪成因单元,也即各个微相界面的空间位置,形成构型界面的三维空间离散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通过采用低通滤波算法,结合井点解释数据对三维地质模型中的沉积微相数据进行光滑,在此基础上追踪成因单元,也即各个微相界面的空间位置,形成构型界面的三维空间离散数据,在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基础上,进行基于井点数据约束的构型单元界面重建的步骤:通过采用基于井点约束的空间离散点曲面拟合方法,对构型界面进行曲面重构,建立描述各微相三维空间几何形态的包络面,其特征在于:构型界面等效表征步骤:应用等效粗化方法,将重建的微相单元包络面与粗化网格进行空间几何交切计算,得到网格模型中的空间位置,并将空间位置信息以网格界面传导率乘数的格式输出给油藏数值模拟器,实现小尺度地质成因单元界面在任意网格尺度油藏模型中的定量表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型界面传导效果定量评价步骤:结合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定量评价低渗构型界面的传导效果,从而得出构型界面合适的传导率,传导率的大小等效表征构型界面对渗流效果的影响。3.一种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通过采用低通滤波算法,结合井点解释数据对三维地质模型中的沉积微相数据进行光滑,在此基础上追踪成因单元,也即各个微相界面的空间位置,形成构型界面的三维空间离散数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空间离散数据简化存储的算法步骤,包括:从地质模型数据中读入模型数据,每个网格建立vertCube对象,对象仅存储8个实际的空间坐标;根据每个vertCube建立对应的topoCube对象,存储的坐标为8个整型的数组,并且全部初始化为-1;依次按照Z方向、Y方向和X方向,遍历每个vertCube对象,并根据对象的8个坐标逐一对对应的topoCube对象建立拓扑结构;还包括三维空间离散属性模型的数据平滑算法步骤,包括:步骤1:确定窗口大小;步骤2:依次按照Z方向、Y方向和X方向移动窗口;步骤3:在窗口内,计算具有相同属性值的网格个数;步骤4:网格个数除以窗口内网格的总数步骤5:如果比值大于输入的域值,则保留,否则:步骤6:标识该窗口的中心网格为噪音网格。4.一种储层成因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通过采用低通滤波算法,结合井点解释数据对三维地质模型中的沉积微相数据进行光滑,在此基础上追踪成因单元,也即各个微相界面的空间位置,形成构型界面的三维空间离散数据,在基于三井点数据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砂体成因单元界面追踪步骤基础上,进行基于井点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春亮,赵春明,田立新,杨庆红,叶小明,王宁,李廷礼,高振南,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