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037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中药材、饲料及烟草加工机械,特别是用于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它由打板、连接带、转动轴、和滚筒、筛网组成。打板和连接带都采用韧性材质制作并以错位均布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构成转轴组合体,滚筒筒壁是由筛网包裹构成空心滚筒,滚筒和转轴组合体相对互为反方向的转动,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一次性完成干燥植物枝叶连体的枝叶分离、叶部粉碎和枝梗筛除,特别适应用于以植物叶部碎末为产成品的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中药材、饲料及烟草加工机械,特别是用于植物梗茎与叶分离的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此类机械设备结构通常有两种:1、机壳内设有定齿盘和动齿盘,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机壳,由于动齿转动时与定齿的剪切作用被剪断,形状变小,通过筛网漏出。2、机壳内壁装有牙板,中间转子上装有打刀。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机壳时,受到转动锤片的敲打和牙板的磨擦,形状变小,通过筛网漏出。上述设备的不足之处在于,分离后的叶片与梗枝木质化茎的分离净度较低,使茎、梗、叶仍有较多混杂,需要其它设备和工序进一步分离,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制茶领域,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及农村强壮劳力向城市转移,采茶劳动力日益紧缺,价格上扬,每年都有大量茶青因不能及时采摘而浪费,茶叶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无谓损失占总产量的50-70%。为此,国家大力提倡茶叶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目前已有一些自动流水线能实现连续生产,但这些生产线多限于名优茶的生产。手工采茶,I个人一天只能采摘中档鲜叶40公斤左右,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价格高,对于生产企业人工采茶费用约占生产总成本的40-60%。实行了机械化,一台采茶机一天采茶量达1500公斤,工效提高近40倍。机械采茶使采茶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茶叶加工过程梗与叶的一次性分离问题一直没能解决,使采茶和加工两个环节不能协调匹配统一,大批量鲜叶不能及时加工成最终产成品,制约了企业规模化生产。当前的做法是:大宗茶叶初制时鲜叶老嫩不分,仅在精制阶段经过一道静电拣梗、光电拣梗或阶梯式拣梗机去除梗茎,这种做法使茶梗在初制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无谓的能量和人工。有些茶叶还需人工进一步分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效率和生产批量。因此,如何制造高效自动分离茶叶与茶梗的设备,实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一直是困扰茶叶生产加工的老大难问题。文献检索:叶梗分离挑选分类装置,申请号:99220948摘要:本技术叶梗分离挑选分类装置,扭曲吸管下端与吸管嘴相连,上端与落料器相连;风管下端与叶末收集器相联,中部与落料器相连,上部末端接吸法罩;在落料器下部固定有带出料口的振动筛,在吸尘罩下部有振动筛,振动筛与振动筛之间设提升输送带。本技术叶梗分离效果好,梗处理质量好,挑选分类纯度高,作业效率高,适用中药材、烟草、饲料加工。一种机采茶鲜叶的梗叶分离机,申请号:201220308003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采茶鲜叶的梗叶分离机。下进料板在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而与上进料板合拢或分离;下进料板末端所设的倒锥形口使茶梗头部能从中探出而整根茶叶又不能从中滑出;出叶槽能在往复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沿机架的纵向作往复直线运动以使导向槽靠近或远离倒锥形口 ;刀片开合机构中的刀片和曲柄摇杆机构上的凹形刃口在第四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形成剪切口,各曲柄摇杆机构随出叶槽作往复直线运动。本技术梗叶分离效果较好,且加工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好、效率高的用于植物梗茎与叶分离的机械装置,可一次性完成干燥植物枝叶连体的枝叶分离、叶部粉碎和枝梗筛除,特别适应以植物叶部碎末为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包括设有进料口(6)、碎料口(7)和出梗口(8)的机体(9),其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可以由传动装置带动其旋转的空心滚筒(4)通过支架滚动安装在机体(9)内,该滚筒的中心轴线与机体(9)的水平方向呈锐角,滚筒(4)的筒壁有筛孔,滚筒低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出梗口(8),滚筒高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进料口 (6),位于机体(9)下端的碎料口(7)设在滚筒的下方,在滚筒(4)内,沿滚筒的轴向通过转动支架装有一偏离滚筒轴心线的转动轴(3),可以由电机驱动的转动轴(3)与滚筒(4)的旋转方向相反,在转动轴(3)上,沿轴的法线正方向通过连接带(2)固定有打板(I),打板和连接带具有韧性,并以错位均布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构成转轴组合体。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特别适应以植物叶部碎片末为产成品的生产过程,相较以往生产模式,可节省人力数十倍,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依照该机构原理可制造大小规格不同的粉碎筛分设备,能满足各种规模实际生产需求。滚筒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圆柱型、方柱型、多棱柱型。筛网孔径大小可变,孔形可选择圆形、方形、条形、菱形等。总之,该原理的粉碎筛分设备工艺设计新颖,在局地试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广泛好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转轴组合体在滚筒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由打板(I)、连接带(2)、转动轴(3)、和滚筒(4)、筛网(5)组成。筛网(5)即为滚筒(4)的筒壁,打板和连接带都采用韧性材质制作并以错位均布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构成转轴组合体,打板(I)采用弹性橡胶板,滚筒筒壁是由钢制筛网包裹,或一定厚度薄钢板冲孔后制成整体筛网,构成空心圆柱型滚筒,如图1、图2所示。转轴组合体在滚筒内以偏心方式配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设有进料口 (6)、碎料口(7)和出梗口(8)的机体(9)内。滚筒在机体内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对应的进料口端较高,对应的出梗口端较低,如图3所示。工作时,滚筒和转轴组合体各自独立转动且转向相反,其动力由电动机通过变速箱齿轮机构、皮带传动机构、链轮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等通用方式提供,可按机型大小合理选择配置。该机构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一次性完成干燥植物枝叶连体的枝叶分离、叶部粉碎和枝梗筛除,特别适应以植物叶部碎末为产成品的生产过程,相较以往生产模式,可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依照该机构原理可制造大小规格不同的粉碎筛分设备,能满足各种规模实际生产需求。滚筒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圆柱型、方柱型、多棱柱型。筛网孔径大小可变,孔形可选择圆形、方形、条形、菱形等。总之,该原理的粉碎筛分设备工艺设计新颖,在局地试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广泛好评。该机构具体工作流程:开机后滚筒和转轴组合体开始旋转,干燥的植物枝叶连体从进料口送入滚筒中并随着滚筒转动而翻转,于此同时,由于转轴组合体反方向转动,韧性材质的连接带和打板在植物枝叶连体上产生连续抽打和挤压及转动和翻动的作用,薄脆的植物叶子部分与枝杆分离变成碎末。滚筒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叶子碎末从滚筒圆周上的筛网筛出,筛出的碎末落入机体底部后由出料口排出即是所需产成品。植物枝杆部分因为材质较坚硬,韧性打板不能将其击打成碎末,保持较大形态的枝梗部分不会被筛出而留在滚筒内,随着滚筒转动及打板的翻动、转动,分离出来的枝梗不断向较低端移动,最终由出梗口排出。这样就完成了枝叶分离、叶部粉碎、枝梗筛除全部工作程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它包括设有进料口(6)、碎料口(7)和出梗口(8)的机体(9),其特征在于:可以由传动装置带动其旋转的空心滚筒(4)通过支架滚动安装在机体(9)内,该滚筒的中心轴线与机体(9)的水平方向呈锐角,滚筒(4)的筒壁有筛孔,滚筒低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出梗口(8),滚筒高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进料口(6),位于机体(9)下端的碎料口(7)设在滚筒的下方,在滚筒(4)内,沿滚筒的轴向通过转动支架装有一偏离滚筒轴心线的转动轴(3),可以由电机驱动的转动轴(3)与滚筒(4)的旋转方向相反,在转动轴(3)上,沿轴的法线正方向通过连接带(2)固定有打板(1),打板和连接带具有韧性,并以错位均布状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构成转轴组合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梗茎与叶的分离机构,它包括设有进料口(6)、碎料口(7)和出梗口(8)的机体(9),其特征在于:可以由传动装置带动其旋转的空心滚筒(4)通过支架滚动安装在机体(9)内,该滚筒的中心轴线与机体(9)的水平方向呈锐角,滚筒(4)的筒壁有筛孔,滚筒低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出梗口(8),滚筒高于机体(9)水平方向的一端接进料口(6),位于机体(9)下端的碎料口(7)设在滚筒的下方, 在滚筒(4)内,沿滚筒的轴向通过转动支架装有一偏离滚筒轴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铁红付铁毅
申请(专利权)人:汉中市汉水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